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青少年群体是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主体,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生后备力量。

云体竞技抓后备,潮起扬帆筑未来。云南省把加强和改革青少年体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推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优势项目与落后项目平衡发展,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云南省体育局策划推出“深耕后备 逐梦未来”专栏,我们将走进云南省16州(市)和省级训练基地,看青少年体育运动新风尚、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新成效、体育训练设施新升级、优势和潜力项目新发展。敬请关注!

大理州

秉持永不言弃的信念跑进国际赛场的张德顺、杨绍辉,通过刻苦训练多次夺金的田径队运动员罗霞,凭借顽强拼搏精神斩获女子摔跤54公斤金牌的陈依琳,还有那些正在校园里努力训练的青春少年,生活在苍山下、洱海畔的少年们都有股与生俱来的不服输、敢拼搏的劲头。如今,在云南省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大理白族自治州青少年体育后备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云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拓宽体育选才渠道 完善大理青训体系

拓宽体育选才渠道,完善符合大理州实际的青训体系,才能选拔和储备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前,大理州把体校、普通学校和体育社会组织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三大主阵地,正逐步完善以州体育中学为龙头,县(市)少体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补充,体育特色学校、普通学校为基础的三级人才选拔和训练体系。按照“大个子”“大心肺”“大力量”的选材标准,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学业、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由学校、乡镇、县(区)逐级选拔出并推荐具有潜力的运动员送往州级体育学校参加集训,这种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大理州已趋于成熟,也让大理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此外,大理州还面向全州7至16岁的青少年举办了大理州体育中心公益性青少年体育训练营,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三期,旨在培养参训学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参训学员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为大理州培育、挖掘体育后备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传统的三级人才选拔体系外,大理州正通过“选星计划”项目逐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拓展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宽度。近年来,大理州正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州的篮球、排球、足球等多个项目的“学校—县市—州”三级联赛体系,增加了州内体育赛事活动开办次数,扩大了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用竞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带动学生更广泛地参加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大理州教育体育局不仅派出优秀教练员到比赛现场对运动员进行观察和选才,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为代表的各个学校还主动出击,实施体校与各中小学共建联办项目计划,教练员到中小学开展常态化选材并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实现项目进校园、教练员进校园,确保各运动项目在训运动员规模及运动队梯队建设。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副校长张绍喆说:“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在‘选星计划’项目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学校自有运动队参加青少年组U系列赛事,同时也协同其他学校组队参加校园组、拓展组、网点组的相关赛事,通过竞赛发现具有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充实大理州竞技体育人才储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在2022年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期间,大理州参加了除射击、射箭以外所有项目的角逐,青少年组以68金46银47铜完美收官,位列奖牌榜第三,创造了32年来的最好成绩。其中,大多数参加省运会的青少年运动员就是从校园中选拔出来的队员,440人的参赛队规模也是历史之最,大理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厚度明显增加,集团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大理州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的运动员已有60人次被输送到省级国家级高水平运动队,为云南省级运动队乃至国家级运动队做出了大理贡献。大理州体育中学训练处主任、田径队教练常春虎说:“我们大理有着得天独厚的训练条件和环境,是发展耐力性项目的好地方,大理的运动员世居高原,有着独特的心肺功能,田径项目是大理州重点发展的拳头性项目,也是云南省‘田径耐力性项目省级预备队’;国家田径高水平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多年来,大理州向上级运动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近年来以杨绍辉、张德顺为代表的运动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较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化体教融合理念 关注人才全面发展

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正不断深化体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一直以“三集中”的办学模式开展教学和训练工作,根据备战省运会的周期以及在训项目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学校教学班级开设从初一至高三年级,甚至小学高年级阶段,学训并重,按教育部门要求开足课的同时保障训练开展,建设教练员教师复合型训练教学团队,实现体育训练和文化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动成绩。针对运动员们紧张的训练与比赛时间表,学校制定了一套具有弹性的教学计划,运动员们在上午和晚上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而下午则是固定的训练时间,此计划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训练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与常规班级的学生保持教学进度同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抒洋是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皮划艇队的一名初三学生,他从接触皮划艇项目到现在已经训练了一年零六个月,他说:“训练的过程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比想象中要累,特别是训练上强度之后身体会吃不消,但每当自己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及时和教练、队友、家人沟通,并及时调整好心态,保持乐观。教练不仅给我做心理辅导,在训练中也带给我很多专项和技术上的指导,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及时、快速地理解动作要领,克服训练中遇到的困难。”面临升学选择和即将到来的云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李抒洋在全力以赴积极备赛的同时,也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他说:“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平衡文化课和训练,考进学校的高中部继续学习。我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省运会上取得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中学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开展体教融合的合作学校,在过去的几年里,青海中学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输送的运动员在柔道、皮划艇、排球、田径、自行车等多个项目中获得了多枚金牌,充分展示了学校开展体教融合以来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实力和成果。2024年9月,青海中学即将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一资源整合将进一步强化学校从小尽早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学校将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学训并重,在兼顾运动员文化课成绩的同时抓好日常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材施教培养优势 发挥特长点亮未来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体育中学结合自身特色,在继续发展田径、皮划艇、摔跤、排球等优势项目的同时,正做精做强举重、武术、柔道等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们根据运动员的外形条件和项目偏好,通过跑、跳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心肺功能,再查看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综合判断其适配的项目,最后将运动员按年龄大小编入对应的甲、乙、丙组进行集中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9月,大理州射箭队搬迁至青海中学,这一搬迁不仅为射箭队提供了更加优越的训练环境,也为射箭队的招生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青海中学在注重射箭项目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在其他体育项目中的潜力和兴趣挖掘。为此,学校组建了射弩队、吹枪队和排球队等多支运动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项目选择和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些队伍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青海中学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为学校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离学校仅1公里之遥的青海湖,凭借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环绕湖边的步道,成为学校发展耐力性项目的理想场所。未来,青海中学计划围绕青海湖开展中长跑和马拉松等项目的训练,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和运动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大理州注重优化项目布局,以省运会金牌战略为抓手,巩固发展田径、摔跤、皮划艇等优势项目的同时,做精做强击剑、武术、自行车等传统项目,并在此过程中优化调整弱势项目,落实振兴“三大球”的工作部署,增强“三大球”项目的发展厚度。大理州教体局体育科科长林家波表示:“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发展田径、皮划艇、摔跤等大理州的拳头优势项目,同时提升其他省运项目的发展水平。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与省内其他高水平的运动队进行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和训练方法,提高大理州各运动队的训练成绩。同时要加强与上级运动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国家队、省队等高级别队伍建立合作关系,让州运动队的运动员拥有优质的上升渠道。”

未来,大理州将持续加强全州青少年体育队伍建设,畅通青少年运动员升学渠道,培养储备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为云南省乃至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