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等待已久的2024年养老金调整方案正式出炉。人社部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2024年养老金涨幅确定为3%。

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如果今年养老金调整,提高工龄单价,降低挂钩百分比,企退人员是不是可以更加收益?针对大家目前特别关注的这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2024年养老金上涨3%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全国调整比例按照2023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确定。

很多人觉得这个涨幅比预期低了不少,原本预计的涨幅大概在3.8%左右。

其实这个涨幅也是跟平均工资、物价涨幅、经济增速等条件相匹配的。换个角度来想,今年能够实现上涨,还是要知足的,起码今年养老金成功实现连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若提高工龄单价,企退或更受益?

从历年的养老金调整来看,都是采取的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来上涨,其中挂钩调整又是相对比较侧重的,而且普遍采取的是跟工龄和养老金水平双挂钩。

不过工龄单价和挂钩百分比之间,一般会有跷跷板的关系,比如说当地在调整方案中,工龄单价很高的话,挂钩百分比一般就会偏低一些。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去年各地的调整方案当中看出来,比如去年:

贵州挂钩调整中,工龄单价1.6元,挂钩百分比只有0.7;

安徽的工龄单价为2.1元,但挂钩百分比仅为0.5%;

而上海的工龄单价为1元,挂钩百分比却达到1.8%。

对于企业退休人员而言,养老金水平往往不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得“丰厚”,但他们的工龄并不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调整方案能够“放大”工龄单价,同时“缩小”与养老金水平的挂钩百分比,无疑会给工龄长但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企退人员带来福音。

咱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两位工龄均为35年的退休人员,一位企退人员养老金3000元,另一位事退人员养老金6000元。

如果按照安徽去年的调整方案,在不考虑高龄倾斜的情况下,企业退休老人可以上涨的金额为124元,而事退人员上涨的金额是139元,两者相差并不大。

但如果按照去年上海的调整方案,同样也不考虑高龄倾斜,那么,企业退休人员可以上涨的金额为150元,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以上涨204元,两者差距明显就拉开了。

所以,由此可见,如果今年的养老金调整策略真的向工龄单价倾斜,那么对于那些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企业退休人员来说,确实会相对受益一些。

这意味着,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每一年工龄,都将得到更加实质性的认可和回报。这种调整思路,不仅体现了对长期贡献者的尊重,也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退休群体间的待遇差距。对此,你怎么看?

万子婳说:

文章的每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点个「

」,让我知道,你们也在为人生「

拼尽全力

」。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