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蔡垒磊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下面吵得不可开交,起因是有人提问,说:

“为什么租金收入比存款利息还少,还要留着房子收租?每个月还费劲吧啦地去收,还有闲置期,还要管各种租客的破事,有时候还得贴一点装修和整修成本,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不能理解。”

其实没什么不能理解的,有且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么干的人,都认为房子还能涨,大涨——这种认知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什么叫被动的?就是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觉得“房子这下总跌到底了,接下来应该会涨了”。但凡他们觉得房子会在2年内继续砍半,他们也会先卖掉,等2年后接回2套再收租不香么?越是下跌,他们就越是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抛,于是只要还扛得住,他们就越不可能卖,因为卖就是痛苦,就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而人总得自洽,因此就越是强化“房子到底了”的自我意识——这就是被动认知。

有人说卖了房子干什么去呢,法币还不是贬值?姑且不说你去开个港卡,外头机会大把,退一万步,就单说境内,法币贬值的速度,那是个平滑曲线,得要10年20年才看得出来,它对比投资品在牛熊周期里的涨跌幅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还有人说,很多人的房子是20年前买的,人家是按100万市值,租售比当然高了,又不是按600万800万市值。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你算租售比还能按成本价算的?那卖出去按100万卖你肯不肯呢?既然你说它值600万800万,那它就是600万800万现金啊,跟100万还有什么关系呢?除非你也知道它只是理论价,实际成交不到。

很多年以前,大家为了如何区分投资还是投机争论不休,有人说,以本金增值来获利的,叫投机,而以本金产生的利润来获利的,叫投资。然后我说,这不是一回事儿么?利润产生了,本金暴跌了,你干吗?比如房租稳稳给你,本金暴跌几百万,那你在投资什么?巴菲特老师可不是这样教你价值投资的啊,那还不如投机呢,你把利润给我加在本金价格上涨里不就行了?它本质上不就是把利润预期,也就是未来利润,直接穿越时间提早打包,以更高价出售给了别人而已吗?本质上就是一回事儿啊。

不然投资人为什么要投那些不挣钱的企业呢?他们就不是冲着一年一年回本去的,他们想的是我投你1000万,你给我疯狂铺规模,2年后营收给我翻10倍,这样你的利润预期就大了10倍——尽管你还没盈利,但规模大了10倍,在你想盈利的时候,预期大了10倍,所以投资人靠卖预期,把估值从1个亿做成了10个亿,于是2年后这1000万就值一个亿了,翻了10倍就能走人了,把预期卖给下一个能帮它再扩大10倍的更大的投资机构,所以干嘛要投一家赚钱的企业,10年20年回本?他又不是有病,他的钱也是LP的,也有使用周期和退出周期的,怎么会陪你这么多年呢?又不是要跟你一起创业。

大家都是想靠卖预期来直接获利的,现在房子的预期是什么?跌;租金的预期是什么?跌。那不就完了吗?别说租售比还不如存款利息,就算超过了,你也得优先考虑本金的涨跌,这个才是大头啊。那为什么租售比依然是一个重要指标呢?因为人们认为,当投资回报率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更多人想通过买房这件事拿到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于是就把本金给撑住了。可它的前提是你的楼市是稳定的,哪怕不涨,至少不跌,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你持有房子,可以拿到稳定的现金流回报。而现在明显是在修复之前夸张的泡沫,是在下跌周期,所以谈租售比一点意义也没有,因为本金的价格变动远远大于这点租金。

什么时候有意义了?我们说发达国家的通用标准是5%的年化回报,而发达国家持有房子有各种成本,对冲一下至少我们也得达到这个值,且杠杆都爆完了,房价也稳定了一段时间,确定开始筑底,这个时候我们说,房子已经被过度修复,是可以稳定收租的时候了——记住,任何投资品一旦从牛转熊,就一定要过度修复才能恢复元气,就修复这件事儿,哪怕是回到合理估值也是不行的,它就跟泡沫一定会偏离正常估值是一个道理,不懂的就去看看《非理性繁荣》这本书。因为人对于当下趋势的预判,往往是过度的,会过度乐观,也会过度悲观。

所以不要再说租售比了,现在根本不是谈租售比的时候,等房子出租的年化能达到5%,人们也宁可去存3%的银行存款的时候,再“反多数人的道”而行之,才是有意义的。

(完)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