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官模样的人,拿着一杯杯的白酒,为即将出征的战士们壮行,战士们大笑着喝下酒,然后便开始互相拥抱,并且又喊出了一句让人心酸的话:“咱们烈士陵园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征之前,说这样不吉利的话,我们可以想见这次任务的艰难。

那么,这到底是一次什么任务呢?为何我们会在电视上看到这组镜头呢?战士们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战斗背景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我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达成了惩罚越南的目的,撤回了国内。

但另一方面,越南却不愿轻易接受失败的结局,所以从1979年开始,越南就对我国广西、云南边境的老山、者阴山等多个地区,展开了将近十年的持续进攻。

由于越南方面的持续袭扰,我国于1984年作出了一项开创性的决策:由各大军区部队轮流驻守战区。中央认为,既然越南方面不愿轻易结束战斗,那我军便可以利用这个实战的机会,不断锤炼部队,寻找对越战斗的最佳攻防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近十年的老山、者阴山防守战斗中,我国派出了六大军区部队进行“轮战”,一次次击退了越军的进攻,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品质。所以这段时期,又被称为“两山轮战”时期。

1986年4月30日,又一次地轮换开始了,兰州军区47军139师、21军61师及辅助部队,整齐地进入老山战区,取代了驻守此地一年有余的济南军区部队。

兰州军区部队很特殊,与之前驻守老山的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部队全都不同。

因为他们不只有常规部队参战,还有一支高科技的电子对抗部队也加入了战斗序列。

这支电子对抗部队,是我国在军队新技术改革过程中的新产物,他们可以通过特殊的装备,破坏敌方无线电通信,使越军的指挥陷入瘫痪。

不过,中央军委让这支部队前来,并不仅仅是让他们来干扰对手的,而是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具体是什么任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守老山不久后,47军的领导,召集所有前线指挥员,开了一次作战会议,在会议中,47军军长钱树根宣布,部队近期的首要目标,是摧毁敌人设立在604、968两个高地上的防御体系。

这两个高地,是越军在老山前线最重要的两个堡垒,凭借它们,越军可以将触手进入云南腹地,对我当地军民形成了直接威胁。

此前,解放军也多次对两个高地展开过进攻,但是由于险要的地势,始终未能达到目的,尤其是其中的968高地,与我军驻守的1072高地距离非常近,其所在的整个山梁十分狭窄,最宽处约8米,最窄处仅3米多宽。

而山梁两侧,都是六十多度的陡峭山坡,在这种地形上,我军无法依靠人数的优势取得胜利。

此外,越军的高地防御体系中,还设置有四通八达的堑壕通道,以及重火力点、雷区和铁丝网。

即使通过了这些陷阱,后面还有越军明暗大小的火力点。一旦我军贸然进攻,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个老山战役中,我军先后四次对该地区展开重点作战。但由于地形的特殊性,我军并未选择彻底清除越军,只能通过“打而不占”的方式来牵制他们。

尽管此前多个军区的部队都在此遭遇挫折,但负责此次行动的兰州军区钱军长却很有信心。

这一次,兰州军区带来的不仅仅是步兵与炮兵,还有首次亮相前线的电子对抗部队。这个新军种的使用,将在战场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这件事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评估。他们不仅要配合主力部队的攻击,还要摸索出一条新装备使用的道路,给之后的技术发展积累经验。

所以,我军决定以全程现场直播的方式,来播放、记录这次战斗,全面留存资料。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经过作战会议的研究,139师决定组建突击部队,在1986年10月14日展开对968高地和604高地的进攻。这次行动还有一个代号,那就是“蓝剑-B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主要突击任务的,是139师的一支英雄连队。这支部队在朝鲜战争中,曾以死守阵地三昼夜、粉碎美军28次疯狂进攻的成绩而闻名,并因此荣获过集体一等功。

此时虽然老的战士早已退役,但是新战士仍是敢打敢拼的英雄。出发前,部队首长为这些勇士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将老山地区的茅台酒全部买光,给战士们当壮行酒。

面对首长的期待目光,突击队战士们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留下“咱们烈士陵园再见!”的遗言后,便毅然出发了。这也就是我们在本篇开头,描述过的那一幕。

“蓝剑-B行动”

但是,进攻并不顺利。在原本的计划中,战士们会在凌晨时分,暗中夺取敌人阵地。

但是在14日当天,阵地前却升起了大雾,我军无法看清敌人的情况。

因此,我军被迫推迟作战时间。到了中午,阳光穿透云层,驱散了大雾,敌方阵地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进攻可以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此时,我们也失去了夜色的掩护,突击队已无法进行偷袭,只能强行进攻了。

为了分散越军对968高地地区的注意,在当天下午12点50分左右,我军的炮兵对越军掌握的其他高地展开了炮击。

越军挨打后,根本搞不清状况,于是开始紧急向受攻击的305高地派出了援军。趁着敌人混乱的机会,我军的电子对抗部队开始发挥作用。

他们按照计划,对越军电台实施间断性干扰,通过设置干扰杂音,让敌人无法正常通信。

很快,越军的通信系统便陷入混乱,无法获取任何有用的信息。他们根本没想到,一场针对968高地的战斗即将打响。

13时03分,解放军对604阵地、968高地,以及相邻的几个阵地,展开了密集的火力攻击。

而突击队员们,也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进攻。首先出动的,是负责破障的工兵队员。他们来到阵地之前,用最新的火箭扫雷装置,在雷区和其他障碍物之间炸开了一条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突击队迅速冲了上去,突入了604号高地之上。

越南守军慌了手脚,赶紧用无线电发报,紧急联络其他部队。

但是,在我军的电子对抗部队的干扰之下,越军的通信早已陷入瘫痪,他们发出的消息,其他部队根本听不到。

此时,第一突击小组已经在副队长罗卜基的带领下,先后拔了三个火力点,然后开始清扫残敌。仅仅7分钟之后,他们便十分神速地占领了604高地。

任务的第一阶段完成后,第一突击小组立刻转变作战形态,依托现有阵地阻挡敌人的反击,同时为后续部队的到来提供掩护。

这时,第二小组已经在冲锋的道路上了。两个小组会合后,开始向第二个目标:968高地进攻。

但是,因为我军炮兵的射程有限,无法对敌人的所有火力点全部进行打击。第二突击小组在向968高地的突进过程中,遭到了一个敌人暗堡的猛烈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小组成员顾金海自告奋勇,要帮助第二小组清除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顾金海来到了越军火力点的死角地区。他从身上掏出数枚手榴弹,拉开保险环后,将其全部掷入敌人的火力点中。随着轰隆隆的一阵巨响,敌人的暗堡被彻底摧毁。

第二小组没了阻挡,立即向968高地峰顶全力冲刺。经过了10分钟的激烈战斗,他们攻入了968高地的主阵地。

英雄旗手杨建德,将一面写着“攻无不克”四个字的红旗,插在了高地的主峰之上。至此,第二突击组顺利完成了攻坚任务。

但是,战斗到此却并没有结束。不愿接受失败的越军,正在集结部队,准备发动反击。

下午2点左右,他们开始向968高地发起冲锋。驻守高地的第二突击小组,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师部的炮火支援,先后打断了敌人的四次进攻,始终将高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击敌人反扑的同时,大量的我军部队,正在对604、968高地之上的所有设施进行清剿。越军善于修筑工事,在阵地上设置了不计其数的暗堡、地道。

尽管阵地已经落入我军手中,但还有不少越军,凭借这些工事,继续负隅顽抗。而这些敌人,竟然比他们正面的大部队还要难缠。

相比于光明正大地战斗,清剿任务更加危险。可能一个毫不起眼的山洞,不知什么时候便会丢出一枚手雷,将毫无防备的突击队员炸得四分五裂;又或者一处毫不起眼的山洞拐角,会突然冒出一位越军,对背向而立的解放军战士痛下杀手。

这种复杂的环境,让突击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此前为队友提供掩护、并炸掉越军火力点的英雄顾金海,便在清剿过程中牺牲。

他在被手雷炸伤后,本已被安排送回去治疗。但是在同一时间,第一突击队的队长又被炸伤了。在担架队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顾金海毅然放弃救援机会,让人将队长送了下去。而他自己,却因为失血过多而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断出现的伤亡,让战士们红了眼,发了狠。他们通过烧炸结合的方式,对越军的藏兵洞进行了无差别攻击。最终在下午2点14分左右,604、968两高地之上的所有越军,终于被消灭干净了。

尽管我军已经占领了两处高地,但是考虑到此处的地势原因,师部还是下达了命令,让突击队在彻底破坏敌人阵地之后,慢慢向回撤退。同时,师部的炮兵再次开始炮击,掩护突击队撤离。

此时,急了眼的越军不顾自家俘虏的安危,向撤退的突击队发动了猛攻。第一小组副队长罗卜基为了救一名俘虏,被敌人击中身亡。

不过,在我军炮火的支援下,撤退总体上还是顺利的。在当天下午4点钟左右,突击队的剩余成员全部返回己方阵地,“蓝剑-B行动”落幕。

在这次行动中,我军突击队共牺牲22人,其中最年轻的烈士,仅有1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却取得了歼敌105人、彻底摧毁了敌人的两个高地据点的成绩。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姿,首次出现在了直播当中。他们在镜头中,大喊:“烈士陵园见!”的豪情,成为了人们永远铭记的瞬间。

而他们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也成了我军高科技强军的依据,在之后的岁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叶放:对越自卫反击战集体记忆的建构与传播研究
梁璐:崆峒区:退役不褪色 激励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