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学教授,却如同乞丐一样,头发胡子拉杂,身上穿着破旧的蓝色中山装,打着补丁,鞋子是解放鞋,眼镜腿坏了,也只是用竹签撑着,这样的穿着打扮,恍如生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布衣教授何家庆农民的教授,魔芋大王。35岁时,自费8000元,徒步行走12684公里,历时225天,横跨鄂豫皖三省,经历了毒虫野兽,走遍了各处人迹罕至的绝境,克服种种磨难,考察大别山深处植物资源,成为全面考察大别山第一人。而他的目的是为星火计划提供依据,旨在用科技帮助山区居民,使他们脱离贫困

在副县长任上,每天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指导村民科技养蚕,培育魔芋,让老百姓致富。为了西南扶贫,10年积攒27000多,在305天内,行程31600公里,历经西南八省市几十个贫困县,经历了17次车祸,2次抢劫,向2万多人传授魔芋种植技巧。

有人说他傻,但他却说:“我是人民教师,应当为人民服务。”不愿在学校,反而几十年深入偏远地区,哪怕是住山洞,吃猪食,依然无怨无悔,一辈子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什么让何家庆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门学子

何家庆1949年,出生在安徽安庆一个贫寒之家,家里有兄弟姊妹6个,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过得很艰难,父亲拉板车谋生,年长的哥哥们没有赶上好年月,何家庆赶上了,家里很艰难,但他的父亲知道,他们这样的贫寒家庭,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于是就送何家庆读书,但从入学开始,何家庆就经常面临辍学的危险,原因就是父亲总是没有及时交学费,或者根本没钱交学费。所幸,何家庆努力刻苦学习,经常是年级前几名,学校经常免学费,好心的老师和同学,以及邻居接济何家庆,才让他能顺利读书,大部分积蓄用在了读书上,这就导致何家庆经常吃不饱饭,到成年还是很瘦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好心人的帮助,何家庆铭记于心,他把收到的每一笔接济都用心记在纸上,哪怕再微薄的帮助,都不敢忘。十几年间,58笔记录都登记在册,谁送来了练习册,谁送给他旧胶鞋,谁送来棉裤短裤,他都记得。

何家庆的父亲没有读过书,但他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小何家庆受到父亲的教导就是:“读着共产党的书,拿着共产党的钱。长大后要成顶天立地之业,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所以从小,何家庆就默默发誓: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被人帮助的岁月,使得何家庆总是竭力帮助他人,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就发誓,要为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艰苦的岁月,也使得何家庆养成了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1968年,何家庆当了知青插队,因为工作努力,后被保送到安徽大学读书。何家庆的父亲听说后非常高兴,他想让儿子体面的去学校,就去给何家庆扯了一块布,做一件中山装,但因为下雪路滑,板车翻倒,压断了他的手指,留下了终身残疾。而那块布也被何家庆做成蓝色中山装,一穿就是28年。这身衣服不仅仅是父亲的关爱,也是责任,更是他坚守初心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后,何家庆选择留校任教,他用自己的方式报答国家和人民,那就是教书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程12684公里考察大别山

早在大学期间,何家庆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考察大别山,他读的是生物学,他听说一个外国人曾考察过大别山,记录了500多种植物。但何家庆认为莽莽大别山,绵延千里,肯定远不止这么多。所以,他就发誓,一定要深入考察大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察需要经费,当时的国家情况肯定不可能给他拨款,于是,何家庆就想着自费。为了攒这钱,何家庆日子过得非常简朴,省吃俭用都算是好的,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怕是结婚,都是节俭再节俭。

作为大学教师,何家庆的工资是18.9元,按照他的计算,考察大别山,即便不算食宿,保守也需要6000元,这无疑是笔天文数字。从1976年开始到1984年,整整8年间,何家庆和妻子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只为积攒经费,但也只有不到4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何家庆准备动身,因为他已经35岁了,他等不起了。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80岁的父亲不顾年迈,坐车到安徽大学,将一辈子的积蓄给了他,里边有10元,1元,5角,1角等各种毛票,最醒目的当属烟盒纸上一笔笔的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的目的就是让何家庆别忘了初心,别忘了国家和人民,别忘了为人民服务

何家庆就拿着父子俩省吃俭用的8000元,开始了大别山考察之旅。大别山山高林密,很多地方是人迹罕至,毒蛇野兽众多,有的地方甚至连虫兽都没有。有人家的地方,他会花钱买些干粮,没有人的地方,他就摘野果吃,没有的话就只能挨饿。

有些地方甚至根本没有路,何家庆就用脚踏出一条路,在这里,何家庆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野外的山洪,毒蛇虫蚁,悬崖峭壁,都在残酷考验着他。深夜里,何家庆和狼群对峙过,在炎热的野外,遭受过蚂蟥的侵袭,双腿都是血,几乎发炎溃烂,好在在野外找到了药草嚼烂敷上,长时间的在高湿环境下工作,使得他经常关节肿胀,但即便如此,何家庆也没有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在山路上行走,意外踩空跌落悬崖,好在何家庆反应够快,及时抓住岩缝,呼叫救命,被当地的猎人救下。在山里,何家庆受到山民的热烈欢迎,因为他是文化人,村民想着靠种植桂花发财,结果却因为不懂桂花习性,将其种在背阳地方几乎全死,养牛却为冬天饲料发愁,明明满山的豆科植物,农民却不识,这种情况极大震撼了何家庆,老百姓太苦了,太落后了,明明遍地是宝,却因为不懂科学,而只能受穷

因为长期在户外,头发胡子拉杂,衣衫褴褛,何家庆被当成野人送到公安局,幸好解释清楚,才被释放。在长达225天的考察中,何家庆步行了12684公里,途径鄂豫皖三省19个县市,将大别山彻底考察了一遍,采集到了3117种植物标本。何家庆也成为中国全面考察大别山第一人。

何家庆考察的资料,成为国家星火计要参考材料,上级非常重视这第一手参考资料。而这次大别山之行,也让何家庆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山区村民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爱坐办公室的副县长

1990年,何家庆到安徽绩溪,挂职担任主管科技的副县长,他这个副县长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只想深入百姓中,何家庆认为,知县就是知县情,不知县情,何以行事。刚入职,何家庆就下乡,短短半年时间,何家庆步行了800多公里,走了全县23个乡,翻过了全县所有的山头,采集了1536件植物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考察完全县自然植物资源后,何家庆写出了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举办了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展览。根据农民实际情况,何家庆做出了相应的农业指导措施,他31次到尚田乡,举办培训班,指导农民科学养蚕,1991年,尚田乡遭灾,但蚕茧增产20%,全民增收3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七月份,绩溪发大水,引发水灾,何家庆不顾暴雨倾盆,四处下去指导救灾,几次昏倒在洪水中,也因为长期泡在洪水中,他感染了血吸虫病,饱受折磨。在灾情最严重的荆州乡松烟塘村,何家庆捐出了1000元钱,他说:“于贫困山区人民生活,我有一份责任,虽没有力挽巨浪之臂,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职父母官,何家庆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让百姓脱贫致富。他早就注意到日本重视魔芋种植,以及魔芋广阔的前景,刚好绩溪山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魔芋的种植。何家庆自掏腰包,花了1000元买了魔芋品种,在31个点种植了500亩做对照实验,并经常到田间指导,结果500亩魔芋全部丰收,高产7000公斤,低产也有2000公斤,全部收益在400万以上,这让何家庆看到了脱贫致富的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实际数据,加上大量查阅资料,何家庆写出了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魔芋种植的书,之后,何家庆将这无私传授给山区的农民,让他们脱贫致富。

在850天挂职期间,何家庆有697天在贫困乡度过,两年多里,何家庆和百姓打成了一片,一心为百姓着想,被人们称为“焦裕禄式的县长”。离开绩溪时,百姓都哭着挽留何家庆,即便离开了绩溪,何家庆也多次回到绩溪,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解决农民的实际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脱贫之旅

在绩溪做出成绩后,为何家庆带来了各种荣誉光环,但他没有自满,始终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再次回归校园做学问,再次回归平凡。1998年,何家庆已经49岁了,他想着趁自己身体还行,再次深入农村,这次他的目标是大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刚过,何家庆拿着学校开得介绍信和全国贫困县名单,带着自己多年来的积蓄27720元钱,给妻子和女儿留下了一封信就离开了,他在信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为早年深入大别山伤了元气,身体一直没好,一只耳朵听力还不好。

这一走又是305天,跨越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浙江8省市,行程31600公里,步行400公里,经历了207个乡镇,426个村寨,沿途何家庆向村民传授魔芋种植技术以及防病虫害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家庆这三万多公里的行程,可谓是九死一生,暴雨泥石流都太常见了,露宿荒野算是好的,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吃野果子,遇到好心人会给他食物和水,但也遇到了坏人。何家庆遭遇两次持刀抢劫,4000多块被抢走。没钱的何家庆只能向别人乞讨猪食。

为了深入野外,拍摄采集野生植物标本,何家庆被毒蛇咬伤,幸好他经常在野外,知道用什么草药敷上祛除蛇毒,即便如此,还是经过两个月才恢复。为了搭便车,何家庆被人拐卖到黑矿山,为了出去,何家庆砸了一天矿石,双手血肉模糊,最后逃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人祸,还有更多的天灾。一路上,何家庆经历了17次车祸,最危险的是在贵州大巴车遭遇山洪,他费力从窗户爬出,刚过几分钟,大巴车被洪水冲走,全车28人,除了他逃得一命外,其余27人全部遇难。

长期在野外不修边幅,胡子拉杂,何家庆变成了流浪汉,在大理,他就被当成了流浪汉收容起来,遭受了毒打。即便如此,何家庆仍是坚持走完了西南各地,他采集到了17种魔芋,找到了最原始的魔芋,证明了魔芋的故乡在中国,而且他收集的自然植物资源,为各地山区百姓脱贫致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何家庆宣传魔芋种植技术,对两万多户种植魔芋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让这两万多户百姓受益。也是这次西南之行,何家庆有了“魔芋大王”的美誉。出发时,何家庆还是文雅的大学教授,到家时成为乞丐流浪汉,从60公斤暴瘦到40公斤,体弱多病,当回家能够睡个安稳觉时,何家庆的内心是满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家庆的事迹被报道后,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说何家庆太傻了,放着大学教授不当,去脱贫,搞成流浪汉,一身伤病,西南之行,确实如宣传的那样,九死一生,但何家庆却说:“我是人民教师,当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何家庆最朴实的信念,最开始的初心,他也做到了。何家庆得到了各种荣誉表彰,国家奖励了他10万元,98年的10万元,在合肥可以全款买套三居室,不是笔小数目,但何家庆却毫不犹豫的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依然是那个身穿洗的掉色的中山装,边角还有缝补的痕迹,脚上穿着解放鞋,头发胡子拉杂,不修边幅,眼镜腿坏了也不舍得换,只是用竹签将就着用,但没有学生嫌弃他,反而对他十分尊敬,在安大校园,学生看到他,都鞠躬致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何家庆在去潜山扶贫路上,昏倒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在病床上,何家庆枯瘦如柴,临终前,他还想着为国家做贡献,他立下遗嘱,等他去后,将眼角膜捐给贫困山区儿童,让他们看到光明,看到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0月19日,何家庆病逝,享年70岁,去世前一晚时,他还在挂念,农民种的瓜蒌能否丰收。这下,他终于可以彻底放下他奋斗了一辈子的扶贫事业。何家庆的一生是操劳的,也是光荣的,他把一生献给了扶贫事业,他是当之无愧的“魔芋大王”,无数人因为种植魔芋而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十年的野外扶贫生涯,极大摧残了何家庆的身体健康,他亏欠妻子女儿父亲,但他们肯定以何家庆为荣。他本可以不这样做,但何家庆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为人民服务。他用了一辈子践行这个人生信条,他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他的精神却是高尚伟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家庆如同活在60年代一样的人一样,永远是一身破旧的蓝色中山装,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永远的践行为人民服务,如同老黄牛一样,把一切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何家庆的肉体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激励着无数人默默奉献前行。#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