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独立之后,迅速与中国建交,学贯印西的学者型官员潘尼迦,成为印度驻中国首任大使,历经民国与新中国两个阶段,是中印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时任印度国会领袖的帕特尔曾说:潘尼迦是在“想尽办法来为中国的政策和行动寻找原因。”

鲜为人知的是,对中印关系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潘尼迦(下图),曾就西方传教士在华的历史贡献问题,“提醒”了中国一席话,如今读来依然震撼人心,乃至具有颠覆性,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西方传教士的历史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西方传教士在明清中国的历史贡献,西方历史叙事是“耶稣会士为中国提供了近代化的机会”,为了传教,传教士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带到了中国,大幅度推动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总之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中华文明,西方传教士是一群怀着崇高的、纯粹理想的可敬之人。

中国基本依照西方历史叙事,对西方传教士也是高度赞誉,认可他们带来先进科学知识,乃至当时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人,基本都被贬为思想僵化者。如今,中国称这一阶段为“西学东渐”,却很少谈及“中学西渐”,背后显示的事实就是:认可当时西方对中国影响更大,而不是反过来中国更影响西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潘尼迦却批评说:“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影响被大大夸大了,他们的‘科学贡献’是不确实的。我们应该记住:耶稣会士汤若望被任命的工作是在‘占星台’,却被称之为‘天文学’;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科学。汤若望(的报告)是不诚实、不道德的。”

也就是说,潘尼迦认为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科学贡献”,他们实际上是被西方包装且夸大了,其中汤若望更是存在人品问题,即“不诚实、不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尼迦的这段评价,可谓极具颠覆性,但问题是这段评价可不可信呢?其实,现代学者考证发现基本可信,不妨以汤若望为例:

首先,汤若望的天文水平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杰明·埃尔曼考证指出:16与17世纪之交,“利玛窦及其同事不可能提供任何技术专长,帮助明朝解决其历法问题,他们都不是什么专家。”其实,传教士属于“神学专家团”,懂一些科学知识,将他们视为科技专家则是明显拔高了。

康熙时担任钦天监监正的传教士南怀仁(下图,雕塑),晚年得意的自述:“即便是欧洲最著名的天文学家的表格和计算,常常都会出现与实际观测到的天象之间的巨大差异。”南怀仁成功造假,让清朝以为传教士的交食预测与实际数据完全一致,蒙骗了康熙等人,也由此获得了康熙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西方顶尖天文学家都会经常出现“巨大差异”,那么本来就不是天文专家的汤若望等人,他们的天文水平如何,这是可想而知的,恰如本杰明所说“不可能帮助明朝解决历法问题”。

因为天文水平太差,导致汤若望修订后的历法“具大不合”,且在荣亲王安葬日期一事上犯下大错,故而被判“俱斩,立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汤若望篡改了历史

西方传教士篡改中国历史,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危言耸听,但事实上的确存在,现代学者考证已经发现了这一点。

中科院与中国科技大学三位学者合著的《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论文中,通过对崇祯七年三月日食事件考证,证实这一年的日食推算中,西法不如中国传统历法,于是该年记载被汤若望等删除。更为重要的是,考证发现类似于交食记录被删改的现象还多次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明史只记载西法八战八胜,似乎完胜中国传统历法,但崇祯年间北京可以观测到24次交食,其他时间的交食预测结果如何?显然,它们没有被记录在案,已经说明了问题。

总之,事实证明汤若望等人篡改了中国历史,刻意夸大西法、删改不利证据,导致今天中国人依然认为西法胜于中国传统历法。实际上可以想象,他们是狂热的信徒,包括内应信徒,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不敢做呢?正好清朝防汉政策,让汤若望担任钦天监监正,更便于他们篡改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思考:

首先,潘尼迦的“提醒”与汤若望篡改历史等,说明传统叙事中的明清西方传教士历史贡献与品行,显然存在严重问题,如今需要重新评价,不能人为拔高西方传教士的品行与贡献。

其次,明末清初中国科技水平如何,如今评价依据很多依赖于西方传教士的记载,但以汤若望“不道德、不诚实”的秉性来看,当时中国科技水平显然被刻意贬低了。

第三,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中华经典文化的代名词)”。在传统叙事中,抬高西法的背后,则是贬低中国,实质就是“灭史”行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