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孙中山先生的特型演员之中,石维坚绝对排得上姓名。而他能够拥有这个机会,也充满了曲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维世:不要走捷径!人家创造的角色是人家的

1935年,石维坚出生在一个教师的家庭,不幸的是,他的母亲早逝,后来,他的父亲续娶,他的继母是一位良家妇女,婚后为丈夫生下了一儿一女。1946年,石维坚一家迁到了上海,全家7口人(包括祖父母)就依靠着父亲的微薄薪金度日。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石维坚的父亲仍旧没有断了孩子的学业梦,石维坚小学毕业之后,按照父亲的规划,考进上海机械职业学校,倘若不将儿子送去学习,石维坚只能受苦,石父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当一名不卖苦力的技工,所以坚定的将他送进这所学校。

但是,石维坚的愿望并不是成为技工,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非常清晰,石维坚小时候就受到乡土社戏的影响,喜欢上表演艺术,在学校时他也常常会登台表演,入学两年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招生,石维坚的心不受控制的动了,他知道父亲养活一家不易,于是跑去和父亲有商有量,经过他的说服,石父同意了儿子的想法,石维坚兴冲冲的跑去报考,并被顺利录取,自此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年后学馆届满,石维坚的成绩并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他如愿成为上海人艺的演员,还成为了剧院的团支部书记,在这一岗位上,他干的有声有色。

1956年,上海人艺支援中央实验话剧院建院,被调到北京的人中就包括石维坚,当时的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是欧阳予倩,总导演则是孙维世,没错,就是我们所知的周总理的干女儿。

来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石维坚能做的就是坐冷板凳,就连跑龙套这种伙计都少得可怜,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当剧院给他们派出看排戏的任务时,有几个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着一飞冲天的白日梦,唯有石维坚,他是认真的那一派,他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笔记上面写的满满当当,上面满是他的心得,这一看就是一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维坚在一日日的进步中了解到,是时候检验自己了,于是他日复一日的期盼着小角色能够掉到自己的头上,即便做不到,就算是当一名没有台词的龙套也可以啊。

盼望着盼望着,石维坚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剧院里面排的《同甘共苦》之中缺少一名通讯员的演员,说起来,这名角色的戏份其实并不多,他的戏份只是上场、敬礼和报告司令员有客人来,但是,就是这么一点戏份,石维坚却是高度重视,又是写角色小传,又是分析人物,用心程度堪比扮演男主角。

第一次排练时,石维坚有一些紧张,上台之后的台词说得含含糊糊的,他才刚一张口就自己意识到完了,于是心下更加的慌乱,他下场的时候更是绊了一下,差点就直接摔倒,这一幕直接将总导演孙维世给逗的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猛拍大腿,若是孙维世忍住还好,她的这一声声笑声,直接刺伤了石维坚那脆弱的自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维世又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人,于是,在休息时间,她直接叫住石维坚:“你想想,你是个通讯员,连报告司令......走它一百回,看还绊不绊。”孙维世的话鼓励了石维坚,在这之后,他每天都在说着这句台词,一有时间就去走位来来回回的早已超过一百回。

作品上演后,孙维世进行总结报告时其中一句话是评价石维坚:“小石演出了一个有个性色彩、有朝气的通讯员。”当看到这个评价后,石维坚只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

后来,他从演三句话的配角,渡过了10个春秋,终于在1959年,石维坚的人生才迎来了“春天”。

剧方想要排演一台全部由青年演员主演的《一仆二主》,让石维坚扮演里面的纯情小生弗罗林多。在此之前已经有珠玉在前,石维坚的第一反应就是模仿前人,但是,就算模仿的再像也始终带着别人的影子,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维坚跑去询问了孙文是,孙维世为他指点明津:“不要走捷径!人家创造的角色是人家的,你创造的角色必须注入你自己的心血。”正是孙维世的这番鼓励,让石维坚在演艺道路上更加的踏实。

他的造型不错,很像孙中山先生

一束束聚光灯打在舞台上面,舞台上面,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们的心。

在船首,一位穿着西服,英姿勃发的中国人发声:“再见吧,伦敦!再见吧!英国朋友......我们的国家必将出现新纪元的曙光......”

这一段正是1896年10月的历史场面,这里是中央实验话剧院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所排演的近代历史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演出结束后,幕布徐徐落下。

坐在位子上的观众们议论纷纷:“他的造型不错,很像孙中山先生。”

“石维坚是个很有功底的演员!”

观众们渐渐散去,在这些观影人之中,有一些辛亥老人,从大洋彼岸归来的孙中山的孙女和孙中山先生当年的卫士,他们都上台祝贺对方演出成功。

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更是激动的挽着石维坚的手拍照留念,孙中山的卫士张猛围着他转了一圈,随后一脸惊喜的对他说:“你头部的后面都和中山先生一模一样。”

石维坚能够扮演孙中山先生,可是剧院院长舒强亲自登门的,院长亲自邀请他出演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维坚是一个非常有事业心的演员,只要能够演戏,他就能够不顾一切,院长离开之后,他就拿起剧本,一字一句的观看台词。

“近代七场话剧”,看着这几个字,石维坚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些场景,在看过剧本之后,他只觉得压力山大,孙中山先生伦敦形象没有借鉴的地方,而且,这个本子的难度系数比较高,想要出演好,也是一大难题。

这一夜,石维坚和妻子李玉芙都失眠了,李玉芙一直在脑海里一点点勾勒丈夫扮演孙中山先生的影子,但是,现实已经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化妆不像、言谈举止不像,就算剧本给石维坚指定了几个方向,成功系数还是不会太高。

石维坚为了演好孙中山先生,也下了一番苦功夫,这些年来他一点一点的从小角色演起,在一个又一个的小角色中证明了自己,如今院长将这么重要的角色交到自己的手里,他一定不能搞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石维坚开始不断的出入在图书馆这些地方,到了图书馆以后他就直奔和孙中山先生有关的书籍,他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之中,手中还不停的做着笔记。为了更加了解孙中山先生,他还去拜访了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老人,孙中山先生在他脑海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行为举止不相识没关系,石维坚随时随地模仿孙中山先生走路的仪态、说话的习惯,还有一个个眼神,他身边的人很明显发现,石维坚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

一次,石维坚路过一个画廊,才刚一抬头就看到贴着的画报上面有一组孙中山先生的照片,他停留在看了好一会儿,久久不愿意离开,街头的那些小青年看到他之后,还以为画廊上面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都挤到了这一处。

石维坚能够在形象上和孙中山先生相似,和妻子脱不了干系。当时李玉芙每天都在家里给他摸索着造型,两个人搞了半天,面容有一点相似了,但就是没能穿上黑色西装,没有办法真正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李玉芙跑下楼,从邻居家里借来一套西服,就这样,一个“孙中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从面容到服装到手势和眼神,一切都是那样的相似,夫妻二人就这样对视着,眼睛里满是成功的喜悦。

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上演之后,一位导演观看了演出,对他的形象和演技非常满意,并邀请他参加自己正在准备拍摄的《秋瑾》,让他在里面扮演孙中山。

与此同时,广东电视台拍摄的《飘然李白》,也邀请了石维坚扮演大诗人李白,同行们对他都无比羡慕,只觉得他实在是太幸运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能够走到这一步,石维坚付出了多少努力。

不过,不管石维坚走的有多远,都不会忘记孙维世这位伯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孙维世下放到大庆,石维坚他们下放到农村,孙维世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在全体大会上读了,散会之后,石维坚他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他们问了一个问题:“如果维世让我们去大庆,我们去不去?”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去,只要维世打招呼,天涯海角我们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