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南中医)朱家鹏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还使朱家鹏教授荣获了“人才突出贡献奖”及100万元的经费奖励。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唯论文”评价机制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朱家鹏教授并非是国内一篇论文获百万奖励的“第一人”。早在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彭立同样因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被学校奖励100万元。此外,国内多所高校也出台了类似奖励标准。

《Nature》作为全球顶级的学术期刊,其发表门槛极高。朱家鹏教授及其团队能够在此发文,不仅展示了他们深厚的科研实力和学术能力,更为现代医学发展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给予这样的成果以重奖,是对其科研成果的认可,也是对科研创新的鼓励。

然而,重奖论文的现象并不等同于“唯论文”评价机制的痼疾再现。事实上,高校需要改变的是以论文为唯一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而不是否定论文的重要性。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基本载体,其发表是推动科研交流、固化科研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鼓励写有价值、高水平的论文,与鼓励科研创新并不矛盾。

应该看到,各高校给予科研人员的奖励标准存在差异,这既与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关,也反映了高校在引才、留才方面的策略。高标准的奖励在客观上有利于高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推动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南京中医药大学百万重奖《Nature》论文既是对科研成果的认可和鼓励,也引发了我们对科研评价体系的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在肯定论文发表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关注科研创新的其他方面,推动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深入进步。

文|耿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