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政变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无数的生命在权力的争夺中化为乌有。武则天的故事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当82岁的她因病暂别帝位,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李显复位,这标志着李家江山重回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朝堂谋得帝位并在位15年,可以说武则天书写了一个传奇。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无论是李显还是政变的策划者,都对武则天展现出了罕见的宽容。她并未遭受残酷的清算,而是得以安享晚年。

按常理来说,权力斗争的胜利者往往会对手握重权的失败者痛下杀手,斩草除根。然而,在武则天退位后,她并未遭受这样的厄运。这究竟是为何呢?

01

神龙政变,放权还位于李显

神龙元年(705年)的正月,正值隆冬,冰封雪盖,天地一片肃穆。然而,在迎仙宫的集仙殿内,病笃的武则天躺在卧榻之上,昔日的威严与霸气已被疾病侵蚀殆尽。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侧,尽心竭力地服侍着这位女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却正在密谋着一场政变。他们深知时间的紧迫,决意不再等待,于是与禁军统领李多祚联手,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二张兄弟的阴谋。他们诈称二张谋反,意图篡位,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一场震撼朝野的政变。

五百禁军如同一股洪流,冲入宫城,迅速控制了局势。他们杀死了二张兄弟,随即包围了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刻,李显被推上了前台,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

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她黯然退位,迁往上阳宫。而李显则在通天宫即皇帝位,正式复位。复位后的李显展现出了他的仁慈和孝道,他率领百官前往观风殿探望武则天的起居,每十日一往,以示孝道。同时,他还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以彰显她的威严和荣耀。

武则天的内心却是充满了无奈和悲凉。她曾经是那个威震天下、掌控乾坤的女皇,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法阻挡。二月初四,唐朝的国号重新恢复,一切恢复了旧制。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神都再次被称为东都。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武则天的时代正式结束,李唐王朝重新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武则天在退位后,她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显得苍老而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看到她的模样大惊失色。

武则天哭泣着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

由此看来,在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的举动似乎表明她已经释怀,不再有继续夺权的想法。她主动让李显监国,随后正式退位让贤,临死之前还将自己的帝号去除。

这些举动似乎在表明,她对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选择了放下权力,让位给李显来治理国家。

02

李显懦弱,畏惧武则天

李显,原名李哲,乃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曾两度荣登九五之尊。他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在公元656年,他的两位皇兄因种种原因先后被废黜和离世,李显因此被推上了太子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后,李显顺利即位。这本应是一场普天同庆的喜事,然而李显的皇帝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仅维持了55天,便被武则天的一纸诏书所废黜。

由此看出,李显的性格懦弱,缺乏男子汉的果断与强势气质。也深知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这位千古女帝,对权力的渴望犹如深渊巨兽,永无止境。

为了达到目的,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手段狠辣。尽管关于安定公主和李弘的死因,历史留下了诸多疑云,但无可否认的是,她确实狠心毒死了二儿子李贤。这一切,李显都看在眼里,心中的畏惧胜过了对母亲的敬重。

在武则天的阴影下,李显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触怒母亲的逆鳞。他深知母亲的强势与冷酷,对她的敬畏和服从几乎成为了他生存的本能。在这个权力的旋涡中,李显如同一只脆弱的小船,任由狂风巨浪摆布,无法抗衡母亲的铁腕。

公元698年,武则天以李显患病为由,将其秘密接回洛阳治疗。自此,李显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幽禁生涯。不久后,李显再度被封为皇太子。

李显深知与武则天关系的微妙重要性,而且特别畏惧自己的这位母亲,于是他极力拉拢武氏这股势力。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武则天的侄孙,借此建立起了牢固的姻亲关系,以期稳固自己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神龙政变当天,朝臣们怀揣着激动与期待,纷纷请求李显一同前往参与这场定国运的巨变。李显却以武则天身体欠佳,不宜受到惊扰为由,婉言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这一举动,无疑暴露出李显内心深处的恐惧与犹豫。他仍然不敢轻易得罪那位曾经权倾天下的母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重蹈覆辙,沦为阶下囚。

李显的懦弱与谨慎,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于武则天的敬畏,似乎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了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即使在武则天退位之后,李显登上皇位,他对武则天的恭敬与孝顺依然没有丝毫改变。每隔十天,他都会亲自前往武则天的寝宫请安,尽自己作为儿子的孝道。

这种恭敬与孝顺的背后,既有李显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也有他对自己这位母亲的深深畏惧。

03

武则天政绩卓然,帝王余威仍在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以雷霆之姿翻云覆雨,开创了"武周"盛世。尽管她以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李唐的天下,但唐朝的繁荣并未在她手中凋零,反而如春日之柳,迎风招展,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当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惠国利民的政策,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戴。她改革科举制度,创立武举,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让那些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的学子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此之前,官场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寒门之子难有出头之日。而武则天的改革,如春风吹拂,使得世家体系彻底崩溃,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同时,科举制度的完善激发了广大士子对学问的热爱。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唐朝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现出了许多传世之作。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照耀着后世。

在政治上,武则天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彰显了她的铁腕与魄力。她赏罚分明,公正无私,使得朝纲严明,政治清明。她以唐太宗为楷模,致力于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此外,她还推行了试官制度,这一制度类似于现代的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内,官员们必须表现出色才能转正。这一制度的推行,促使官员们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

在经济领域,武则天倡导“劝农桑、薄赋税”,大力推动农业发展。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耕作,收获满满的果实。这一政策深得民心,让百姓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与支持。

总之,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还赢得了民众和官员的尊敬与爱戴,从而还是有很多官员是忠心效忠武则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15年的执政生涯中,武则天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智慧,更积淀了深厚的天子气度。即便已然退位,她对朝廷的控制力依旧不容小觑。任何对她的轻举妄动,都需深思熟虑,因为这绝非易事。

武则天的身份极为特殊,身为天子之母,她在朝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既源自她的政治才能,也归功于她对朝廷的深厚情感。若皇帝无意对她采取行动,其他人便更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与足够的实力来挑战她的地位。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许多人都选择了保持沉默。毕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稳定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武则天恰恰是这稳定中的一根重要支柱,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所以,无论是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还是对武则天的尊重,任何对她的非议或质疑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不会有人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害她。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