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炳堂正在看病

引言:义诊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是正常的爱心行动,一年出去义诊几次没问题,但难得是十年如一日义诊,甚至是近三十年如一日义诊,这种医生更是少之又少。

在河南商丘,就有这么一位74岁的老中医做到了,他的名字叫做“刘炳堂”。

来刘炳堂这里看病的多是同村或附近乡里一些穷苦人家,因看不得人间疾苦,所以从1996年至今,刘炳堂义诊了28年,也就是给病人免费看病,只开方子不卖药,分文不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诊20余年,只开方不卖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河南都市报道

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知道刘炳堂医术高超,但对比医术,刘炳堂的境界更是高尚,有“大先生”的格局。

刘老很倔,你要是搁两百块钱给他,他一气之下会拿走开给你的方子,你要是放两箱东西给他吃,他不会吃,但以后也不想认识你。

刘炳堂老中医2021年在接受大河报采访的时候表示,他家里还有几亩地可以种,相当于粮食蔬菜基本是自给自足,他给人看病,他老伴就种地,好在他的老伴也十分理解支持刘老,老两口一直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在外人看来真的很“贫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炳堂夫妇

刘炳堂的家里,真的是比村里的五保户住的还简朴,给人看病的椅子都已经破烂不堪,拿块好看的布挡着,依旧是瘢痕累累,家中家具更是非常老旧,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怪不得刘老中医自诩自己是村里最穷的。

虽然物质上很穷,但刘老夫妻心里应该非常富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大河报

这些年,光是给病人开的方子存根就堆积成小山,占据了一桌子,而写方子的废笔已经积累了一大把,都沾满了厚厚灰尘,老人家连笔都舍不得丢。

原以为曾经报道过的宋兆普、刘怀炯的事迹已经让人感动以及震撼,直到看到刘炳堂,才惊觉世间竟有如此良医,这不就是真正的“悬壶济世”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徒四壁,但收到的锦旗挂满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炳堂

在还没开始义诊,也就是1996年前,刘炳堂其实和他父亲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卫生室,也是给乡亲们看病,还看好了不少人,只是后面刘炳堂的父亲去世了之后,他们的小诊所就不开了。

从那时起,他就专门给人义诊了。

其实,猜都能猜的出,这么倔的老人家不好意思说出口,实在是亏损严重了,没钱进药了,就选择义诊这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的药柜

所以,这也就是为何只开方子不卖药。

刘炳堂早年间家里的小卫生室也卖药,但因为父子俩宅心仁厚,经常免费送药给一些经济实在太困难的病人,还允许一些穷苦家庭的病人拿药赊账,久而久之,药铺一直是亏损赔钱的状态。

家里有矿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何况自家还靠种地维持着日子,索性痛定思痛,刘炳堂就决定不卖药了,专门义诊,一心一意给人看病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有很多去看病的人都会自动给刘老钱,但没办法,遇到一个倔老头,不肯收钱,所以家里锦旗密密麻麻的,刚好把破烂的墙壁都遮挡住了,这不是陋室,这才是真正豪宅。

刘炳堂的妻子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表示,有时候给刘老端来饭菜,等饭菜凉了才吃,毫不夸张,椅子坐到磨烂了。

上了70岁之后,刘炳堂给人看病明显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以前看病的本地人一半,外地人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刘炳堂岁数大了,其实身体已经有点吃不消了,毕竟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来的好多是外地人,一天要看几十个。

久坐之后有时候一站起来就头晕,站都站不稳,家人让刘老去医院看下,但他却不肯,因为他怕来找他的人跑空了。

所以,有时候跑空的人也理解一下,也许是身体不舒服之类需要休息,就没帮人看病。

刘炳堂更是如实说,哪怕他不睡觉,他都看不完,他希望去找他看病的人能事先预约,不是他飘了,而是他怕病人跑空,怕病人大老远来一趟,排了一天的长队还看不上病。

很多好人也担心刘老累倒了,毕竟刘老也不是铁打的,正常人都得吃饭睡觉上厕所,休息足够精力充沛,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就给人看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医先学德,治病不能光讲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人排队等刘炳堂

刘炳堂出身在中医世家,家中三代都是从医,在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医书,后面跟在父亲身边,慢慢学会给人看病。

刘炳堂的父亲也是乡亲们眼里敬重的好医生,在刘炳堂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教导他。

刘炳堂的师爷王广和对他影响更是深远,王广和医术也是很高超,也常教导他,学医先学德。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对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哪怕没钱来看病,也要给人治病,病情耽误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兆普

每一个好中医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医者父亲或者长辈医者,像宋兆普也是,其父亲是国医宋金庚,也是教导他,家里祖传药方,只许救人不许牟利。

宋兆普曾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说,无德不可从医,要良心正,大医精诚,不分贫富贵贱,看到需要救助的时候就出手相助,才能成为一个苍生大医。

如果家中家财万贯还好说,家中没有钱还义诊20多年,刘炳堂真的是超出一般医者的境界格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人难当,好中医也会有人泼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找刘炳堂看病,要去他指定的药房抓药,说药方会故意少写2个,需要药房打电话去问再补方子。

如果是真的,其实这也很正常,有些药或许是处方药,在一些普通大药房也许没有,而且有固定的药房,病人有点什么其他状况,还能追根溯源。

家里方子也保留一份,这也是其子女给他的建议,毕竟人心叵测,老人家在做好事,但要是遇到同行恶意竞争呢?

药方留一手也很正常!这能预防一些病人自己出去外面乱买药,甚至直接把药方直接分享出去,那才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比如,两个人同时感冒,未必就能用同一张方子,吃一样的药。

毕竟看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治未病,随时根据病人的实时病情而更换药方。

还有人说,以前不收费,现在挂号收100元了。

小编倒希望真的收100元,毕竟老人家老了,家里的地再够吃,也得有力气去种啊,难道这些年来义诊,就不应该在晚年的时候收一点合适的挂号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好心的网友强烈建议,不能让刘老先生赔上精力和时间又赔钱,建议每张处方收五至十元钱,因为处方纸和笔墨都是要花钱买的。

100元又算什么?毫不夸张的说,在一些城市的医院,挂号上千元的医生都有。当然,只要能看好治好,挂号费就不足挂齿了。

若是遇到庸医,不止费钱还耽误病情,随便看一下,几百块就没了,还不能治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三观比较网友表示,指定药房也行啊,现在假药也挺多的。

大家先不要讨论要钱不要钱这个事,先说说疗效好不好,只要疗效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而且七十多岁的人了,天天给人看病,好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病人多了老人家也累,劳有所得,多正常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老先生不收费,那病人就随意给吧!十元不嫌少百元不嫌多,让病人也略表心意,要不然会心里过意不去的,特别是那些治好病的人。

其实老人家真要赚钱,大可自己再开一个药房,但是开了之后,肯定又经常给人送药,那也不行,他现在真的很穷,关键也是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提倡免费,难道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文不值吗?老人应该劳逸结合,在保证自身的健康情况下看病,否则就是第2个秦均天老中医,后继无人了。

刘老老了,老伴也老了,地也会有种不动了的一天,至于子女也是从事医疗事业,只是刘老一生没给子女留财富,搞不好子女还贴钱给他们的这位老父亲。

刘老也许对的起去看病的人,但唯独辜负了他老伴,这一辈子没能让老伴过上好日子,但是,好在刘老真是娶了一位好老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医精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都说豫出中医,河南是真的涌现了很多好中医,也许,老中医才是真正懂得老百姓看病难以及饱受经济拮据的苦的医生。

大多数老中医都是把德字放在第一位,也许一生很累,生活清贫,但他们大医精诚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尊敬以及敬佩。

但是,在笔者的眼里,如果中医文化能得到重视,老中医们其实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不是吗?

你觉得老中医就应该过贫苦的生活,就应该不收费吗?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医文化?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