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2024年6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成都市、宜宾市、攀枝花市米易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介绍,15年来,四川医改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第一阶段是夯基固本期。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以基层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解决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基层卫生工作薄弱问题。

第二阶段是探索突破期。开展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三阶段是攻坚成型期。在全国率先建立药品、高值耗材、医用设备、二类疫苗、体外试剂“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格局、被国家列为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医疗三监管”(即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实施监管)平台,探索出医疗服务综合监管的“四川模式”,基本完成医改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的立柱架梁。

第四阶段是高质量发展期。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2021年获批建设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2023年自贡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2024年成为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仅有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

新一轮医改以来,全省政府卫生支出从2008年的179.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45.16亿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72%降至2022年的26.91%,人均预期寿命由2008年的73.93岁提高到2023年的78.08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还成功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卫生机构数全国第3,三级医院数全国第1,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数量全国第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5。

唐雪峰介绍,近年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推进符合本地实际的深化医改之路,出实招讲实效。成都市推出“信用就医”“一次付”模式(即打通医疗机构缴费数据与医保结算数据,按照先医保后自费的顺序,在诊间完成扣款结算),满足群众“先诊疗、后付费”的就医需求,较好解决群众就医缴费“排长队、多排队”的痛点;绵阳市创新推行医疗“微改革”,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充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同时,还创新探索出三种县域内医共体模式,以宜宾市江安县为代表的实体运行(设立具备法人资格的总医院,作为独立事业单位,单独增编核岗,行使医共体人事管理、业务发展、内部考核和收入分配等自主权)、以攀枝花市米易县、南充市仪陇县为代表的虚实结合(设立总医院或医疗集团,“虚”体现为总医院无独立法人资格、无编无岗;“实”体现为依托县医院建立总医院党委、十大管理中心等,将成员单位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实质整合)、泸州市泸县为代表的分片管理(结合服务人口、地理位置、机构布局等因素,因地制宜组建2个以上医共体,划片服务)的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