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看四川 | 成都自然博物馆IP形象创作者王颖:数字创新赋能文创IP新机遇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王旖

“终于买到了心心念念的马门溪龙帆布袋,真是太好看了!”近日,陈敏和闺蜜来到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购买了不少恐龙IP形象的文创产品,“之前在地铁上看到过就非常喜欢这个帆布袋,得知是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趁着假期特意过来买。”

这样的场景在成都自然博物馆并不少见,恐龙IP文创正在成为博物馆的一个“出圈”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恐龙狂热涂鸦》

记者了解到,该文创IP系列名叫《恐龙狂热涂鸦》,其创作者是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王颖。2023年,王颖带领团队参加了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凭借对《恐龙狂热涂鸦》进行3D设计创作,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

如今,作为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大热文创IP,《恐龙狂热涂鸦》已开发出包括徽章、明信片、帆布袋、杯垫等多种文创产品,获得众多市民游客的喜爱和热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颖

四川学子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设计作品两月销售超4000件

2023年12月,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年度总决赛结束,该竞赛为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项目。作为团队代表,王颖站上领奖台,捧起了全国一等奖的奖杯。

作为主设计师,王颖表示她的灵感源自成都自然博物馆展出恐龙的多样性和远古的神秘感,同时将现代的潮流文化融入其中,再进行涂鸦风格的设计,使恐龙展现出可爱、活力四射且色彩绚丽的新形象。“涂鸦的风格和配色特别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也深受小孩子的喜爱。”

整体来看,《恐龙狂热涂鸦》以马门溪龙、棘龙、剑龙、甲龙、三角龙、沧龙、翼龙、霸王龙等8只不同的恐龙为原型,通过不同的色彩与形态,富有张力的笔触,共同营造出自然的活力。在色彩搭配上,每只恐龙都选用了饱和度较高的邻近色、互补色,从而达到令人愉悦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自然博物馆恐龙IP形象

事实上,早在2022年底,王颖就开始设计《恐龙狂热涂鸦》IP形象,第一批产品的徽章和明信片在2023年初上架。“作为理工的学子,我对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印象深刻,所以就借此机会以恐龙的形象做了这样一个系列的IP设计。”王颖提到,最终她的设计得到了博物馆的认可,也收获了很好的反响。

在2023年,借由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王颖开始思考将该系列IP形象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创建了数字模型和AR小程序。“通过扫描恐龙形象可以在桌面上构建出3D恐龙,并进行缩小、放大的互动。”王颖介绍,目前小程序正在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后续将和大众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门溪龙帆布袋

另一方面,这些文创产品也越发深得人心。王颖给出了一组销售数据,今年4-5月,《恐龙狂热涂鸦》帆布包、徽章、明信片三项单品售出4000多件,销售金额超4.4万元。“随着产品设计的开发,将会进一步扩大目标用户的普及率,从而丰富系列产品的可玩性,更好地传播自然风情,提高人们对自然文化的认知。”

数字技术让文创“活”起来

拥抱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

当下,文化IP的内涵已超越传统的知识产权范畴,扩展至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并转化为一系列创意商品。这样的转化“自带流量”,能够吸引共情的消费者,并带来经济效益和宣传效益。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文创”融合模式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历史与科技碰撞,带来了更多机遇。从文物展柜到交互屏幕,从文创产品到前沿技术,王颖所做的设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搭建数字化桥梁,带领受众直观感知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

“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之下,我们利用VR、AR、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和文创IP直接进行互动,这也是数字创新的一种具象体现。”王颖说,不只是在文创领域,面部识别、移动支付等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数字化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恐龙形象呈现在桌面上

“一直以来,学校都支持学生多参加数字领域的比赛。现在数字技术越来越普及,我们也鼓励学生要学会利用这些工具。”《恐龙狂热涂鸦》作品指导老师,成都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易姗姗说道,如今,数字化教育也已经融入学校的日常,智慧课堂开始普及,部分专业课程使用了人机工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教学创新的手段和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购买相关文创产品

在易姗姗看来,通过比赛、项目、学习,数字化的手段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技能和眼界。现在的学生在基础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但也需要接受新的事物,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未来的就业和生活中才不会跟社会脱节。

“在数字化时代,这些数字技术对大众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一种机会,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使用好数字工具,享受数字红利。”易姗姗认为。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