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地球的一个近邻,相较于另一个邻居-火星以及地球本身,金星拥有非常浓密的大气层,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层,致使金星上面的温室效应非常显著,而且还经常发生大规模的硫酸雨和高强度闪电,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星上的“巨大暗云”

迄今为止,人类向金星发射的着陆探测器,无一能够幸存,而且着陆后顶多几分钟就“寿终正寝”。不过环绕在金星轨道上运行的一些探测器,还是给我们传回了有关金星较近距离的“正面照”,给我们深入了解金星的表面特征和大气层状态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其中金星表面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那就是“巨大暗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我们知道,云是由众多冰晶微粒所构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存在时间通常都不会太久,会随着冰晶含量的变化、大气流动、阳光照射等持续发生着变化,或壮大、或消散、或形成降雨。如果在一颗行星上,观察到十几年或者数百年基本没怎么变化的云层,那么,这种现象无疑会吸引住人们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日本发射了探测器 Akatsuki,这个探测器在围绕金星运行的过程中,上面携带的红外摄像机发现了这个绰号为“巨型暗云”的奇特现象。这团云的范围非常广阔,几乎覆盖了金星从赤道向两端延伸的三分之一纬度区域。科学家们通过查找以往探测器对金星的红外观测数据,发现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一直都有着这团“巨云”存在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巨型暗云”的变化特征

一开始,日本探测器在发现该巨型暗云之后,科学家们认为它是一种大气云层的过渡状态,会随着金星的自转,实现“从明到暗”的转变,而且是可以重复发生的,因为通过观测的结果,这个巨型暗云的变化规律,与金星上其它的天气现象有所不同,这个暗云每5天出现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暗云在重复出现之后,其形成的形态基本上还差不多,就像同一个物体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虽然日本Akatsuki 轨道飞行器首先发现了这个巨大的暗云,但是并没有什么方法去定位和破解这种变化背后的秘密。

该探测器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距离金星地表较远的地方,用来探查金星以赤道为中心的全半球视图。同时,探测器也没有携带光谱仪等关键设备,并不能通过分析光线的特征来确定暗云的结构、特征以及组成成分,这一点非常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助手”来帮忙

所以,科学家们想到了利用其他探测器的观测数据,看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什么线索。首先想到的就是“金星快车任务”,这是欧洲航天局在2006年到2014年专门研究金星的一个太空观测任务。

当时在“金星快车”宇宙飞船上,携带着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光谱仪,既可以看到红外光线,也能监测到可见光,所以理论上可以补充日本探测器观测结果中缺失的部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分析了“金星快车任务”所探查的一小部分数据,拼凑出一个小范围的云层变化图片,试图了解“巨型暗云”急剧转变两侧所发生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初步的研究分析,巨型暗云的特征,与金星大气层中硫酸、水蒸气的比例有关系,同时也与云层的高度以及云层中细小颗粒的直径有关。

如果人在金星上能看到“巨型暗云”吗?

既然探测器能够以红外线探测的方式,将金星大气层“巨型暗云”观测出来,那么,假如人类以某种方式,能够抵抗金星表面恶劣的自然条件,当处于“暗云”之下,是否能够看到这个巨大的“云层”呢?很可惜,并不能。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个“暗云”的亮度非常均匀,太阳光线照射到这个云层之上时,向各个方向上散射的可见光都是一样的,所以即使人们能够安全地站在金星表面,那么人眼只能接收到可见光,最后映入眼底的就是一片“苍白”,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色彩的变化,所以根本看不到“暗云”的轮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应用红外视觉来检验这个场景,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如果在夜晚,那么就会呈现出黑暗、深邃的夜空,同时地面十分光亮,天空中或许还会飘着云,只不过红外模式下所看到的云,会是一片巨大的黑暗或者其它深颜色,它反射出一些红外光线,从而能够看到光线从黑暗云层中由上及下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科学家们目前还不知道金星上“巨型暗云”的真正成因是什么,但是有种猜测是类似于地球大气层中的开尔文波,这种波对大气层结构的影响,可以类比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背后的复杂动力学,只不过地球大气层中的这种动力学效应,并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也基本呈现出太多可直接目测的特征,因此很难发现。在金星上,则就显得容易和明显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科学家们发现的金星“巨型暗云”,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过对于金星这颗近距离但了解不足的行星来说,识别出稳定的大型大气结构和一些奇怪特征,对于我们以后深入地认识、探索这颗行星,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