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联网时代,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如何更好地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必修课”“必答题”。从今日起,奥一网推出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优秀案例展播,聚焦群众关心的话题,汇聚民声,凝聚民智,从点滴当中折射城市治理之变,感受大城善治的温度。

在新安街道的一家真功夫餐厅内,居民老胡点了一份冬菇鸡腿简餐,和朋友一起进餐。根据助餐条件,老胡享受到了5元的助餐补贴,就餐时直接减免,这一顿花费13元。这是去年5月,宝安启用首批长者助餐点后,长者就餐的剪影之一。

近年来,深圳各区、各街道陆续开设长者饭堂。但有市民反映,因距离较远等问题,尽管有就餐需求,但仍不愿在饭堂内用餐。为了化解这一难题,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福祉,推动长者助餐服务落实到民心上,陈锦花等宝安区人大代表对辖区内的长者助餐服务开展调研,建议宝安推出分层次、多项目的补贴政策。经区民政局等部门的工作,这一建议在实践中被检验,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长者助餐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研:长者助餐服务面临着供需矛盾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发现,长者饭堂面临着三方窘境。”宝安区人大代表陈锦花,同样关注到了这一情况,“政府面临选址难题、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老年人长者助餐消费意愿较低。”

陈锦花等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宝安的长者助餐服务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例如,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长者助餐发展与老年人需求分布难以匹配。很多老年人可能更愿意居家就餐,或者和家人一起在长者饭堂之外的场景下共同进餐。因此,纯粹经营长者助餐服务的长者饭堂,实际上会面临着就餐人数少、收支不平衡的压力。”

推动:联合连锁餐饮,上线长者送餐服务

观察到长者助餐服务面临的困境后,陈锦花发现,拓展长者助餐服务的边界,扩大补贴政策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激发老年人选择长者助餐服务的意愿,也有利于推动长者助餐服务这一民生福祉的有效落实。宝安区随后开始探索养老领域的“互联网+行动”、与连锁餐饮品牌合作等新的长者助餐模式。

首先,宝安区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长者助餐服务相融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不断优化和拓展智慧养老平台服务功能。奥一新闻记者观察到,在“i深圳”APP内的“宝颐养”频道内,已接入“助餐申请”等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老年人扩大助餐点范围的需求,宝安区主要通过连锁餐饮品牌合作的方式优化服务。“我了解到,目前宝安区已与真功夫、面点王连锁社会餐饮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陈锦花告诉奥一新闻记者,“老人通过助餐申请后,在现有的长者助餐点可以直接减免费用,也可以让商家送餐上门。”

据了解,截至目前,宝安区共有53家长者饭堂和长者助餐点,其中37家长者饭堂,16家长者助餐点。

“小小一餐饭,暖心又暖胃”。按《2024年深圳民政工作计划》,今年,深圳将继续完善长者助餐服务网络,推动长者助餐服务提质增效。陈锦花从宝安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下一步,将继续支持社会餐饮企业开展助餐服务,在更多有资质、有信誉的社会餐饮单位服务场所设置“老年助餐点”。

设计:郑柏琪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郑少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