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直都被后人津津乐道,众人沉迷于政治漩涡中的波云诡谲、心计深沉,亦在夺嫡谜案中常常放入自己的幻想,将九子夺嫡这一历史事件渲染的更加神秘复杂。

依托于九子夺嫡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许多有关的电视剧纷纷上演,《宫锁珠帘》、《步步惊心》都从现代人的角度写出了当年的盛况,也让太多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沉浸式了解了康熙朝的夺嫡大案。

惊心动魄的谋略攻击,复杂深沉的政党纠葛,最终取得胜利却是在这场夺嫡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四皇子胤禛,这引起了朝堂内外众多人的怀疑,也让雍正的生母德妃不可置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与母亲从小分离

四皇子胤禛如果继位,那么他的亲生母亲德妃就会成为皇太后,然而这位母亲在知道是胤禛即将登基后,她丝毫没有开心的表现,甚至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皇子胤禛即将继承大统承袭帝位,这件事是她连做梦都不敢想也不会想的事情。

可以看出德妃对于胤禛夺得皇位这件事件不仅没有表现出喜悦,甚至还表达了怀疑,在她看来四皇子胤禛没有可能继承大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生母亲却表现出了这样冷漠的一面,这让雍正帝也非常伤心,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与胤禛的儿时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康熙帝的后宫妃嫔主要包括满蒙汉三组,德妃乌雅氏虽然出身满族,却是内务府包衣的身份,选秀进入宫中就是来做宫女的,按照清朝的规矩,包衣女子是不得成为妃嫔也不能与宗室皇亲结亲的,如无意外乌雅氏这一生都是奴婢的存在。

但意外出现了,乌雅氏入了康熙帝的眼,成为了皇宫中的一个小小的主子。

康熙十七年,在乌雅氏承宠不久后她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胤禛。

但康熙帝的后宫是比较看重出身的,后宫中有明文规定嫔位以下不能抚养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条规定的存在,还没有达到嫔位的乌雅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宫人抱走,而自己无能为力。

年幼的胤禛最后被抱给了皇贵妃佟佳氏抚养,皇贵妃身有皇宠,在皇贵妃抚养长大的胤禛也得到了极好的照顾。

乌雅氏一开始可能还会常常思念胤禛,想办法偷偷的观察胤禛的生活情况,看看他过的好不好,但是很快乌雅氏便没有这个心思了,因为她又怀孕了。

后宫之中常常讲究母贫子贵,乌雅氏靠着自己第二次怀孕成功被晋升为了德嫔,第二年生下了皇六子胤祚,但很可惜的是,皇六子胤祚在六岁的时候便夭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着连生两个皇子,对皇家诞育有功,在康熙二十年的后宫大封中,乌雅氏被册封为德妃。

在接下来的几年,德妃又接连生育了三位公主,其中两个也接连幼年夭折。

德妃忙于照顾孩子,渐渐的便忽略了自己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胤禛,在她已经成为妃位可以养育自己的孩子了以后,德妃也没有将小小的胤禛接回自己的身边。

直到胤禛十岁的时候,德妃再次生下一个小男孩,这就是十四皇子胤禵,因为前两个孩子一个被他人养大自觉与自己不亲,另一个无奈夭折,德妃对自己的小儿子格外的宠爱。

康熙二十七年之后,德妃的所有心思便全都放在了照顾胤禵上,彻底的忘记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胤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子夺嫡,德妃全力支持十四

为了不造成皇帝驾崩但储君无人的乱象,康熙帝在嫡子胤礽刚满周岁时便将其确立为了皇太子。

为了太子以后能成为一代明君,将清朝打理的繁荣昌盛,康熙便在太子小的时候就将他抱到自己的身边,自己亲自抚育教授太子学习成长。

在边关战事起,康熙决定亲自率兵攻打噶尔丹的时候,康熙还满怀信任的让太子监国,在征战结束后,康熙看着太子处理的事务折子也表示了满意,此时的康熙还觉得太子可堪大用。

但康熙活的太久了,三十岁的太子在太子位上也待了快三十年了,长时间的等待滋生了不该有的野心,太子胤礽逐渐迷失了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过早的立储也为朝堂埋下了隐患,太子早早确立,导致朝堂上众多想要争权夺利的官员早早的站位,结党营私,形成一股太子党势力。

太子觉得自己在储君位上待太久了,太子党的大臣们也觉的太久了,他们站位太子,只有太子继位他们才能收获最大的利益,于是这群人开始怂恿太子与康熙反目,努力促使康熙退位,在朝堂中势力遍布的太子党很快就等来了结果,与他们想要完全相反的结果。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终于触怒康熙,这是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这时储君之位空缺,也引发了康熙其他皇子的争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一生共有五十多个子女,光有序齿排列的儿子就有24个,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前后,成年的皇子中共有九位皇子参与到了夺嫡的争夺战中,这其中就有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

胤禛在皇贵妃佟佳氏膝下长大,皇贵妃是已逝皇后的亲妹,所以四阿哥天然便站在皇后所出的太子一方,在所有人眼中胤禛都是太子党的一员。

事实上,在康熙的传位旨意下来之前,胤禛一直都是不引人注目的那一个。

而十四皇子胤禵一直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在夺位过程中胤禵曾因帮八皇子说话而被康熙厌弃过一段时间,但因为有德妃在,这对胤禵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四皇子胤禵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并且他身后还有一位身在高位的母亲德妃为他倾力筹划,在康熙临终前的那段时间,胤禵一直都是大多数人猜测的最后胜利者。

胤禵大多数时候都在西北边塞带兵打仗,清王朝的西北边塞是遭受外来侵犯的重灾区,康熙将胤禵放在这里,足可见康熙对胤禵的重视与信任。

在康熙六十年,康熙曾召胤禵回到北京一次,但没过多久又将他调回了西北,这时候的康熙身体已经快要撑不住了,而且康熙自己明显也知道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大多数人将宝压在了胤禵身上,但在这种时候康熙却把他调到了西北,距离北京遥远之地,这也能看出康熙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胤禵的想法。

同时在这个时期,康熙对胤禛却多有信任,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让四皇子胤禛代替自己举行祭天仪式,往年这个仪式都是皇帝才能来主持举行的。

在《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中对于康熙驾崩到雍正继位的事情记载的较为模糊,也因此引起了当时朝廷内外众多人的误解和史学家们的探究。

但可以知道的是,在康熙最后的时间里,他最信任的就是当时的雍亲王胤禛,而最后拿到传位诏书昭告天下的也是胤禛。

当被调往西北的胤禵回到京城的时候,胤禛已经登基成为了雍正帝,而胤禵对胤禛的威胁早已消散在了西北通往北京的那遥远的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登基,德妃绝食

1723年,雍正帝继位,成为九子夺嫡混战中的最大赢家。

作为雍正的亲生母亲,雍正帝继位,德妃理所应当的应该成为新的太后,但是德妃非但不愿意,还闹起了绝食自杀。

在登基之后,雍正便想要将德妃册封为仁寿皇太后,然而德妃却言辞拒绝了雍正。

德妃不仅拒绝了皇太后的名号,她更是将太后应享受的地位也直接抛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规矩,德妃身为前朝妃子,如今的皇太后,理应移居至宁寿宫,但德妃忽略了这一规矩,在雍正帝继位后继续待在了永和宫。

永和宫是当下皇帝的嫔妃居住的宫殿,但德妃不愿意离开,身为儿子雍正帝只能顺着德妃。

德妃一心想要自己的小十四继承大统,如今愿望没有达成,德妃心中郁郁,没多久就生了病。

而且雍正上位后要对前朝参与夺嫡的党羽皇子们进行清算,虽然十四皇子与雍正一母同胞,但雍正也没有怎么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