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红,智力三级残疾人,家住杨村镇北荡村——一座高邮湖边的小渔村。他的妻子患先天性的肢体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也没有生育能力。这样的一户多残家庭,他们的生活困境可想而知。但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坚信:“只要能吃苦,自食其力肯定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世红刚开始靠骑电动三轮车载客谋生,不仅挣不到钱,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村里有个村民看他家确实生活艰难,就建议跟着他学习养殖鱼蟹。因为紧靠高邮湖,周边水源条件非常好,所以村里大部分人都在搞水产养殖,销路也不用愁,到时间就有小商贩上门回收。村里搞养殖的人都挣到了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看到了这样的“钱景”,朱世红夫妇下定决心,从2020年开始毅然决定养殖鱼蟹。创业之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们养殖的规模不大。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刻苦学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鱼蟹养殖体系。再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养殖品种,从刚开始自家的几亩农田扩大到几十亩,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杨村镇残联了解情况后,为他们申请了一次性创业扶持补助3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创业过程中,朱世红夫妇不仅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朱世红说:“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但我不能因为自己残疾就碌碌无为过一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他们从事的养殖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水平,还带动周边地区5名残疾人从事鱼蟹养殖,带动3名固定工人就业,年收入达十余万元。他们的成功经验也成为当地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典范,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天长市残联将继续加大对残疾人个人创业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来源:天长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