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座谈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座谈会主席台

2024年6月16日,当代中国出版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暨《论中国当代史与当代史编研》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兼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李正华主持。《论中国当代史与当代史编研》(以下简称《编研》)一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以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兄弟院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出版系统、新闻媒体近50人出席座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佳木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正华讲话并主持座谈会,王茵介绍图书内容,武力作会议总结

座谈会上,李正华首先围绕《编研》一书出版的意义和座谈会的主旨等问题讲了话,当代中国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工作)王茵介绍了《编研》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编辑过程。然后,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董志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柳建辉,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冠梓和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龚云,河北大学原副校长杨学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和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宋学勤,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汉国,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爱云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朱佳木同志自从35年前调入中央文献研究室从事党的文献工作,之后又调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从事双肩挑工作,并分管全国地方志工作以来,对新中国史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建设、重大事件、经验总结等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探索,始终注重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强调国史研究的史学属性和资政、育人、护国的社会功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该书集中反映了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凸显了国史学科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既重视国史研究的学理性和应用性,又关切国史研究的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它的出版,对进一步构建国史研究的三大体系建设,以及深化国史研究,推进国史教育,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大局,都具有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位发言学者

朱佳木在发言中对中国社科院及当代所给予《编研》一书以出版资助,当代中国出版社为出版该书付出辛勤努力,以及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予以充分肯定,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中国当代史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辉煌、情节最为可歌可泣、内容最值得研究、经验最值得总结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当代史处于新中国75年发展基础上的新的上升期;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新中国史研究,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为国史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空前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学术环境。他强调,对国史研究应当进一步加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指导与运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做历史的而不是孤立的、整体的而不是零碎的、稳定的而不是随风摇摆的分析和评价;对国史研究的成果要拿到高校课堂上去检验,努力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他希望今后能继续和国史学科的同仁们携手奋进,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共同推进国史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座谈会现场

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武力作了会议总结,他指出:这次座谈会的与会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发言言简意赅、精彩纷呈,可谓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件盛事;《编研》一书既是朱佳木同志学术成果的集粹,也是近20年多来国史研究领域最新、最前沿成果的一次展示;国史研究大有可为,方兴未艾,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能更上一层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更多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佳木与出版社领导、编辑等合影

《编研》一书汇集了朱佳木关于当代史研究的有代表性的著述,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中国当代史的基本过程及重大事件、中国当代史的基本经验、中国当代史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中国当代史著述评析等五个部分,重点围绕什么是中国当代史和当代史研究,如何认识中国当代史的分期、主线、主流和发展规律,如何总结中国当代史的经验等问题展开论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者集体合影

来源:国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