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痛苦,一夜吃两次安眠药......

近日,董宇辉又有新动作,他首次独立担纲主持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正式上线。

在采访完颜慧德时,董宇辉说,因为直播这件事,导致自己的父母长期被骚扰,“经常会有供货商联系自己无望就去农村老家找自己的父母,爸妈经常是大门紧闭,‘我说到这我是挺歉疚他们的,我经常在想,这活(直播)我不干了’。”

之后,董宇辉在和邓静的对话中,自曝睡眠特别差,有时一夜吃两次,睡了还不如不睡,非常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宇辉在《我爱我,很棒》节目中自曝面临严重的睡眠问题

互联网舆论&业绩压力

精神高度紧张,睡眠出现障碍

董宇辉称,自己没那么焦虑,但确实压力比较大, 因为处于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当中,所以睡眠特别差。

“12点左右到家,洗漱完之后,12点半躺在床上开始吃前两颗安眠药,运气好的话能在2点左右睡着,运气不好的话会在3点左右吃后面几颗药,5点6点左右能睡着一会,一般就睡着一个多小时再醒来,就非常痛苦”。

他坦言,每天睡醒之后就觉得,还不如不睡呢,一睡醒之后浑身更难受。

今年2月,董宇辉清空个人微博账号,他解释称,“我解决不了被误解,只能逃离,账号没有注销,因为一旦注销,就会出现假号,大家还可以关注,也可以批评,但不能掐头去尾地误解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董宇辉社交账号截图

董宇辉称,被误解可能是表达者的宿命,但奇奇怪怪的热搜让他痛苦,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后来就不怎么发微博。

董宇辉在直播中还表示,得到关注内心很焦虑,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因此希望能潜下心做一些事情。

“人生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火的是公司内的任何一个人”董宇辉称。

而在最新一期和“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的谈话中,董宇辉也坦言,“我是非常抗拒卖东西的,实事求是,我到今天都不享受这个工作”,虽然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支撑意义,但没有喜悦,“可能本质上还是自己以前性格上的原因,过去职业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6月5日,“董宇辉‘单飞’销售额超东方甄选”的话题引发热议。据飞瓜数据,在5月抖音带货达人榜中,与辉同行以5.33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二,而东方甄选则排名第6。今年前4个月,“与辉同行”直播间销售额分别为9.32亿元、4.11亿元、6.2亿元、5.38亿元。与之相对比,东方甄选直播间同期销售额分别为6.39亿元、2.69亿元、3.29亿元、2.42亿元,差距逐渐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媒体对达人带货数据统计

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失眠正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实际上,在门诊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很多人认为失眠了,只要吃点安眠药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并不然,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尤其像董宇辉这样的公众人物来说,他们需要承受更多的工作压力和期望。”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陈群告诉记者,“睡眠疾病在国际分类里有九十多种,失眠只是一个症状。”

2024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只有6.75小时。从夜间睡眠时长来看,只有27%的人群睡眠时长在8小时以上,45%的睡眠时长为6~8小时,28%小于6小时,这类人总数超3亿,失眠正在逐步转化为一个社会问题。

为什么就是睡不着?

“身体觉得很累,大脑还非常兴奋,躺在床上,脑子里走马灯一样放电影。”从事设计工作的李涛(化名)形容入睡困难的感觉,“有时候睡觉比工作压力还大,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着急……”身体疲惫,精神亢奋,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有的时候是因为比较具体的事情,比如工作做不出来或者自己对效果不满意,或是对第二天要汇报的东西没有底气,但已经熬夜做了半天了,没有进展只能睡,如果睡不着就会起来继续磨;有的时候不那么具体,可能是觉得前途渺茫,要面对的困难很大很多。”李涛说。

谈及睡不着的原因,压力是一个高频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想的问题比较多,思虑多就容易导致神经的紧张,一紧张就容易睡不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伟介绍。

“压力带来焦虑、抑郁等情绪,情绪影响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和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最后表现为睡眠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专家张驰分析。

“头轻脚重”的现代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晚上不容易入睡。“很多人白天吃饭比较匆忙,就倾向于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或夜宵补偿自己,很晚的时候还在进食;或是白天没时间运动,晚上再运动等习惯,再加上晚间也仍然处于非常明亮的灯光环境,这些都不利于之后的睡眠活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尹国平告诉记者,“光照、运动、饮食都属于影响人体生物钟的授时因子,授时因子会影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干扰晚上的睡眠。一般我们建议睡前三个小时左右,除喝水以外最好就不要进食了,晚饭后不推荐进行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等比较舒缓放松的活动。”

“似乎睡着了,但脑子里好像还有一根弦提着,一点儿动静就醒了,有时候半夜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处于博士二年级的高文(化名)把自己的睡眠状态形容为“悬在半梦半醒之间”。

睡着了,但睡不好,“失眠人”睡个好觉的愿望还面临着睡眠片段化、早醒等问题的挑战。“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天黑的时候,褪黑素开始分泌,增加人的睡眠倾向,但现在即使到了很晚的时候,还是能接触到强烈的光刺激,一是可能导致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分泌时间缩短,分泌量不够,睡眠维持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就容易半夜醒或者早醒;二是褪黑素分泌的振幅减小,醒着和睡着的状态差异变小,稍微一动可能就切换状态了,在醒和睡的状态之间反复,呈现出睡得不够深,睡眠片段化的情况。”尹国平解释。

睡眠自由有多难?

睡眠对很多人而言,正成为一件努力才能达成的事,睡眠自由也成为一件奢侈品。“什么时候能不赶论文踏踏实实地睡一觉。”合理的睡眠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是高文对睡眠自由的理解。

时间不够、工作压力、社交安排、娱乐活动、心理状态……限制睡眠自由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睡眠问题也许是结果,也许是原因,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睡眠如果不能被满足,会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综合问题。”孙伟说。

睡眠自由归根到底是管理时间的自由。张驰认为时间管理是个性化的,但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有效管理的基础是不变的。“提高心理的灵活性和弹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等都有利于心理健康,不压抑、不焦虑,才有能量去管理自己的睡眠。”

“睡眠自由,还须自律和取舍。”李中认为,“重视睡眠需要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教育很关键,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引导非常重要。”

“睡眠可以恢复人的精力和体力,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皮肤或者细胞的再生,清除大脑代谢废物,巩固记忆力、提高专注力,给人灵感……作为一名睡眠医学工作者,在我看来,睡眠甚至比吃饭和运动还重要,在所有健康因素里优先级很高。”孙伟说。“不管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的‘睡眠新国标’,还是现在热烈讨论的‘双减’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决心,都传达出国家层面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但在个人层面,很多人还没有把睡眠健康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

“客观环境不易改变,但仍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采取一些积极有益的助眠措施。”尹国平认为,“白天多晒太阳,多运动;睡前避免玩电子产品,尤其是看情节激烈的影视作品或玩游戏,选择利于平和心态的睡前读物;保持睡眠环境的黑暗和安静,室内温度以20摄氏度左右为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孙伟将自己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为“上下不动静”五字法则,五个字分别代表晚上定点上床;早晨定点下床;不补觉、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白天有氧运动1小时;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孙伟说:“睡眠自由很难,但在正确方法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能多为自己创造一些自由的空间。”

文章来源丨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潇湘晨报、健康时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