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无常,起起伏伏是常态,没有谁会能一生永远一番风水,也不会有人总是倒霉失意。因此,面对无常的人生时,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能走的更远呢?

对于小君来说,得意时能心平气和地保持谦卑,失意时能不动声色地自愈自强,便是面对无常人生的最好姿态。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得意时不忘形,却最是难得。因而,便有了“看清一个人,就在他得意时。”之说。毕竟,在得意时,最是考验一个人的姿态与品行。

所谓“品现于事,心藏于身。”一个人的真实人品和格局,在其遇事的反应与处理中,最是能体现,尤其在得意与失意时,毕竟人生得意时,最是容易迷失自我。

正如前秦皇帝苻坚,一生战功赫赫,却在人生得意时候遭遇肥水一战而前功尽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来自网络

苻坚早期的成功缘于他向来做事审慎且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然而在他统一了北方之后,便开始洋洋得意,自命不凡了。他曾对大臣们说:“看我东征西伐,又有谁能是我的对手呢?”在自信心不断膨胀的鼓噪下,他决定要消灭晋国,以结束乱世。

对此,大臣们是反对的,被誉为功盖诸葛的丞相王猛在临终前便对苻坚呈上了最后的建议:

“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简单说就是:不要攻打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

苻坚对于王猛有知遇之恩,因此缠绵病榻自知时日不多的王猛便“出于报德莫如尽言”地仔细为苻坚分析道:创业是艰难地,切勿因为兵不血刃灭燕国、夺蜀地便认为功业可轻易获得。需学先贤战战兢兢地为正态度,万万不可过于追求尽善尽美。

此时王猛最担心地便是苻坚被顺风顺水地发展事态冲昏了头脑,因此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希望能劝谏苻坚不要好大喜功,过于膨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借光芒_

除了王猛,朝中群臣,包括太子苻宏与名僧道安都曾在苦苦相权,但是对形势的盲目乐观还是让苻坚决心开战。

于是,一场著名的“淝水之战”保住了汉人的核心文化,却也决定了前秦的败亡。

苻坚的失败,并非源于对手的强大,而是困于自我的膨胀,这便是古语所说的:“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真正有格局的人,懂得得意时不狂妄自大。话不说满、事不做绝,不高看自己、不低估别人。

正所谓“持盈履满,君子谨慎”才是君子之道。

而谦卑不仅是说个人修养的根本,更是所有有成就的必备,甚至于是有信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