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在阶级日益固化的年代,想要完成逆袭,几乎是难于登天的事情。

但是在四川新津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家人却培养出了四个杰出的孩子。

在那个年代,他们做科研,办企业,开创了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希望集团”。

要知道这户人家曾经一穷二白,差点连全家的生计都维系不下去,最窘迫时,还把其中两个儿子送了人。

正是这样的家庭,却培养出了四个大学生,并且这四个孩子都是全国闻名的富豪,频频登上福布斯。

那么这四个大名鼎鼎的富豪,到底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生计送走两个儿子

孩子,离开了家,以后一定要听新父母的话。爸也是没有办法了。

在儿子离开家前,刘大墉谆谆叮嘱道。

年幼的刘永行懵懂地看着父亲,他还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之后的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懵懵懂懂地知道,可能很久都看不到父亲了。

这是刘家诀别的场景,刘大墉挣扎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要将儿子送人。这是迫不得已的举动,因为他们家已经再负担不起一个孩子了。

刘大墉一共跟妻子生育了5个子女,分别是四子一女。

刘大墉夫妻俩在村子里,都是有文化的人,他的妻子还是一位教师,因此在给孩子们起名上,花了很多心思。孩子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组合起来就是“言行美好红”。

他们希望孩子们长大之后会是一个言行端正,心地美好的人。

刘家四兄弟出生在四川省一个贫困县里,他们村子穷到什么程度呢?

土地贫瘠,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村子里的女人都外嫁,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却不愿意嫁到古家村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农村崇尚多子多福,刘大墉夫妻也喜欢孩子,认为多生一些孩子的话,将来一大家子也能热热闹闹。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经济状况却越来越糟,几乎全家的主要开支都依赖刘大墉的工资。孩子们不仅要吃饭,以后还要上学,开销只会越来越大。

眼看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刘大墉思考了很久,做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

一天,他把四个小子都叫到身边来,目光不舍地在他们身上梭巡了一遍:“孩子们,现在家里的条件你们也知道,我的工资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了,爸爸找了个好人家,至于你们谁要离开家,就看命运安排吧。”

刘大墉痛苦地说出这些话,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自己做不了选择,便只能看他们的造化了。

于是,他让四兄弟抓纸团,而排行第二的刘永行,就成了那个被送走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大墉之前联系了一个卖布的商人家庭,他们一直无子,达成共识之后,很快便开开心心地把刘永行领走了。

刘大墉考察了这户人家,觉得他们的条件可以,儿子在他们家一定会过得很幸福。

然而这家人却做不到对刘永行视如己出,不久后刘永行被送还。

至于送还的原因更是令人气愤。

刘永行一次在帮养父母做事的时候,不小心崴了一下脚。然后从高处跌落,把腿摔折了。

可是这家人根本不舍得出钱让刘永行去看医生,刘永行只能忍着剧痛,一撅一拐地走路。

后来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刘永行的伤口红肿,这家人一开始觉得孩子年纪小,慢慢就会自行痊愈。眼看这孩子的腿好不了,将来只能当个跛脚,便万分嫌弃地把他送还给刘家。

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刘永行的腿再也无法恢复正常,直到现在走路都不利索。

把二儿子送走之后,刘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困窘,并没有因为少了一张嘴便经济宽裕一些。

很快,刘大墉又感觉到生活上有压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再次动了将儿子送人的念头。

刚好,同村有一户较为富裕的人家,他们也生不出儿子,一直很想把刘家聪明可爱的儿子们抱一个过来。

刘大墉夫妻俩虽然万分不舍,可是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咬咬牙,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这户人家一眼就看中了刘家的三儿子刘永美,很快刘永美就连人带衣服地搬到新家去了。

这家人姓陈,他们是真心想把刘永美当亲儿子来养。孩子一到他们家,便给他改了姓,起了个新名字,陈育新。

刘永美虽然名义上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跟刘家的关系还是很密切。

因为刘陈两家住得近,刘永美经常跑回亲生父母家,跟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彼此间一点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变得生疏,反而感情越来越好了。

养父母十分疼爱刘永美,家里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紧着他。刘永美在新家过得比亲生父母家还要舒坦。

而且陈家父母爱屋及乌,因为有刘永美这一层关系在,对刘家人也多有关照,经常接济他们。在陈家人的慷慨之下,刘大墉一家的生活也好过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陈家人的恩情,刘大墉记在了心里。

刘大墉本人是一位党员,为了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建国之后,他又重新得到了重用,在机关部门工作,开始领固定工资。

后来到了1955年,刘大墉的工资升到了每个月76元,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刘大墉一家的生活一下子就宽松起来。

夫妻俩内心是很舍不得儿子的,如今不愁吃穿了,刘大墉也曾考虑过是否要把三儿子从刘家接回来。但最后还是做罢了。

毕竟做人不能忘本,陈家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又一手把三儿子拉扯大,早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如果这个时候把孩子要回来,不亚于让别人骨肉分离。最后还是把刘永美留在养父母身边尽孝了。

后来四兄弟慢慢长大,本以为一家人要苦尽甘来了。

但突如其来的浩劫,刘大墉夫妻俩又度过了一段更为艰难的时间。

直到后来,刘家四兄弟成人,才振兴了整个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四个大学生

在四兄弟中,刘永言是头脑最为出众的一个,他出生于1945年。

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从小就承担着更多的责任,父母也对他寄予重望。

刘永言本来很有希望能考取重点大学,不幸的是,在他成年时,高考被取消了。

但刘永言却不是个自怨自艾的人,既然读书这条路走不通,他就去打工。反正条条大道通罗马,刘永言坚信,只要努力,外在的困难困不住他。

于是刘永言没有跟命运死磕到底,而是收拾行囊来到了一家工厂,当起了一线工人。

当时的工厂还不是流水线作业,虽然工作繁重,刘永言却很满足,因为他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和知识。比如电工的技能。

随着在他手上经手的活儿越多,刘永言就越是得心应手。毕竟熟能生巧,渐渐的,刘永言就不满足于当前的工作方法。

他觉得当时的工作效率太低了,于是他便一边做生产工作,一边琢磨着如何改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实践与思考的结合,刘永言不断改进,终于摸索了些门道出来。

他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方式,大大减轻了工人的负担,还让产品质量尽善尽美。

他的这一改动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大家都知道了厂子里有这么一位神人,直接影响了工厂的生产。

刘永言没有止步于这小小的成功,很快他又在机械控温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改进,他的这一尝试打破了困扰工厂生产长久以来的问题。

让刘永言真正地成了名。

因为他给工厂生产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杰出的成就,刘永言获得了提拔和资助,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赢得了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虽然入学前有一场考试,这也难不倒刘永言。

他直接以满分通过了考试,进入了心仪的专业。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新生。

刘家的二子刘永行虽然早年摔断了腿,但脑子也非常好使。他在中学阶段成绩便已经名列前茅,后来考上了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并且学得了一门好手艺。也是他带领兄弟们走上致富之路。

三子刘永美因为从小过继给别人养了,所以相比之下,他过得要幸福得多。并没有像兄弟们那样出现吃不饱饭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幸的是,在他中学毕业即将迎来高考时,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能去参加高考。

不过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即使在乡下劳作了多年,但在秩序恢复后,他还是以稳定的发挥成功考取了一所大学。

至于最小的儿子刘永好,他的童年是最艰难的。

刘永好出生时,是家里负担最重,也是收入最低的时候。虽然他是小儿子,但也没有什么资源往他身上倾斜。

刘永好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自己最馋的那一口红薯干饭,在那个年代里,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其他大部分时候,他都吃不饱。

而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给父亲送饭,因为父亲总是会心疼他饥肠辘辘的样子,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他。

刘永好长大后,虽然学习成绩比不上哥哥,但是也考了一个专科。在那个年代,一家四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吃肉成为富翁

刘家兄弟创业的契机还得从二哥刘永行说起。

当时刘永行在机关单位上班,虽然工作体面轻松,但是工资却不高。对于一个单身汉来说还是勉强够用。但后来刘永行结婚,一切就发生了变化。

妻子郑燕给刘永行生下了一个儿子,当时物资紧缺,能够吃饱饭已经很不错了。小孩子嘴巴馋,一次,刘永行四岁的儿子缠着父亲要吃肉。

看着儿子垂馋得不得了的样子,刘永行狠下心来,带着家中仅剩的2块钱,到集市上买了一只鹅。

路上遇见了邻居,看到刘永行无奈的样子,邻居一句话提点了他。

你怎么不摆个摊子呢,专给人修无线电,一定赚。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永行顿时醒悟,他很快就支起了摊子,生意不是一般的好。仅用了半年,刘永行便攒下了700多块。

刘永行没有打算摆一辈子的摊,这一次的成功让他心里升起了宏图大志,他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

于是拉拢起其他的兄弟,用那700多块作为启动资金,做起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选择哪一个行当呢?面对起步的第一个难题,兄弟四人几乎都把目光投向了农业。

他们都出身于农村,对于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于是便选择了以饲养业为起步。

他们有人才,有资金,有技术,不怕干不成事。果不其然,在兄弟四人的齐心协力下,他们的第一批鸡仔孵化成功了,并且做出了第一笔成交。

虽然也曾遭遇过骗子,不过兄弟四人都克服了外部的困难。

在创业过程中,四兄弟也越来越成熟,懂得了更多的经营之道。

后来,他们转型到了饲料产业,并且通过良好的质量以及营销技巧,成功击倒了当时的饲料业一哥“正大饲料”。他们创立的“希望集团”成为了这个赛道当之无愧的霸主。

这四兄弟并没有一起一直捆绑在一起,大哥二哥在“希望”迈向正轨之后,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去逐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刘永言创立了科技公司,刘永行在工业赛道乘风破浪。两个弟弟继续管理饲料公司。

他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做到了各自行业的顶峰。四弟还曾被誉为中国首富。

如今这四兄弟早已是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了,甚至还曾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第一名。

他们也慢慢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子女身上。

刘家四兄弟的经历说明了一句话,命运是由强者驾驭的。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新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创业史》——李亮.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23)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2R7H8JGA7Ey5z_dN7P672w72yovENlYzu3a12VHeg33s8imlRmjFCxHMtk-Bjx0-z8j3n2b-4iY_VHmk6y1SQhc2Dd3UoHYWOc7z_xKCfZOwxpqGi3_0xUgOswna7zJ9JMp3W07EeG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