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正在热播中,随着剧情发展,也不断引发网友的关注。

在最近的剧情中,主角黄亦玫临盆在即,护士出来催促家属尽快决定是否打无痛。强势又思想守旧的婆婆却直接拒绝,并表示“女人生孩子都是要疼一回的,用不着打麻药,对孩子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情里的这番言论引起网友激烈讨论。关于无痛分娩,许多有过生育经验的女性也分享出了自己的看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主任陈亮介绍,无痛分娩在院内推行20余年,近年来的数据显示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个别地区,无痛分娩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从20%-98%,他们做出这些努力

分娩疼痛,是一项横亘在女性生育面前难以跨过的关卡。剖宫产曾是许多产妇规避顺产疼痛的无奈解法。

但其实,分娩带来的疼痛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办法:1847年,英国人辛普森就用麻醉剂乙醚和哥罗芳开启了世界上首例无痛分娩的尝试。

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产妇的无痛分娩率已高达90%以上,美国已超过80%,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无痛分娩率也已达到或超过50%。

相比之下,国内的无痛分娩则起步较晚。尽管中国的第一台无痛分娩手术是在1963年完成,但直至2000年前后,这项技术才在国内缓慢推开。

陈亮回忆,2004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正式开展无痛分娩,当年,100多位产妇尝试了这一项能帮助缓解分娩疼痛的新技术,“由于当时产妇和家属对无痛分娩的了解不足,加上麻醉人手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院内无痛分娩率仅有20%左右。”

情况在2015年开始好转。2015年和2016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请来产科、麻醉科、助产士和新生儿科等领域的知名专家,来到湖南参与“无痛分娩中国行”活动。不仅加大了对无痛分娩的科普力度,同时也为本地医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指导,“那段时间院内无痛分娩率提升到了50%-60%,同时也让很多人对无痛分娩建立了科学的认知。”

经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持续增强科普力度、逐渐完善人员配比以及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支持下,目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无痛分娩的普及率保持在98%左右,“最好的时候甚至能达到100%。”陈亮介绍。

无痛分娩到底“香不香”

从专业医学的角度来说,分娩时的疼痛来自于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疼痛感从产妇的下腹部沿着腰、骶丛神经传递至脊髓,再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撕心裂肺”“像是一颗巨石从胸口向腹部猛烈撞击”……多数女性在谈及分娩的疼痛感时,都会将它比拟“噩梦”。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产痛接近烧伤带来的痛感。

6月19日,一名95后的“新手”妈妈向潇湘晨报记者讲述了她分娩时的感受。

2023年6月,怀胎十月的小熊住进产房等待生产。“当天上午10点左右,上了最后一次催产素后不久,就很明显地感觉到疼痛了。”一旁的护士告诉她,正在“开指”了。

由于对疼痛较为敏感,仅是开一指的过程,小熊也觉得有一辆千斤重的卡车在肚子上反复碾压,“痛到窒息”的她只能紧握住产床上的扶手。在小熊入院时,她便发现扶手上有很多深深浅浅的抓痕,而她最终也在这些旧痕上添上了新痕。

在开到一指时,助产士前来询问是否需要上无痛,并表示正常情况下无痛并不会影响产程,小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等待麻醉师来的过程中,时间过得格外漫长。”

将身子蜷缩成虾米状,强忍着宫缩带来的疼痛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小熊配合麻醉师完成了麻醉的注射。“上完无痛就感觉又‘活’过来了,我终于可以很正常地吃饭和休息,为生产蓄点力量。”

当天晚上11点左右,小熊正式开始生产。在上无痛的12个小时里,宫缩在小熊眼里只表现为肚皮有规律地发紧,不再有剧烈疼痛。“因为我一直很配合医生,也提前学习了生产时怎么发力,所以无痛也没有影响到我的整个产程,(麻醉)也就一直没有停下来。”在麻醉的帮助下,生产时小熊只觉得盆骨发胀,以及一些微弱的痛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对比上无痛前后的感受,小熊认为“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也有许多产妇分享了自己无痛分娩的经历。大部分产妇认为无痛分娩是“人类之光”,能大幅度地减轻生产带来的疼痛,也因此有了生二胎的勇气。还有一部分产妇表示,无痛分娩后会有轻微的恶心和腰痛,但这和分娩的痛苦比起来“不值一提”。

无痛分娩的普及仍面临一些困难

2018年,中国开启分娩镇痛试点工作,先后有913家医院设立分娩镇痛试点基地,此举被视作国内无痛分娩普及的一项标志。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试点医院平均分娩镇痛率已经超过60%。

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不少利好政策。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分娩镇痛试点、提升分娩镇痛水平。2023年5月,国家医保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分娩镇痛将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我国无痛分娩率正逐步提升。但放眼全国,仍有部分地区无痛分娩率较低。

从多地数据来看,陈亮分析,无痛分娩在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的普及率较高,在县市区范围内普及率则有待提升。他认为,这和推广力度、人员配比、费用较高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其实在早年间,我们刚开始推广无痛分娩的时候,也面临过人手不够的问题。”陈亮介绍,以往,妇幼专科医院的麻醉师也更多地服务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当麻醉师已经进入手术室,就很难再出来为产妇提供无痛分娩,这个现象在优化人员配比后得到改善。

目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建设了现代化产房,麻醉医生团队可以做到24小时进驻,为每一位产妇的分娩提供服务。

而这一点,在人员配比本就不够的部分县市级医院中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与此同时,无痛分娩需花费1500元乃至以上的费用,部分省份尚未纳入医保,需完全自费支付。根据《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数据,15%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可负担对无痛分娩的普及非常重要。

无痛分娩的误区解答

除了上述问题外,对无痛分娩存在误解,也是部分家庭拒绝使用无痛分娩的原因所在。陈亮介绍,无痛分娩是指硬膜外阻滞或者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它是医学上公认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

目前,最常用的无痛分娩方式是将局麻药注射在产妇的硬膜外间隙内,药量仅仅是剖宫产的1/10,几乎不会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胎盘的药物量更是极低,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可以降低产妇的氧耗,减少宝宝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无痛分娩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没有影响。

对于许多产妇进行无痛分娩后出现的腰痛,陈亮也作出解释:孕期激素的变化使得产妇韧带松弛,体重增加导致慢性腰肌劳损,生产时腰椎及其周边的肌肉和韧带受到巨大的牵拉造成急性损伤。产后不良的抱娃姿势、腹直肌分离、骨盆倾斜等都是腰痛的罪魁祸首。产后长期腰痛与硬膜外镇痛没有直接关系,即使不打麻醉也有约40%左右的人会出现产后腰痛。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的疼痛阈值不同,痛感表现也不同,所以有些产妇打完无痛后确实没有痛感,但也有个别产妇表示还是有些许痛感,但总体明显减弱。无痛分娩并非能完全消除疼痛,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降低产妇痛感,帮助生产。

最后,无痛分娩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在选择无痛分娩前,医生需要对产妇进行评估。如果产妇自身存在脊柱疾病(腰腿痛,背部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流血不止)等特殊情况时建议孕晚期(32-36周)向专业的麻醉医师咨询。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