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改改

□朱盈盈

“我学历不高、没啥技能,平时还要照看卧病在床的父亲,幸好有‘缝纫姐’上门教我做来料加工活,现在在家每月能赚到1500元,日子有了盼头。”提到巾帼共富工坊,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尚湖镇列聚山村的低保户吴大姐感恩连连。

为帮助妇女解锁就业增强新路径,充分发挥金华和义乌的市场、资源、物流、人才等优势,在全国妇联、浙江省妇联的支持下,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浙江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成功落户义乌。依托这两大平台,金华成立市巾帼云创联盟、巾帼新农人联盟,选聘近百名巾帼共富导师,着重构建起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女性六大产业人才辐射到村(社)的巾帼共富服务组织架构,提供思想引领、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展示展销等服务,助力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增收。

“产品+服务”打造巾帼创业就业“共富圈”

甘肃西和粉条、陕西柞水木耳、山西大同黄花菜……在义乌副食品市场三楼,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能找到正宗的省外农特产品。金华、义乌两级妇联与义乌市场发展集团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为以7省52县为主的13873种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提供市场空间,线上线下累计实现消费助农规模13.49亿元。2023年赴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陇南市西和县现场对接选品,目前已引进西和县产品52款、漳县产品15款,采购漳县当归22吨,金额近400万元,帮助销售超1万吨定西蔬菜,销售额2536万元。

浙江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落地后,共指导服务金华全市新建提升361个巾帼共富工坊,辐射5865个来料加工点,2023年全市发放来料加工费18.4亿元,帮助带动15万人家门口就业。服务中心组建“巾帼帮帮团”走进山区26县,开展“一县一策”精准帮扶,通过送技能送政策上门打造巾帼共富工坊新业态,实现义乌市场来料加工需求资源与巾帼共富工坊订单资源的链接和共享。

“项目+课程”传授巾帼创业就业“共富经”

“早上8点多就来了,在老师的手把手教学中,我能独立完成手提袋加工了。”在山区26县之一的温州文成“一台平车”孵化基地,40多岁的村民陈阿姨熟练地整理着刚车线完的袋子。

在服务中心的持续推动下,今年3月,义乌市妇联、东阳市妇联与文成县妇联“一台平车”文成孵化基地成立,首批60名学员已顺利上岗,实现人均月增收3500元。

近年来,金华市妇联立足女性优势产业,推出“一根红绳”“一台平车”等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五大共富项目,链接资源进工坊,帮助工坊升级转型。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开展“走基层送技能”培训300多场、专场服务175场次,帮扶有需求女性快速掌握从业技能,为欠发达地区女性发放来料加工费12.3亿元。

巾帼共富项目的热潮也传到了金华市对口帮扶的四川巴州等地。服务中心9名导师赴四川丹巴、巴州实地组织培训,帮助建设4个巾帼共兴工坊、10个共兴服务工作站、3个巾帼直播基地,带动2400多名妇女就业,牵线落地价值440万元的中国结订单,人均增收近2000元。

“赛事+展会”拓宽巾帼创业就业“共富路”

在永康市西城街道金钥匙共富工坊里,几名妇女正围坐一桌,专注地制作香包。“现在制作的是香云纱香包,不同时间节点,我们还会推出不同的手工艺品。”工坊女管家陈娉说。在共富工坊内的展台上还陈列着盘扣、编制包、手工胸针、钩织花束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

“订单忙都忙不过来,产品供不应求。”陈娉高兴地说,这都得益于2023年参加了金华市妇联在义博会期间举办的巾帼共富工坊成果展暨来料加工对接洽谈会,在展会上认识了许多来自省内外的同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回来后,就致力于研发新产品,带领宝妈以及低收入妇女利用空余时间制作手工艺品,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每年下半年,义博会都会成为客商的焦点。近年来,金华市妇联在义博会设立妇联来料加工及特色手工制品展位,邀请全国17个省72个县(市、区)的160余名来料加工经纪人、创业女性参加,累计收到各类订单1.79万单,订单额达1.13亿元。

“未来,我们将继续整合各县(市、区)、联动省内各地市及对口欠发达地区妇联力量,持续为妇女群众提供创业就业平台服务,打造更多具有金华辨识度、可复制可借鉴的女性创业就业品牌,帮助更多女性逐梦新时代、成就出彩人生。”金华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严小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