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中,藏匿着无数个英雄传奇,其中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许世友可谓武艺出类拔萃,享有盛誉。同样地,红一方面军的另一位杰出将领耿飚,更是以其武艺超群、在湘江战役中挥舞大刀、左冲右突的英姿而闻名军中。

时光流转,1980年成为两位高手终于有了长期相处机会的一年。许世友身居军委委员之位,而耿飚则担任军委秘书长。两位英勇将领因为种种相似的经历,每次相聚总是言谈不尽,回忆当年的征战岁月。

某次追忆往昔的对话中,许世友好奇地问道:“如果当年你选择留在军队,你觉得你自己应该授予什么样的军衔呢?”这个问题,如同一道时光隧道,将两位将领重新带回那个英勇的年代,让他们思绪万千,回味征程中的辉煌与豪情。

耿飚的卓越才华使他在建国初期受到周总理的瞩目,被特意派遣到外交部门工作。这一机缘让他错过了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对于一个经历多年军旅生涯的将领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荏苒,多年过去,耿飚早已对这一遗憾心如止水。当许世友好奇地询问这段历史时,耿飚却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回应道:“别人或许不敢说,但肯定会排在你前面。”

令人奇怪的是,许世友这位向来不善屈从的将领,在听到这个回答时,竟然点头表示赞同。这一反常的举动引发了人们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传奇经历让耿飚如此淡然豁达,以至于能够逗笑许世友这位武艺高强、一向不屑轻言赞同的军中重要人物呢?

在湖南醴陵的一片古老武术世家,耿飚的成长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的父亲,耿楚南,曾是清朝末年备受瞩目的人物,历经九年在清军亲兵营中锤炼,差一点就成了大内侍卫的候选人。

命运的波折让耿楚南未能上位,侍卫队解散后,他只得回到故乡,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武馆。与其传承武艺,他更是一位有着侠义心肠的好人,经常施以援手,救济贫苦。

在武术世家的庇护下,耿飚仿佛在武学的海洋中畅游,父亲的传统技艺和侠义精神像涓涓细流一样滋养着他的心灵。少年时期的他,已经是众人瞩目的少侠,风华正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的无常在清朝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的时候显露出来。武者们逐渐消失,生存的压力让耿飚只能踏上离乡背井的旅途。

在遥远的水口山铅锌矿,年幼的耿飚成了童工,与现实的残酷相对峙。13岁的他,在劳作的间隙偶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这个触碰让他的心灵深处激荡起巨大的波澜。他坚信,这是挽救国家的正道。为了信仰,为了理想,他毅然离开了矿山,投身于陌生的他乡。

1926年,湖南的革命浪潮愈演愈烈,组织下达了一项重要任务,要求耿飚潜入国民党兵工厂盗取枪支。夜幕降临,凭借过硬的武术技能,耿飚与同志们成功地运出了一批武器,为革命武装力量增添了新的力量。

组织看到耿飚的英勇表现后,常常将最艰巨的任务交予他。在这一过程中,耿飚不仅完成了任务,更在每一次的战斗中不断成长。

纷乱的年代,1927年,耿飚随着万农军攻占长沙,而后漂泊游击于各地。三年后,时光荏苒,他带领着一支游击队,投身红军阵营,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硝烟弥漫,长征的路上,耿飚已是红2师4团的团长,率领这支英雄队伍成为战场的尖刀。他们勇攻古陂,奋战于九峰山,夜渡潇水河,一路风尘仆仆在危机四伏的境地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