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海短剧市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相比早期的草莽式增长,今天的短剧出海竞争,入局者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供给数量的提升,还有质量的精细化内容方向的多元,以及内容细分赛道的开拓,同时还要承接来自流量投放方面的成本压力

做海外短剧还赚钱吗?赚钱,但赚的也是辛苦钱。”出海短剧平台DomiReel创始人刘吉财在接受扬帆出海采访时表示,当前的海外短剧市场依然尚未触及行业天花板,市场增长空间依然很大,但同时,竞争者的增多也让整个市场的探索之路变得相对艰难,想要轻轻松松在短剧市场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DomiReel于2023年12月上线,主攻短剧比较火爆的北美市场,至今半年时间过去,DomiReel的全球流水已经达到短剧类畅销榜TOP10,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付费占比最高的三个国家,美国更是遥遥领先,付费占比接近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omiReel在多个国家收入占比情况(图源:点点数据)

不只是拍摄一部剧这么简单,如今的短剧平台需要面临的是完整生产链条的考验,短剧数量的供给是否丰富自制剧占比是否有提升投流ROI如何转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刘吉财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交流,在这次对话中,他作为短剧行业的局中人,跟我们分享了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做短剧产品的心得。

扬帆出海:您认为到目前为止,海外短剧市场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刘吉财:我们在2023年进入短剧行业,2023年可以说是短剧的一个萌芽阶段,2024年目前来说,短剧还处在一个早期发展阶段,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可以做到360 亿(美元)。但如果从现在市场每月的规模来看,整个行业还远没达到一个很高很成熟的状态,至少还有10到30倍的增长空间。以国内短剧市场为参考来看,短剧市场其实有一个模仿的阶段,国内大火的短剧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些内容在题材上没有很大变化,但是也在内容和制作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一些平台的内容需要在模仿中成长起来。在海外的短剧内容平台,他们在内容方面,还没有真正的到local去做。我们也是一个刚起步的团队,对这个市场的理解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从市场规模来看,不管是制作团队、行业导演以及内容供应方面,我们的出海短剧还处在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

扬帆出海:您所观察到的海外短剧市场在收益方面如何?成本支出的压力又表现在哪些?

刘吉财:我觉得这(短剧)是一个赚辛苦钱的行业,作为平台方,我们既要做好的内容,又要做投放,还要付出一些支付成本。短剧市场的优质精品内容目前进入一个比较卷的阶段,我们面对的内容制作成本有所提升;投流成本也在提升;还有一个就是支付渠道的费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实目前整个短剧行业内,包括一些头部短剧平台,利润大概也就在10%左右,我们DomiReel并没有进行很大规模的内容投入和制作,而是追求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追求内容的精品化,我们的每一部作品都要精雕细琢,即使不是爆剧也要尽可能做精做优,目前能够保证ROI正向。

扬帆出海:有句话说,短剧市场“400亿的市场规模,有超过300亿用来投流”,您如何看待短剧买量?

刘吉财:短剧是买量的生意,从制作成本角度来看,流量成本它占了比较大头,但说到底短剧是一个内容型产品,投流跟内容是不冲突的。它有一个前后顺序的问题。所有投流的前提条件,是你要有足够好的内容去支撑你投流,我们现在每一部作品在出来之前,会花比较大的时间用在剧本打磨及内容制作层面。我们要想要去把短剧平台做好,需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一个极致规模的投放。有好的产品,也要匹配好的运营能力。

扬帆出海:精品短剧的变现情况如何?

刘吉财:很多人现在关注短剧平台多是去关注爆款,但其实我们想说,除了爆款内容之外,精品内容也很重要,我们作为平台方,在运营的过程中除了靠爆款作品带来足够多的用户,也会考虑让用户进来付费之后,通过足够多的精品内容,让用户产生复购,产生更多消费。所以我们要在平台盈利,就要创造更多正向的(收入)数据。除了前期投入,把用户拉进来之后,平台需要足够的精品内容去支撑用户复购,这一点非常重要。

扬帆出海:平台的优势内容从何而来?短剧和爆款网文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吉财:这里我要解释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海外网文有一些爆款小说,我们短剧平台拿来改编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爆款短剧,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爆款网文对于短剧而言,提供了一个前提,就是选题和人物小传,我们从这个角度去丰富剧本内容。但是网文和短剧的本质差别非常大,除了剧情,包括BGM,OST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这部剧在观众心里的印象。所以网文和短剧体现出来的内容内核可能是不一样的,爆款短剧最终的落地还是要看剧本的质量,以及演员,导演拍摄以及整个制作过程的把控等等。

扬帆出海:现在短剧内容平台都在卷数量和质量,那么您如何看待内容同质化问题?

刘吉财:目前来看,不管是大平台还是腰部平台,大家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少内容我们每个平台制作出来的内容都会有一定的稀缺性。用户在不同平台里面看到同质化内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作为平台,我们既要考虑内容受观众喜欢,又不能偏离短剧的内核,就在内容上去更适应用户。我们会参考行业内比较好的一些作品,我们在尽量不踩坑的基础上,去做一些本地化的适应和迭代,其实根本上来看,近几年的短剧市场内容题材大方向上区别不大,都是甜宠,霸总,虐恋等等这些题材,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些题材去做更新和迭代。

在内容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会想方设法的融入不同编剧团队还有一些local的编剧团队的新想法,尝试做一些新题材,努力尝试差异化效果。

扬帆出海:对于出海企业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适应本地化,对此您有哪些经验建议?

刘吉财:想要适应本地化,还是要深入去了解本地化,大部分短剧出海公司经常采用的一个做法是通过译制剧迈出出海第一步,但是对于想要长期深耕海外市场的我们来说,这种方法是不长久的,我们DomiReel的首页已经不推带有中文元素的译制剧了,当我们的模式跑通之后,我们更注重的是在海外如何运营。此外就是海外当地的编剧,融入他们的思想,理念,文化,应用到短剧内容生产中。

扬帆出海:我们看到国内短剧行业的一个现象是,演员成本增长比较快,那么在海外短剧市场,演员成本是否有上升的苗头?

刘吉财:从我们的拍摄经验来看,一些爆款短剧的演员,很多都是没有院线拍摄经验的,这些演员的成本相对来说会低很多,不过从演员成本来看,确实有价格上升的苗头,但是从海外市场来说,目前演员成本还没有到一个我们短剧制作商承担不了的程度,或者说,演员价格并没有占到成本的大头,一般一部短剧中,演员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们也不会刻意去找很红的演员拍摄短剧,在我们的经验来看,一些优秀的短剧演员是可以通过经验培养起来的。甚至现在我们在短剧拍摄过程中会找网红来参演,他们本身自带流量传播势能,在演技方面也有可塑性,演技风险稍微小一点。

扬帆出海:关于您旗下的DomiReel目前来看,平台发展的侧重点业务是什么?

刘吉财:我们会通过现有的市场反馈,运营数据,投放数据等进行新的尝试,前提是稳住我们的基本盘,比如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用户的需求,我们要做好正向反馈;其次,我们在全球其他地区进行投放尝试,而不局限于在欧美地区发力。内容也是同样的道理,把精力聚焦在欧美市场,同时,我们也在尝试拿我们做的比较好的一些短剧产品去小语种地区试水。

扬帆出海:您团队的优势是什么?

刘吉财:首先是出海经验,在做短剧之前,我们的团队在海外做支付业务,对于海外多个国家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支付环境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在投流,运营等环节,我们能扫掉一些坑,去快速验证商业模式。其次,我们的团队遵循扁平化管理模式,团队人员互为依赖,责任心比较强。我们的创始团队大多是国内BAT出来的,团队互联网基因比较强,对于项目从调研到立项非常有经验,在确认项目可行的情况下,能够以比较高的效率投入到执行环节,我们也在快速增长,争取尽快进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