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位于浦东的名人苑运行20余年,原建筑老旧,配套功能不足,设施设备年久失修,公共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提升的使用需求。不过,在经历更新之后,这里正在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名人苑公园整体已实现绿地公共功能的重新注入并开展开放调试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下同

6月19日,2024年上海市建设工程综合创优观摩会在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承建的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举办,现场重点展示了水生态修复系统、城市更新建筑机器人矩阵、“数字监管”、五类生命通道等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现了项目运用多项先进技术,以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生产智能化,提升绿色施工标准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以往钢筋堆砌的工地现场不同,整个项目仿佛置身花园,所见之处绿植高低错落,满眼“明亮”,在春去夏至气候逐炎热之时,绵绵“雾气”也让施工现场充满凉意,不再“灰头土脸”。

水生态修复系统提升品质 预计三季度“打破围墙”

据介绍,2022年底开工建设的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社区,西靠陆家嘴主中心,东邻创新浦东、开放浦东的主要承载地——金桥自贸区、联洋碧云国际社区,总用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1万平方米。项目以“重拾记忆、焕发新生”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个“生态·开放·共享”的社区新家园,为周边社区提供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还绿于民、造福于民,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包含的城市更新工作庞杂,既有老旧建筑的改造修缮,也有多幢钢结构新建建筑,亦有现状名人苑公园的整体升级提升,这对项目团队的综合管理与跨专业实施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其中,最牵动周边居民内心的就是开放已有二十余年的名人苑公园,这里承载着太多他们的青春回忆。历经岁月侵蚀公园内许多建筑和设施严重老化,苑内湖泊水体也浑浊不堪失去往日清澈颜色。在着眼空间提升、品质提升、功能提升的过程中,项目经理李伟带领项目团队历经多轮讨论试验,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引入水生态修复系统,将原有水环境人为构建成具备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水体微生物的“活水系统”,还给居民一方水清如许的生态湖景。湖水也成为公园服务设施生活、消防用水来源。此外,原有老公园内的12位世界级的名人雕塑也“修旧如旧”保留陈列,足以勾起老游客的忆旧情怀,延续独有的名人故事文化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名人苑公园水生态得到了修复

目前,公园整体已实现绿地公共功能的重新注入并正进行开放调试,团队也将继续为公园后期运行打造云上智慧运行平台,实现从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预计今年三季度将率先“打破围墙”对公众开放。

“上海名人苑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商业、办公、公寓式酒店、行政服务、公共休闲娱乐、便民服务、文化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社区家园,将为金杨社区群众带来大幅度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将为整个金杨地区注入无限城市活力,一定程度上激活金杨板块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更新建设。”上海名人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强告诉记者。

“智慧建造”打造机器人矩阵 从源头杜绝建筑内部“下小雨”

据施工方介绍,项目内不同场景较多,为更好保障项目团队的综合管理与跨专业实施能力,项目团队与二建集团工程研究院合作,应用多个建筑机器人,不断练就更多“撒手锏”,在高风险、高强度、高重复场景中持续解放人工双手。

在观摩现场,记者还看到了材料智能运输平台、履带式实测实量机器人、混凝土整平、抹平机器人、视觉采集巡检小车、AI播报巡检机器人、腻子喷涂机器人、乳胶漆喷涂机器人等工具化智能设备在不同分区地块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服务工程建设。最吸引人注目的是二建集团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智能检测监管关键技术与示范》研制的国内首款智能高压淋水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利用智能设备、智能物联等技术模拟台风暴雨,经由后台操控10毫秒即可完成各种指令,实现智能、高压、高效淋水试验,只需要3个人配合便可完成淋水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机器人的投放使得在高风险、高强度、高重复场景中持续解放人工双手

随着梅雨天来临,项目团队考虑到钢结构建筑可能会遇到的屋面防渗漏考验,通过结合过往经验和作法,为名人苑的多幢钢构屋体准备了两件防渗漏“法宝”,新型MS防水涂料代替常规改性沥青卷材和新型预制构件外墙接缝使用的双层防水节点,从施工源头预先完成堵漏措施,杜绝雨天建筑内部“下小雨”。

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将安全生产“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灵活采用高新安全防护设备,如运用建筑高支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空气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感应语音提示系统、AI天眼数字指挥平台等“数字监管”实现安全数据的集成化、可视化、简易化管理,提升项目施工和管理效率,织密事故预防保护网。其中由职工自主发明创造的便携式接火伞因其常规耐高温200℃、瞬间耐高温可达1250℃的优秀性能,目前已在二建集团内部试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