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夏来临,连日来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发生中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在炎炎夏日预防中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中暑分阳暑和阴暑

每个人发生中暑后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轻者会出现口干、口渴、心烦气躁、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痉挛、抽搐、休克等症状。

中医认为暑邪致病亦有阴阳之分,分为阴暑和阳暑两种类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胡军曾在其文章中介绍,《景岳全书》中云:“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暑热时节,人体皮肤毛孔张开,腠理疏松,若过度贪凉饮冷,如空调、风扇长时间直吹,过量饮用冰镇饮料和瓜果,频繁冷水洗浴,易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发为阴暑。阳暑多由在烈日下暴晒过久,或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而致,患者多表现为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头痛头晕,小便短赤、精神不振,重者可见呼吸急促、抽搐、意识衰竭等症。

02

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中暑药

很多人发生中暑,都会服用藿香正气水,其实并不科学。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来要良曾介绍,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阴暑人群,且其分为含酒精和不含酒精两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浓烈,见效较快,没有禁忌证的人首选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肠道敏感人群、驾驶人群以及对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极度不适的人,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阳暑,如户外劳作人员一旦发生中暑相关症状,应及时将其转移至阴凉处,避免高温暴晒的环境,补充水分并进行适当休息;发生痉挛、抽搐等严重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03

药食茶饮有助解暑

夏季天热,出汗比较多,我们要多喝水,才能保证体内水分充足。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中医科赵鹏娟曾在其文章中建议,加一些中药来做代茶饮降暑补液,比如有清热泻火的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暑的绿豆、西瓜,清热生津的芦根、白茅根、乌梅等中药。喝茶饮可以清内热,再加上出汗,可有效降温。《黄帝内经·热论篇》:“暑当与汗皆出,勿止。”适当出汗,利于阳气布散。

预防中暑要注意:高温天气,避免户外活动;不做剧烈的运动;清淡饮食,多食用苦味的蔬菜及水果;身体发生高温状态时,避免食用冰镇食物及饮料;空调切忌温度太低,风口请勿对着身体。一旦发生中暑需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救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