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邓海峰,出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197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告别了父老乡亲,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

来到部队的第一天,我的内心满是激动和好奇。看着威武雄壮的营区大门,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身着军装、驰骋疆场的英姿。可当我真正踏入军营,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紧张而又充实的训练占据了军旅生活的大部分时光。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操、打靶、队列训练……虽然很苦,但我始终咬牙坚持,因为我明白,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下连分配那天,我被分到了李铁山班长所在的班。初次见面,李班长给我的印象是严肃、不苟言笑。他目光凌厉,言语不多,整个人透着一股子军人的威严。

我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让这位班长失望。可没想到,第一天我就犯了错。

那天,连里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演习。李班长带领我们在烈日下整整训练了一天,回到营房已是深夜。当我准备洗漱休息时,无意间瞥见李班长独自坐在桌前,面前放着一碗已经冷掉的饭。

"班长,你怎么还没吃饭?"我有些惊讶地问。

李班长抬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排里的任务还没完成,哪有时间吃饭。"

我听后心里一酸,暗想:班长为了工作连饭都顾不上吃,作为战士的我怎能袖手旁观?

于是,我鬼使神差地说:"班长,你先去忙你的,饭我给你热一下。"

李班长愣了一下,随即冲我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我端起那碗冷饭,心里涌起一股暖意。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竟然得到了班长的肯定,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就这样,我怀着对未来军旅生活的期待,一头扎进了紧张而充实的训练中,并在李班长的悉心指导下,一天天进步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班长的关心帮助下,我很快便适应了军营生活。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我讲解军事理论知识,手把手地教我射击、格斗等军事技能。渐渐地,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训练之余,连队里还经常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记得有一次,新来的文艺兵高小雨在文艺晚会上献唱了一首歌,她那空灵纯净的嗓音让在场的所有战士都为之倾倒,我也不例外。

从那以后,我经常借故去连队俱乐部,只为能多看高小雨一眼。交谈中,我发现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和我一见如故。慢慢地,我对她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光阴似箭,军旅生活转眼便过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在李班长的悉心培养下,我先后获得了"优秀士兵"、"训练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在军事比武中崭露头角。

一天,李班长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海峰,你在部队表现出色,首长对你高度赞赏。我觉得你很有潜力,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应该争取去军校深造,将来为部队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听了班长的话,心里又惊又喜。作为一名普通战士,能得到首长的赏识,这是莫大的荣耀。而能去军校深造,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在李班长的鼓励下,我开始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刻苦学习,准备军校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如愿考入军校,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转眼三年过去,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连队。一下车,我就看到了已经是副连长的李铁山和依旧青春靓丽的高小雨。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溢满了喜悦和感激。这熟悉的一切,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连的第二天,上级突然下达命令,让我们连队火速出发,参加抗洪抢险。没有丝毫迟疑,官兵们迅速集合,快速投入到紧张的抗洪之中。

洪水来势汹汹,河堤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我们冒着倾盆大雨,齐心协力地加固堤坝,转移群众。李铁山、高小雨和我并肩战斗在抗洪一线,不分昼夜地奋战。

"快撤!河堤要决口了!"就在我们连的防汛工作接近尾声时,上游传来了令人胆寒的警报声。一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带领战士们用最快的速度撤离危险地带,可就在这时,我听到了河对岸传来的一声声呼救:"救命啊!救救我们!"

定睛一看,几名群众竟然还未及时撤离,眼看洪水就要吞噬他们,形势万分危急!

"你们先撤,我去救人!"我大喊一声,纵身跳入了湍急的洪流之中。李铁山和高小雨见状,也紧随其后跳了下来。

洪水奔腾咆哮,我们三人使出全身力气,终于游到了河对岸。可令人绝望的是,洪水已经淹没了群众的避难处,到处都找不到他们的踪影。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李铁山突然发现河心有一棵大树,几名群众正死死地抱着树干。"他们在那里!"李铁山大喊一声,率先冲了过去。

我和高小雨也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洪流湍急,我们几次被卷入水中,几近窒息。但凭着顽强的毅力,我们终于游到了大树下,将群众一一救起。

就在这时,一个慌乱的女人猛地抱住我的腿,歇斯底里地喊道:"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掉下水了!你们快救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