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居环境深度改变,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层治理效能明显,乡村振兴活力迸发……2023年以来,商南县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村美”“业兴”“人和”三个重点加快建设和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商南大地徐徐铺展、呈现。

聚焦村美 优化生态环境

“千万工程”从生态起步。商南县立足资源优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考虑,聘请专家团队,编制了10个镇区规划及9个特色小镇、3个边贸镇、3个文旅康养重点镇、2个乡村旅游小镇的规划,完成了128个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注重突出特色、上下联动、错位发展。在规划的引领下,紧扣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目标,以“干净商南”创建为载体,突出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下大力气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着力实现“一村一景”的目标。

“我们将拍照、打卡等流行元素体现在改造建设中,使一个过去无人问津的村庄,变成旅游新景点。咱们村的好颜值,正在转化为好价值,家家户户都得到了实惠。”不久前,清油河镇涧场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向笔者介绍。去年以来,涧场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20户土坯房实施改造,改建新建水冲式厕所15个,在该村大房沟、小房沟新修过水桥1座,铺设柏油路2.5公里、入户联户水泥路2.5公里,整治河道1.6公里;就地取材,别具匠心策划,把房、石、路、亭等打造成小景观,小村庄变成了新景点,前往的游客无不喜爱点赞、流连忘返。

在村域治理中,湘河镇莲花台村对1.4公里主干道实施硬化美化、雨污分流,安装太阳能灯150盏、改厕150个,配置垃圾箱60个,治理小流域1.6公里,建设人工湿地一处,栽植红叶石楠等苗木10000余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实现“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目标,已成为丹江岸边的旅游新村。

除了涧场村、莲花台村外,商南县老府湾、马蹄店、二郎庙、柳树湾、花园等一大批村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亮丽的明珠点缀在青山绿水间。

聚焦业兴 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兴则乡村兴。商南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按照“产业强村、融合发展”思路,在富水、试马、城关等镇办着重发展茶叶、猕猴桃等,在十里坪、赵川、金丝峡等镇重点发展冷水鱼、食用菌、中药材等,持续建基地、扩规模、延链条、提品质。同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联农带农作用,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在富水镇油坊岭村,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挑大梁”作用,引进多家企业发展产业,村集体和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等形式入股企业,参与利润分红。目前,这个村已发展茶园1.1万亩、猕猴桃12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加工厂1个,修建生态茶室2个、休闲自助茶楼7座,打造休闲景观小品16处,激活了乡村游,带动全村435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赵川镇店坊河村实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动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发展、扶持本土人才创业等方式,建成2000亩瓜蒌基地、十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万亩优质板栗基地、年产200万斤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新发展茶园1000亩,带动256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其中,100余户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像油坊岭村、店坊河村一样,目前,商南县越来越多的村社区因地制宜,选定茶、菌、果、药、畜、渔、酒、菜等特色产业,竞相发展。

聚焦人和 加强基层治理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有好生态好环境的“面子”,还要有善治“人和”的“里子”。为了让乡风更文明、群众生活更和谐,商南县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乡村治理的“引领力”。在此基础上,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推行“枫桥式”经验相结合,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着力提升治理水平,让治理成效惠及千家万户。过风楼镇白玉沟村认真实行《村规民约》、开展“有理大家评”、化解矛盾纠纷、实行民主决策,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设立“文明礼堂”,操办红白喜事统一标准,狠刹攀比风吃喝风。定期组织法律宣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举办道德讲堂、村民优秀事迹宣讲会,坚持开展“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五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累计选出十星级文明户、家风典范等60余人(户)。近10年来,白玉沟村没有出现群众到县级上访现象,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强,该村荣获首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商南样板村等荣誉。

青山镇马蹄店村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公开化;完善村规民约,规范运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孝老敬亲、厚养薄葬、婚事简办等文明新风;组织村上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人员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收到了好成效。

截至目前,商南县已建成旅游康养乡村31个、秦岭山水乡村120个,农村景区7个,产业景点28个。今年正在建设的7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6个市级重点村、24个县级重点村,引领带动全县农村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建设和发展的效能正加速释放、效果逐渐显现。

(通讯员 李治军)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