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寥寥数字,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佳句,正是出自于我国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笔下。

千年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知相爱,携手走过半生贫瘠日子,却在晚年收到丈夫的13字休书。她以诗回应,竟换来了丈夫的回头,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

卓文君是如何回应的?二人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以琴相会,为爱奔走

故事,要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相识说起。

西汉时期,我国西蜀地区有一著名巨富——卓王孙。卓王孙家族世代冶铁,富可敌国,育有两女一子。

虽为冶铁致富,卓王孙对孩子们的教育十分重视,请来博闻多识的先生给孩子们讲授知识,将儿子培养成谦谦君子,将女儿养成淑女。

卓文君,便是卓王孙最为宠爱的小女儿。卓文君天资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生得一副姣好面容,美丽动人,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崇拜倾慕者众多。

卓文君16岁时,便嫁与了一位皇孙,两人门当户对,琴瑟和鸣,本应携手度过余生。只可惜那皇孙身体羸弱,婚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文君年仅17岁便丧了夫,被接回家中休养。

而此时的司马相如,宦海浮沉数年仍一事无成,再加上出身贫寒,家无长物。

穷途末路时,他收到了好友王吉的信件。王吉乃临邛县令,正是卓王孙所在地区的父母官。

王吉在信件中写道:“长卿啊,听说你常年在外奔波,处处碰壁,实属不易,你就来我这住一段时间吧,就当散散心”。

司马相如自视甚高,虽在官场处处不得意,但清高有傲气。他本不想投靠昔日好友,但奈何现实拮据,好友又诚恳邀请,他便收拾好行装前往临邛县。

卓文孙听闻县令有朋友前来,便在家中设宴,想着借机邀请县令来府,交流熟络,方便日后联系。

司马相如本欲推脱,但见王吉亲自来府邀请,便随他一同去赴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卓府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司马相如着一身黛色衣衫,身姿挺拔,衣袂飘飘,在座宾客都为他的不凡仪表啧啧称赞。

酒兴正浓时,王吉想着在座皆是权贵,正是一个推介好友司马相如的好机会。

想着司马相如擅长音律,他便拿来一把上好古琴,放在司马相如面前,想让他好好表现下,说道:“长卿,你素来精通音律,不知今天能否有幸听到你的琴音呀?”

司马相如听罢会心一笑,放下酒杯,接过古琴,美妙的音律在指尖绽放。

比起以琴觅伯乐,司马相如心中有着自己的打算。他对卓府女儿卓文君的才情早有耳闻,心中暗生情愫,得知屏风背面便是女客用膳区,卓文君定在席间,便琴音一转,弹起一首《凤求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屏风后的卓文君,对音律颇有见解,自然懂得琴声中的绵绵情意。

她绕到屏风后悄悄望向正在弹琴的司马相如,心中既激动又紧张,清澈明亮的双眸里盛满浓浓爱意,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白皙的双颊透出浅浅的粉红,她虽没有主动上前回应,但对司马相如芳心暗许。

到了晚上,司马相如悄悄找到卓文君的贴身婢女,将攒好的钱财给予对方,请求她将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意代为转达。

那婢女收了钱财,在卓文君面前对司马相如百般夸赞,本就动心了的卓文君心中更是欢喜。

可两人的家境实属悬殊,恐怕难以得到家人的应允。司马相如提出要卓文君与他私奔,共度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私奔对于女子来说无异于自毁名誉,为世人所不齿。

卓文君思量片刻,仍招架不住心中如火般炽烈燃烧的爱意,收拾好行囊,趁夜深,便悄悄离府,与司马相如携手离开临邛。

两人一见面,便热情相拥,说着海枯石烂的誓言,下定决心无论艰难险阻都要携手共进。

第二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消息传到卓王孙耳朵里,他勃然大怒,不曾想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干出如此出格的事,而且还是和自己邀请来的座上宾私奔了。

卓王孙怒火中烧,昭告世人:“我这女儿极其不争气!罔顾多年悉心栽培!但奈何血脉相连,我不会伤害她,但也不会再给她一分钱的支持!”

卓文君想到自此没有了家庭的庇护,心中难免落寞,但又想着能有司马相如相伴,有了几分欣慰,整理好心情,开始谋划今后的生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当垆卖酒,不离不弃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卓文君从卓府带出的钱财已经消耗殆尽,而司马相如的仕途仍不见起色。

两人搬进司马相如儿时旧居,一进门,看到眼前景象,卓文君心中一凉。

只见眼前四面灰墙围绕,破败不堪,为数不多的家具上积满厚厚的灰尘,偶有几滴浑浊的雨水顺着屋顶的裂缝滴下。

夫妻二人在这小屋里坚持住了几月,生活清苦,两人的身体都因劳累出现了各种状况。

一个午后,卓文君见丈夫独坐在门前,温柔地牵起他的手,说道:“长卿,我们一起回临邛吧,就算找我的兄弟姊妹借钱,我们的日子也不至于这么艰苦,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相如听罢,将妻子揽入怀中,说道:“好,回到我们认识的地方。”

就这样,时隔数年,夫妻二人再次回到了临邛,与当初决绝离开的心情不同,此时的二人已经历了现实的锤炼,心中多了份沉重的平静。

二人抵达后,将车马全数变卖,用换来的钱开了一家酒铺。

曾经的世家千金卓文君换上粗布麻衣,挽起发髻,开始沿街叫卖,卖酒为生。

司马相如也放下文人的清高,站在一旁,帮妻子打下手。

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总算有了维持生计的方式。

旁人见这赫赫有名的才子才女沦为小商小贩,免不了冷嘲热讽几句,卓文君夫妇二人完全不理会流言蜚语,照样为生计奔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消息,传到了卓王孙耳朵里。

卓王孙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自己悉心培养的女儿居然去抛头露面卖酒,简直有辱门庭,他整日待在府中,不愿出门,不想再次看到自己不争气的女儿。

亲戚朋友们为了家族和睦,纷纷劝说卓王孙:“你家产万贯,不缺钱用。卓文君已经成为了司马相如的妻子,司马相如虽然贫穷,但也是县令好友,从才华来看他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值得将女儿托付给他。如今,夫妻二人已经离家奔波数年,吃了不少苦头。你何不帮衬一把,让他们过得好些呢?”

卓文孙思量片刻,认为亲戚的话语不无道理,一方面心中对女儿仍有惦念,一方面觉得女儿当垆卖酒失了自己的面子,就给予了女儿一百万钱银与家奴数百人,并把曾经为女儿准备的嫁妆也尽数补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文君夫妇得了钱财,便再次离开临邛,回到司马相如老家成都。两人置办田产,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三、敢爱敢恨,经营婚姻

夫妻二人携手熬过了苦日子,却在富裕时感情出现了裂痕……

每日酒足饭饱,安逸的生活让司马相如觉得枯燥,总想寻点乐子。他一边借助卓文君父亲的威望,广交权贵,又因撰写的《子虚赋》受汉武帝赏识,在官途上渐渐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