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入关称霸中原后,始终与蒙古部族保持着密切联系,蒙人骁勇,势力强大,将其纳为己用,满蒙世代缔结姻亲,两民族利益共生,息息相关。

晚清时期清廷日渐势微,传统军队在列强的洋枪洋炮面前实力微弱,双方战斗力极为悬殊,清兵在战斗中多次失利。

由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统率的马队曾经被咸丰皇帝称为“大清长城”,曾是守卫蒙古边界的重要武装力量。

但是八里桥战败后,这支精锐部队也日益衰落,内部也发生了人员大换血,原本强壮的蒙古骑士逐渐被汉人洋枪队取代。

蒙古马队变为了一支由少年组成的洋枪队,人们将其称为“红孩儿洋枪队”,这支洋枪兵极其凶悍,统领他们的首领也是一位乱世枭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间恶霸

这支洋枪队由500名汉人少年组成,因为其战甲旗帜均为红色,士兵年龄较小,因此当地百姓将其称为“红孩儿洋枪队”。

这支洋枪队的首领名叫陈国瑞,祖籍在湖北应城,从小便历经多番波折,一番摸爬滚打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洋枪队的首领,也算得上是一位乱世枭雄。

陈国瑞是穷苦人出身,幼时就接连丧父丧母,只能跟着叔父生活,日子过得极为艰苦,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自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像是个天生天长的野孩子般。

还是个稚嫩孩童时,陈国瑞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天赋,他虽长了一张细嫩清秀的脸,但却天生力大无比,并且生了副凶狠好斗的性格,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牧童一起到山里放牛,只有陈国瑞将牛当作骏马,只身骑在牛背上,想象自己是打仗的将军,其他牧童都是自己手下的士兵,趾高气昂地发号施令。

一开始其他孩子也不愿听他的指挥,但只要其他人表现出要忤逆他想法的意思,陈国瑞就会毫不留情地拿起荆条抽打对方,甚至将人打得皮开肉绽。

即便对方的父母找上门,陈国瑞也丝毫不会表现出愧疚,也不听叔叔的教导,依旧我行我素。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出现,叔叔便不让陈国瑞再去放牛,平时就让他留在家中料理一些简单的家务。

每天过着这样单调乏味的生活让陈国瑞感到非常无聊,于是他便会偷偷溜出去,想要找些其他有趣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村中闲逛时,他发现村民家中几乎都养着看家的狗,村里还有许多无主的野狗,他又生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他返回家中拿了些食物,用食物将狗引诱到自己跟前,然后对狗施以毒手,速度之快让狗还来不及反应就被他砸断了脖子,呜咽着倒地。

看着在自己面前断气的狗,陈国瑞竟然觉得自己心中生出了一丝奇异的快感,其嗜血变态在那时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不久后村里人和周边几个县的人都知道了陈家有个残暴猖狂的小孩,大人小孩都对他非常恐惧,在路上遇见了都会躲着他。

陈国瑞的叔叔见状,自知无法教育好他,但又担心一直这样将他留在家中会惹出更大的祸端,几番思索之后,他决定送陈国瑞去学武术,寄希望于师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叔叔将他送入了当时名号非常响亮的武术大师的门下,希望他能够在师父的引导下弃恶从善,善用自己的天赋和力气。

陈国瑞本就好动尚武,听说对方是个武术大师,心中还颇有几分不服气,刚到武馆,就提出要和师父切磋过招。

在场的师兄弟们都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大师也只当他是无知孩童,同意了与他过几招,但没想到他当真一身用不完的蛮力,三拳两脚下来竟将师父打得倒地不起。

这样一来,武术大师自然不敢再收他,陈国瑞也不屑拜师,又只身返回了家乡,继续游手好闲地四处闲逛。

不久后,太平天国在中国南方异军突起,迅速掀起了一场动乱,陈国瑞在听说了“太平军”的旗号后,竟然非常兴奋地想要加入到这支造反的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战沙场

据《清史列传》记载:“陈国瑞幼为粤匪所掠,出投九江镇总兵黄开榜营,姓黄氏。”

太平军经过陈国瑞的家乡湖北时,他才不过十三岁,那时的他正值青春迷茫时期,不知该何去何从,在太平军到来后便立即投身其中,但也有史料称他是被掳走。

无论是被掳走还是主动加入,投身太平军后的陈国瑞一开始似乎过得非常充实,战场上的杀伐让生性残暴的他感到极为满足,仿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他初入太平军队伍时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猛,在战场上仿佛不怕死一般,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很快就成为了一支小队的领袖人物。

军队里有这样一个乐于冲锋陷阵的年轻人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就连北王韦昌辉都听说了陈国瑞的名字,并且非常欣赏他,在韦昌辉的提拔之下,陈国瑞受到了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久后,天京事变就爆发了,陈国瑞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对于形势却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他深知太平军本就根基不稳,难成气候,因此提前便开始为自己谋划。

那时太平天国内部斗争激烈,洪秀全和各王之间矛盾尖锐,相互针对残杀,虽然韦昌辉被尊为北王,但却始终不是一个安稳的靠山。

为了给自己谋一个好前程,更是为了谋一条生路,陈国瑞坚决地选择了叛出太平军,投靠了当时清军九江镇总兵黄开榜。

陈国瑞这一次不仅是简单地转换阵营,他还认黄开榜为义夫,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一并改成了黄,从此变成了黄国瑞。

更换姓氏、转变阵营后,黄国瑞再次开始展现自己的过人之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面对自己曾经的战友也毫不手软,一连获得了多次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这样的表现被黄开榜看在眼里,也不禁对自己这个义子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个可造的将帅之才,此后更加重用了。

陈国瑞一如既往地大胆,打起仗来不要命,但凡胜算足够,怎样的险境都敢去闯。

清军攻打怀远时,陈国瑞仅仅带着七名士兵,就敢偷偷过河去偷袭,在潜入城墙之后,故意制造混乱让太平军自乱阵脚,而后清军迅速攻城,怀远就这样被攻下了。

至于咸丰十一年时,二十五岁的陈国瑞就凭着在战场上的勇猛和多次的战功就被加封了副将军衔,赐号“技勇巴图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同治皇帝时期,陈国瑞率领自己麾下的五百人应对进犯淮安的捻军,他与总兵龚耀伦配合默契,从两侧夹击敌人,打得对方溃败而逃。

看着落荒而逃的敌人,陈国瑞乘胜追击,带领炮船顺着运河而下,夜袭敌营,一夜间就攻陷了十几座敌营。

这场战斗持续了几个月,勇猛作战的陈国瑞被敌人视作死神,在战场上见到他便闻风丧胆,气势败落。

直至当年五月,陈国瑞率军攻克凤凰山,前后歼敌数千人,击败敌军头目,受到朝廷重赏,获得了御赐的黄马褂。

在受封时,陈国瑞在御前请求归宗,恢复原本的姓氏,再次叫回了原本的姓名。

晚清杀神

陈国瑞在与捻军对战的中后期被划入僧格林沁的麾下,背靠僧格林沁这座大山,陈国瑞的嚣张气焰更胜于从前。

出生科尔沁草原的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年少时被道光帝选为第十代扎萨克多罗郡王的继子,成为了君王爵位的继承人。

袭爵后,僧格林沁奉命入宫为御前行走,深得道光帝和咸丰帝的宠信,先后担任数个要职,是一位优秀武将,有“大清长城”之称蒙古马队也归他统领。

僧格林沁身为将领,对于百姓非常爱戴,手下的士卒也受到了他的关照和善待,对于才能出众的人才,他更是给予厚待。

陈国瑞与他手中的“红孩儿洋枪兵”此时已经闻名天下,他作为极其凶悍的洋枪兵的首领,也引起了僧格林沁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他被纳入僧格林沁麾下后颇受器重,他也没有辜负僧格林沁的期望,作战屡战屡胜,二人相处日久,情同父子。

在平定苗沛霖叛乱一役中,陈国瑞犹如战神临世一般,神勇异常,一连攻破数营,还因此获得了“杀神”的称号。

他在受到围剿命令后,便率领自己麾下部队出发,神速行军抵达蒙城,在短时间内袭破了红里敌纡、打通了粮道,而后又攻克王纡,直指敌军巢穴。

在陈国瑞势如破竹地进攻之下,苗沛霖仓皇逃窜,在逃跑过程中被击杀,这一场叛乱就这样被陈国瑞轻易平定了。

同治三年时,僧格林沁在湖北遭到捻军攻击,鏖战许久后不敌,陷入险境之中,陈国瑞前去救援,但在途中因事延误,僧格林沁虽侥幸脱险,但还是对陈国瑞进行惩罚,连降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僧格林沁一生戎马,一向倨傲,这一次的失利并没有让他增长教训,依旧自负孤傲,面对捻军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捻军的主要力量是骑兵,作战风格十分独特,喜欢采取游击战术,时常不知从哪里冒头,随后又消失无踪,搞得清军措手不及。

应对捻军这样的敌人,穷追不舍地猛攻战术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反而会白白消耗自己的兵力,让部下士卒疲惫不堪。

陈国瑞在看破这一点后,曾劝说僧格林沁改变作战方式,但却遭到了拒绝,陈国瑞对此也深感无力。

油盐不进的僧格林沁在不久后就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代价,他们的军队在高楼寨遇到了捻军的埋伏,被猛烈围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国瑞率领部下洋枪兵拼死抵抗,却仍然难敌对方的四米长矛,除了陈国瑞侥幸逃出生天,其他人全部覆没在了这场战斗中,就连僧格林沁也被俘,而后遭到了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