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学回想

文/段全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跑学,顾名思义,就是跑着上学,或称“走读生”,多是家离学校不远,早上在家吃过早餐去学校,放学后回家。上个世纪八九年代,住在农村里的孩子上小学时基本都是跑学,我也不例外。

我们的村山大人稀,只有一条唯一通向集镇的公路,其余的都是纵横交错的支路连接着公路与周边的村落。青山、坡地、水田、菜园....这些山村灵魂元素,让淳朴勤劳的乡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祥和生活。

我家离乡村小学大概有三公里的路程,从家出发,沿着台田地进山,翻过天池垭山坡,绕过黑洼边的大堰塘,再在纵横弯曲的小径上前行一公里左右便来到了学校,尽管那时交通阻塞出行不便,脚下的路凸凹不平,但从来没有阻挡我们求知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天刚麻麻亮,我就被灶屋里的锅碗瓢盆吵醒,便揉了揉睡意惺忪的双眼,在不间断的哈欠中听见母亲嚷嚷:“该起床了,吃点饭快去上学,路远着呢,别迟到啦,快.....!”于是,匆忙中穿衣、洗漱、吃饭,抓起装着书本和干粮的挎带帆布书包跑出家门,一路呼朋引伴,奔向了通往学校的羊肠小路。

渐渐的,路上热闹起来,上学的伙伴从各条支路跑蹿出来,嬉笑声、打闹声、叫喊声与鸡鸣犬吠牛哞交织,惊得路边树上、电线上的鸟儿,张开翅膀,叽叽喳喳,飞散到远处略带曦光的青山。此时,每个孩子都像自由的风,麻利地避着路上的大坑小洼,嗖嗖前行。田间放牛的老爷爷,挥动着手中的鞭子,用吆喝牛的分贝声提醒我们:“跑慢点,还早,不会迟到的!”这时,躲在草丛里的蚂蚱,藏在路边沟处的青蛙也不甘寂寞,和你捉迷藏似的在你疾步下纷纷蹿越,偶尔遇到沾满黄土的大蚯蚓匍匐于路面,惊吓之下,不得不让你来个三级连环跳,幸好有森林里花草散发的清香,在晨风飘拂下,让受惊的心灵缓缓抚平。

若是雨天,我们便拖着宽大的黑雨靴,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行,稍不留神,像溜冰一样失控飘移,倾倒在路边的水沟里,此时我们索性和浑浊的沟水来个亲密接触,洗掉身上的泥土爬起来继续前进,长长的泥泞之路刻下我们跑学生沉重的脚印。不一会儿,鞋子上又沾满了泥巴,我们就再跨进路边漂着水草的水沟.....。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洗,带着孩童的玩性与无知,水里、泥里,乐此不疲。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冬天,满目白雪皑皑,在寒风刺骨下不得不自制小火炉。我们找出家里的旧搪瓷钵或洋瓷碗,在边沿对称锥二个眼,再安二根长铁丝交叉做梁,上面系上提钩,里面装上燃着的木炭,炉火刚开始燃或快熄灭时,我们用一只手提着火炉,抡起胳膊使劲扰大圈,木炭很快就燃起来了,待火炭快成灰烬时,便在小跑前进的路边继续找柴添火。跑出山尾,只见朝霞映着一片广阔的缓坡徐徐展开,醒目的校舍便出现在眼见。学校座南朝北,两排土木结构的平房呈三角形耸立在坡顶的松林和藕池边,白墙衬青瓦,青树拂红檐,铺着石板类似天井的小操场洋溢着晚清的风韵,它展古风于四面,修旧颜于八方,在那个贫瘠荒寒的年代,鹤立鸡群于满目陋舍中。此时,我们也好像是踩点似的,在老师正拽着长长绳子敲打屋檐下的铃铛时,大伙儿不约而同奔向二间教室,便把已是熊熊大火的小火炉放在课桌下或挂在桌子上取暖,随后迅速入位翻书诵读。

我们的乡村小学因村民居住分散,学生少,只有一至四年级。学校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仅有的二名老师,一名还是民办教师。当时的教室设备极其简陋,教室周边的窗户是用竖条钢筋做的,内侧蒙上一层生锈的钢丝网,没有玻璃。教室前在白石灰刷的墙面上镶着一面水泥磨平的墨漆黑板,边边角角都漏出了白灰砂浆,黑板下用泥土垒砌的不标准讲台,棱角尽失,一张摇摇晃晃的破讲桌随时都有散架的可能。教室中间摆放两列长条桌凳,分别是一二年级或三四年级复试教学班,长条桌下面一个抽屉,从中间分开,两个人坐一条凳子合着一张桌子,常常因争桌子的地方而在中间划上分界线。老师在给一个年级的学生上完课,然后布置作业,在我们做作业的空当,再给另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别看这全科老师学历不高,但很敬业负责,如有上课顽皮不听话者,他们通常会被揪着耳朵带到教室门口罚站,最担心莫过于老师让背课文,去黑板默写,当老师点名时,心中默念不知道多少遍千万别叫我,心里捏着一把汗,不敢抬头看老师眼睛。

上午三节课后,太阳渐渐爬上屋顶,这时火炭也快燃尽,我们便拿出书包里的干粮,如熟红薯、馒头等放在炉火旁暖热充饥,因为中午休息时间短,往返路程较远,我们一般不回家。同学们草草吃点干粮后就飞奔室外,有的踢毽子,有的摸瞎子,有的拍四角纸包,有的跳绳,有的玩老鹰抓小鸡,有的丢手绢,有的在围墙边光滑树干上“滑滑梯”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学校操场上那个简易的乒乓球台,课间从无虚席,它是用砖砌成一个长方形框架,里面填满土,上面用水泥抹平而成。学生们在案子中间放上几块砖,摆成一条直线,就开始打球了,打得都很认真、很专注。

最有趣的还是撞拐子游戏,那时冬天特别冷,在课间男孩们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群斗,以脚落地为输。女孩也不甘寂寞,纷纷从河里捡来拇指头大小的圆溜石子或找一些废弃的瓦砾块,拿石头轻轻地砸成拇指头大小且没有刺手棱角的二三十颗瓦砾,然后找一尺见方的场地,二至四人围地而坐,先将一整把石子握在右手中,然后向上一抛,再用手背去接,再将接到的石子向上一抛,反过来手里抢接一颗做母子,就这样循序进行着......,虽然这些游戏项目屡屡重复,但同学们玩的很高兴、很快乐。

下午课毕,太阳略斜,高大的松树撑起一片暖意,斑驳陆离,在徐徐微风下,不断的伸着暖腰且沙沙作响。锈迹斑斑的铃铛最后响起,宣告着当天学习结束,我们便像脱缰的马儿奔驰在林荫小道,春季会到松树林下采蘑菇、折兰草;夏天会来到堰塘里捉鱼苗、逮螃蟹;秋天会钻进荆棘丛寻找牛奶子、摘救命粮;冬天便是在水沟处溜冰、打雪仗......。最后就一溜烟回家干饭,平息肚里的咕咕饥饿噪嚷。

如今,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置等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小而美、小而优”乡村温馨校园处处可见,每名学生都能在家门口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社团活动、研学实践精彩纷呈,五育并举凸显成效,虽再无昔日跋山涉水的跑学场景,但曾经在那温馨的乡村校园里同学们朗朗读书声,尽情嬉闹声...久久回响;那些和蔼可亲、敬业奉献的老师尊长为使我们学有所获而不厌其烦的忙碌...念念不忘;为备战体育竞技时的严肃紧张,演讲比赛时的慷慨激昂和课堂上的回答老师提问时的争先恐后,期末发奖时情不自禁的喜笑颜开...耿耿于怀;那些聪明活泼的伙伴为争创先进班集体的日日夜夜,筹备排演六一节目的朝朝夕夕...历历在目。

这就是我曾经的跑学生活,回想起来,并没有感到有多苦,倒觉得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快乐与我们相随,温暖与我们常伴。

【作者简介】

段全勇,陕西平利人,中学教师 。

段全勇作品集

==入驻作者==

刘 云| | | | |

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尊勇 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西平 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宏勋 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利萍 题

主办|遥望五峰文化传媒工作室

邮箱|akw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