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人为本 创新为先

不断满足老龄人群医养需求

江西省新余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主任 傅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余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创新养老方式,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构建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环境,探索一条具有新余特色的养老服务新路子,承办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训班现场会,在全国老龄委全体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多次在全国各地市老龄委副主任培训班上作经验分享。

一、协同创新居家养老,首创颐养之家养老模式

针对留守、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新余市举全市之力创建“颐养之家”养老新模式,为全市70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和精神慰藉,荣登中国十大年度改革案例、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之列,被授予“地方全面深化改革调研基地”。一是因地制宜建设颐养之家。财政按照每个行政村(社区)一次性投入10万元标准,在老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建设颐养之家。运行经费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养”的工作思路,老人每人每月自缴200元、市县两级财政各补贴50元、乡村两级自筹50元,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免费,让老人养老不离家。已建成颐养之家736个,惠及1.2万老人。二是软硬结合优化服务质量。生活上定标准,每天早餐要有鸡蛋、中晚餐保证“一荤一素一汤”,确保“热饭热菜,有奶有蛋”。精神上给慰藉,为每个颐养之家配备电视机、棋牌桌等休闲娱乐设施,在颐养之家建立“亲情微信群”,安装“亲情千里眼”,设立“亲情聊天室”,让老人能够与远在他乡的子女随时“面对面”聊天。三是着眼长远促进发展。引导老人做好自我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涵盖资金、管理、服务等制度规范,出台《新余市颐养之家条例》依法治理,成立颐养之家研究会完善发展,保障颐养之家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创新医养服务,探索健康养老模式

瞄定健康养老,多路径推动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一是将晓康诊所建在老人身边。以“颐养之家”为圆心,财政投入4500余万元按“一村一所”建设“晓康诊所”,打造15分钟服务圈,有的直接建在“颐养之家”隔壁,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监测、开展健康讲座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老人就近就医等问题。二是推动医疗机构转型发展。支持一批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项目,实现医养一体化建设,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娱乐、营养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床位达到965张;在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探索通过改扩建,设置养老床位来延伸养老服务,满足周边老人的医养康复需求,已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529个养老服务床位。三是支持医院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推动医院与养老机构以签约方式开展深度合作,以购买医疗服务来提高养老机构对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供养能力和服务质量,开辟转诊绿色通道,提供病后的护理和康复服务,实现使养老和治病达到无缝对接。已有59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引领创新尊老孝老,建设老年友好服务模式

凝聚部门合力,引导社会参与,创新老年友好服务。一是汇聚尊老孝老共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服务月和为老服务活动,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带动全社会关爱老年人。二是打造“适老化”医疗服务。采取老年医学科一站式就诊服务等措施,帮助老年群体跨越就医“数字鸿沟”;探索完善安宁疗护试点,初步形成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为一体的临终服务模式。三是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为1276名“颐养之家”老年人免费配发助听器,为6779位老年人上门提供家政清洁等居家养老服务,为300户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上门为失能老年人开展评估与服务。四是发展志愿服务。点亮“新余有爱”志愿服务品牌,32.4万注册志愿者、78家商会广泛参与老年关爱服务。各村(社区)建立探视巡访队伍,定期探视巡访高龄、困难、空巢、留守等老年人。开展具有新余特色的“敲门嫂”“看灯行动”等助老志愿活动,精准对接服务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4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