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鱼香肉丝盖饭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那份饭是12块钱,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场景。”从安徽千里迢迢追到北京寻找恩人的汪明明眼含泪花地说道。

18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在那年冬天饥寒交迫之时接受了一位阿姨的帮助,当时的阿姨给了他20元钱,就是这20元钱让他记了18年。

如今的汪明明已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但每每想起十八年前阿姨对他的帮助,他都感激不已,便千里迢迢地赶到了北京,寻找恩人,在找到恩人之后他却只还了阿姨19元钱,还欠了1元。

那么为何他苦苦找寻到恩人之后却只还了恩人19元钱,为何要拖欠1元呢,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吗,你好有人在吗?”寒冷的冬夜里,只有16岁的汪明明衣衫单薄的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吃力的敲打着门。

“来了,来了,谁啊?”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屋里传出,随后门便咯吱一声打开了。

被打开的瞬间,小屋透出的暖黄色灯光让汪明明的内心瞬间有了一丝温度,但他只是怯生生的看着眼前又高又瘦的漂亮阿姨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

“哟,小孩子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这么少啊。”打开门看见门口站着的被冻得瑟瑟发抖的男孩,女人不禁很是心疼。

“我没有厚衣服……”汪明明听着漂亮阿姨关心的话语哽咽着说道,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仿佛下一秒就要掉下来。

女人看到汪明明的可怜模样便将他带到了屋里:“来,你先进来,屋里暖和一点,有什么事,你再慢慢跟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汪明明眼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哗地就流了下来,哭着说道:“我来是听说这边可以帮人要工资,我的工资老板不给我。”

女人弄清楚汪明明的来意之后说道:“好孩子,阿姨知道了,你把你工作的地方告诉我,今天已经晚了,明天我就会派人过去帮你要钱。”

“我在丰台区的一个羽绒服工厂加工羽绒服,干了两个月了,我要走,老板不给我工资了。”汪明明听后便将情况反映给了女人。

“好,我知道了,这么晚了你先回去吧,明天一早你再过来我会找人带你过去要钱。对了,你是不是还没吃饭?”女人了解了大概情况之后说道。

汪明明听到漂亮阿姨这么问,窘迫地点了点头。

女人见汪明明点了点头,便低头在口袋里翻找起来,好半天才从兜里掏出20元钱递给了汪明明:“给,快拿着吧,先去吃顿饭,然后再回去。”

汪明明没有办法,他太饿了也顾不上其他,接过钱一个劲地说着谢谢:“阿姨谢谢您,我之后一定会把钱还给你的,谢谢你阿姨。”

又饿又冷的汪明明找到一家小饭馆,要了一份12块钱的鱼香肉丝盖饭夹杂着泪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去小餐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汪明明到北京丰台区的第三个月,三个月前16岁的他便跟着老乡从安徽老家来到了北京,在丰台区的羽绒服加工厂工作,刚干了两个月,年纪尚小的汪明明就跟老板发生了冲突。

“你为啥总让我干这些,这些明明都不是我的工作。”汪明明面对老板的无理要求勇敢地提出了质疑。

老板看到汪明明反抗了自己,生气地说道:“我是老板我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听我的就对了。”

汪明明无法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便直接拒绝道:“我不,那我不干了。”

“不干了你就走人呗,我再找个就行了,我又不缺来给我打工的。”老板对着汪明明不屑地说道。

“那把这两个月的工资给我结了吧。”汪明明决定好了要走,便找老板要自己干了两个月的工资。

“你哪有工资,就你还想要工资,不干了就没有工资。”因为汪明明还是个16岁的小孩,老板并不怕他,便耍起了无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汪明明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找到自己的老乡商量对策:“怎么办,他不给我工资。”

“要不你就继续干下去,再忍忍。”老乡劝道。

“我已经彻底得罪他了,再留下去,他指不定会怎么对我,我现在就想要回我的工资。”汪明明跟老乡说出了不愿留下的原因。

“也是,那这怎么办呢。”老乡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办法,跟汪明明一起陷入了沉思。

就在两人还在冥思苦想时,旁边的一道声音将两人拉回了现实:“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是专门帮助农民工要工资的,你可以去那看看,就是离这有点远。”

听到旁边工友的话,汪明明在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你借我几块钱吧,不管我工资能不能要回来,这钱我都会还你的。”汪明明真诚的对老乡说道。

“你先拿去用吧,等你手头宽裕了再还给我,不用担心。”最后老乡借给了汪明明几块钱让他去了劳动监察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辗转,汪明明终于在下午六点多赶到了工友说的地方,但到那之后,人家已经关门了,只有附近的几户人家还开着灯,汪明明就壮着胆子敲开了一户,而被他敲开门并帮助他的那个漂亮阿姨刚好就是劳动监察大队的队长王群。

汪明明在第二天一早到了劳动监察大队之后没再见到队长王群,等着他的是两个没见过的人,一看到汪明明过来便上前询问:“是你要寻求帮助的吗?要去羽绒服工厂要工资的小孩。”

“嗯,是的。”汪明明听到两人说要去羽绒服工厂要工资,便点头肯定地回答道。

于是两个人便带着汪明明一起回到了羽绒服加工厂找到了厂工的老板:“你好,我们是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听说你恶意拖欠工资,我们特意过来看看。”

看到劳动监察大队的人找上门来,工厂老板被吓得不知所措,赶紧解释道:“没有,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都是误会,我就是想吓唬一下这孩子,没想到他还真去找了你们。”

“没有那个意思就赶紧把工资付了。”两名劳动监察大队的队员都十分严肃地看着工厂老板。

迫于压力,工厂老板只好将汪明明1100元钱的工资不情不愿地给了他。要回工资后汪明明便被监察队的队员们送到了北京西站,坐上了回老家安徽的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到老家安徽合肥后的汪明明便开始了新的生活,找了一个正规的地方务工,每天勤勤恳恳,在空闲时间还会看看书,提升自己的休养。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他已经工作稳定,有了自己的家庭,一直深受当初王群阿姨的影响,老实本分地做人还会经常帮助别人,就像当初王群阿姨帮助他一样帮助别人。

不仅如此他还加入了当地的蓝天救援队,不管是哪里需要帮助他都会挺身而出。在这两年发生疫情时,汪明明还为响应国家防疫工作捐献了抗疫物资。

在这些年里他一直都在心里记得这个事,每年都会托自己在北京的朋友帮忙寻找王群阿姨,也往北京打电话找过王群阿姨,但都没有消息。

“喂,您好,我想问问您知不知道一个叫王群的人。”

“不好意思,我们这边没有。”

“就是以前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的队长王群,麻烦您再帮忙看看。”

“不好意思我们这儿真没这个人。”

这样的对话不知道每天上演了多少遍,但汪明明都始终没有放弃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那有消息吗?”汪明明向一个朋友问道。

“有消息早就告诉你了,该问的朋友我都问遍了,是真的没有啊。”汪明明的朋友无奈地回答道。

终于一次出差的机会,让一直都找不到消息的汪明明带着心中的那份执念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要再亲自去找一找。

在北京忙完工作后,汪明明就在北京多留了几天 ,打算去之前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那里碰碰运气。

而汪明明的运气也是真的好,按着记忆中模糊的路线找过去竟发现那里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那里的楼跟现在的相比有些陈旧,巷子口有了小小的改动。

“你好,我想打听一下,以前在这里工作的王群王队长现在还在这工作吗?”汪明明来到劳动监察大队门口的保安面前问道。

“王群……你说的是那个十几年前就是监察队队长的那个王群吧,她现在已经退休了。”保安仔细思考了一下后说道。

“退休了啊,那你知不知道她家住哪或者她的联系方式?”汪明明又继续问道。

保安看了看汪明明疑惑地问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但你为啥要打听王队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汪明明看有一丝希望便如实地跟保安说了情况:“是这样的,18年前王队长帮助了我,还借了我20元钱,我一直没找到机会还她,一直也没有打探到她的消息,这次有机会我就找过来了,看看能不能有王队长的消息。”

保安听了汪明明的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是这样啊,那我倒是可以帮你问问别人。”

“真的吗,那真是太感谢您了。”汪明明听到后很是激动。

不一会保安就叫出了一个人指着他对汪明明说道:“这个是王队长的老同事了,兴许他能帮上你,你问问吧。”

汪明明看着王队长的老同事又对着保安一顿感谢:“好的好的,真是太感谢你了。”

“就是你要找王队长?”正说着来的这个人就问道。

汪明明听到他的问题后便回答道:“嗯,是的,是我在找王队长。”

“王队长家的地址我没有,但我有她的联系方式,我给你,你自己去联系吧。”老同事直接将王群王队长的联系方式给了汪明明。

“好的好的,谢谢您啊。”汪明明又向王队长的老同事表达了感谢,才离开劳动监察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离开后的汪明明按着王群老同事给的联系方式就迫不及待地拨了过去,接通后电话的那头传来的依旧是温柔慈祥的声音:“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

听到熟悉的声音汪明明忍住了要掉下的眼泪,激动地说道:“是我啊,王阿姨,我是汪明明,您18年前帮助过的那个16岁的男孩。”

电话另一头的王群愣了好久,说道:“孩子啊,我有些记不清你是哪个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汪明明没有想到王阿姨会没记起自己便继续说道:“王阿姨啊,当初您借了我20元钱,我说好要还您的,我找了好久才找到您。”

听到是来还钱的,王群有些不可思议,便说道:“孩子,这点小事你怎么还放在心上,当初一天都有好多像你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我都是口袋里有多少钱给多少钱,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那些钱我从来没想过让你们还的,只要你们以后过得好,能够也有一颗善心就行了。”

“王阿姨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件小事,是您的帮助才让我现在的生活步入正轨,是您在我要奔溃的边缘拉回了我,如果不是您,我不知道那时的我会干出什么傻事,所以这个钱我必须得还您啊,我们加个微信,我把钱转给您吧。”汪明明对着王群说出了18年来一直想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群听了汪明明的话后也很是感动:“孩子我很欣慰你现在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善心传递下去,微信就不加了,钱也不用还了,希望你以后依旧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就这样吧。”

王群不再给汪明明说话的机会便挂断了电话,汪明明也很是无奈,用手机号添加王群的微信也被拒绝了。最后他灵机一动用手机号搜索到了她的支付宝并给她转了19元过去,为何汪明明只给王群转了19元呢?

对此汪明明专门在备注上给王群作了解释:王阿姨,当初您借了我20块钱,现在我还您19块,剩下的1块是我永远欠着您的,这样我就会永远记得您对我的恩情!

汪明明千里迢迢寻找恩人的事情让不少人都感动不已,尤其是他最后还了19元,还欠着人家1元的做法,就是为了时刻提醒王群阿姨对他的帮助,好激励他继续帮助别人,这种精神值得人们传递。#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