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在张学良、杨虎城的联合兵谏以及我党的极力周旋之下,固执己见的蒋介石,终于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极端战略,同意暂时放下国共两党的争端,联起手来,共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八个多月时间里,国民政府和我军进行了关于红军“改编”的多轮谈判。

当时已经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并且在延安进行了新一轮兵员的扩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1937年上半年,我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7万多人,比长征刚刚结束时翻了一倍之多。

按理说,在“共同抗日”的号召之下,更多的兵力也意味着抗击外来入侵者的力量更强一些,可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蒋介石仍旧是始终放不下对我军的警惕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数被“砍掉一半”的八路军

刚开始,老蒋只允许我军有两个师的编制,人数限制在20000人以内。

在经过多轮谈判之后,才终于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在1937年5月的南京大会上,蒋介石公开发表宣言,同意将红军的部队整编为3个师,加入到“国民革命军”的队伍当中,与国民党部队联合起来一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三个师的人数,仍然是有着严格的限制:每个师人数控制在1.5万人,三个师的人数在4.5万人左右。

这三个“整编师”,也成为了日后广为流传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们分别是主要由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主要由红二方面军改编的120师、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这三个主力师,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公开承认的我党军队,不管是在补给方面还是在战术协作上,都有着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我党对这三个主力师进行了最大的投入。

首先,在兵员整编上,我军经过三个多月的筛选,将红军当中的精锐力量,编入三大主力师当中。

在这三个师里面的班排长,几乎清一色都是参加过2万5千里长征、经历了各种风霜雨雪的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在干部领导方面,党中央也将最擅长作战部署的几个将领,分配到了三大主力师当中。

比如,115师师长是林彪、副师长是聂荣臻、政委由罗荣桓担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委关向应;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委张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人当中,光是日后的“十大元帅”就诞生出了6个!占了一半还要多。

正是如此“顶级的配置”,也让八路军成为了日后在抗日战争上屡立奇功的精锐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由于八路军在整编之后的人数被限制在了4.5万人,只有原来的60%左右,所以剩下来的3.4万人,只能被分配到一些政工岗位或者是后方物资补给战线,无法登上战场,甚至有些人还被遣散回家,失去了在前线打鬼子的机会。

这也让我军的实力被缩减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遭遇“背刺”的新四军

除了由红军主力整编的八路军之外,在南方地区,我军原来的游击部队,也在抗日战争发起之后,被改编为了新四军。

相比于被国民党承认,并且提供一定补给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条件要更加艰苦一些。

一方面,他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对抗日军的同时,收集满足自身日常消耗的物资,一方面,还需要时刻防备国民党的“背刺”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没有正式的师级编制,所以只能以支队的形式,进行人员扩张,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新四军三大支队也只有一万多人的规模。

由于力量有限,并且作战环境极其恶劣,这让叶挺、项英等人在战术布置上,始终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蒋介石又阴谋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结果导致前去谈判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留,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而新四军的主力也在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的拦击之后,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幸,之后中央立刻派遣陈毅、刘少奇、张云逸等人前去主持大局,对新四军进行重新整编,这才没有让我军在南方的抗日部署付之东流。

而除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之外,在东北地区,我党还握有一支人数庞大的抗日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战到底的“东北抗联”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东北三省就彻底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然而,为了不让东三省3000多万的民众沦为亡国奴,在东北省委的主持之下,由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逐渐成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多年的发展,这支游走于东北黑土雪山当中的抗日队伍,很快就壮大到了11个军3万人之多,成为了东北最为强悍的抗日武装。

然而,由于当时的东北已经被日本完全掌控,这让东北抗联很难建立起根据地,只能藏身于山林深谷当中,不断进行游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抗联部队始终处于物资极度稀缺、作战环境极度恶劣的状态之中。

时间一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在日军利益的诱惑下选择了叛变,沦为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叛徒的出卖,让抗联的位置逐渐被暴露,这时候,日军出动主力部队,对抗联发动多轮“围剿”行动,使我军损失越来越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作战中牺牲,而周保中则为了保全抗联剩余力量,带领着余下的部队,前往了苏联。

1945年,在全面反扑之际,东北抗联的战士们与苏联红军一同杀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最终一举将其歼灭,成功实现了全中国人民期盼了整整14年的“收复东北”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