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这是1946年9月,华中分局召开重要会议时,一位华中军区的领导人对陈毅的质问。面对属下的质问,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陈毅也是十分尴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

原来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半年内和国民党先后交手6次,但却取得了6战5败的惨烈结局。不久后,调换司令员的请求也被送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不过毛主席经过20天的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让陈毅担任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陈毅为何会6战5败?毛主席又为何坚持让他当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呢?

泗县战役

1946年9月,中共华中分局在山东召开了一场特别的会议,这场会议因其内容和参会人数而被称为“七人批陈”大会,这里面被批评的“陈”说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陈毅元帅。

作为山东野战军的最高统帅,陈毅却在此次会议上被自己的几位下属狠狠批评,这一切原因都是因为在此前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他率领山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队交手,但却在6次战役中失败了整整五次。这样令人心寒无比的战果,和同期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形成强烈的对比。

因此在这场会议上,一位华中军区的领导人指着陈毅说:“你到底会不会打仗?”面对属下的质问,陈毅也只能低头叹气,毕竟他确实没有打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陈毅反思了自己的几点错误,而他在山东打得6场仗中最令人心痛的便是泗县战役和两淮保卫战了。接下来作者就带着大家回顾一下这两次战役。

1946年7月13日到8月3日,粟裕给中央军委发去电报,请求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然后再转至外线。在得到军委的批准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三战三捷:

在宣泰战斗中,我军先发制人,歼灭敌整编83师两个团以上共3000余人;在如皋东南运动战中,我军歼灭敌3个整编师共1万余人,俘虏6000余人;在海安运动防御战中,我军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杀敌3000余人。

华中野战军连战连捷,这也给出击外线的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极大鼓舞,陈毅更是向军委表态:“现在华中全境敌军士气低沉,但淮南、淮北敌军士气正旺,我决定在淮北打一两次好仗,以改变当前的局势。”

然而到了1946年7月底,敌情发生改变,沿陇海线两侧继续进攻的蒋介石军队主力已经增加到15个团,而陈毅手中的20个团的兵力对他们“只能击溃不能歼灭”。在这一情况下,陈毅和宋时轮商讨后给军委发去电报,请求向灵璧、泗县方向找桂军打仗,先消灭两个团,然而再向津浦路徐宿段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陈毅和宋时轮的主张,其实山东野战军内部是有不同意见的。大家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攻打桂系是有些不妥当的,但参谋长宋时轮却坚持主张攻打泗县桂系的两个团。在大家激烈争论的时候,陈毅一锤定音,支持宋时轮的意见。

紧接着,中央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常委张鼎丞也给陈毅发来电报:“应该打蒋介石的部队,而不是桂系部队。”对于这一建议,陈毅和宋时轮回绝了,并说:

“蒋介石计划8个整旅紧靠在一起,离徐州不到40里,彼此间相隔不远,增援不仅很快还很多,我们只能将其击溃不能全歼。而现在桂系4个团分别在灵璧、泗县等地,能前来支援的部队也在七八十里外,如果打他们的话定能全歼。已经定下于5日攻打泗县,计划不再改变。”

对于陈毅和宋时轮的报告,毛主席始终保持保留态度。直到8月3日,毛主席代表军委会陈毅、宋时轮回电:“凡是只能击溃不能歼灭的仗就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机会能够将其歼灭,过于着急是并不恰当的。”

在确定攻打泗县后,陈毅要求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向西移至淮南外线准备作战,发挥钳制作用。粟裕收到陈毅的电报后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内线作战才能发挥自身优点,并说自己正在酝酿新的歼灭战,于是便将自己的想法以电报的形势汇报给毛主席和陈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不久后,毛主席给陈毅、宋时轮发去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同意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在完成胶济路作战任务后,按照原定的方案南下淮北,以加强攻打泗县的兵力。与此同时,毛主席不再坚持让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移至淮南进行外线作战。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攻打泗县的战斗正式打响。此次山东野战军的对手可不是一般人,桂系第7军第172师老兵多,当兵时间几乎都在7年以上,而他们最擅长的便是守城。不过好在山东野战军当时有20个团,而据守在泗县的敌军只有2个团。

本以为此次战斗我军能够获得胜利,谁曾想由于当时正值暴雨集结,本就河多沟深的泗县变成一片汪洋。在山东野战军攻打泗县的时候,战士们很难在积水中行走,炮车更是无法跟上,再加上弹药大多数都受潮了,士气一度十分低沉。

8月7日晚上,山东野战军第8师以5个营的兵力发起进攻,不到10分钟就攻破了泗县的北门和西北门。不过由于进攻部队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没能及时打通两个突破口之间的联系。天亮后,敌军用炮火切断城内外我军的联系,然后对冲进西北门的山东野战军两个营疯狂冲击,我军伤亡惨重。

紧接着,守敌再次集中炮火、飞机等向攻入北门的山东野战军进攻,好在北门的战士们更加勇猛,经过一番战斗后,守住了。这天晚上,第8师投入预备队3个营接替,但仍因力量不足难以发展,和敌人形成对峙局面。与此同时,第二纵队因河水阻挡没能进攻西门,又无法向北门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9日,五河方向的敌人前来支援,虽然被第7师给击退了,但更多的敌人正在向淮北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城内第8师的战士正在和敌人拼杀,血流成河,我军也僵持消耗状态。情况一天比一天差,别说全歼敌军了,连击溃都是难事,如今该怎么办呢?

8月9日晚上,指挥部下令第8师停止进攻,全部撤退。
泗县失利,对山东野战军士气影响很大,我军不仅付出2000余人的伤亡代价,甚至连泗县都没能攻下,这也让不少战士对陈毅这个指挥者产生了怨言……

两淮保卫战

1946年9月4日,中央军委给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发去电报,并告陈毅:“希望能在9月上半月完成东面作战任务,下半月可以休整一下。10月上旬进攻扬泰线,中旬休整,下旬进入淮南作战。”

军委想的是山东野战军主力先给徐州的国民党军强有力的打击,然后集中山东、华中野战军的兵力,从淮北和淮南两边夹击国民党军。但苏北地区的国民党军还在调整部队,大举进攻两淮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9月9日,中央军委重新作出部署:“粟裕部连续作战,战士十分疲惫,亟待休整。目前各方敌情正在改变,但不管将来向哪个方向作战,似以放弃攻取海安,即时休整。”

与此同时,军委给粟裕发去电报:“同意放弃海安,休整10天,准备向北行动。”9月10日,谭振林率部抵达淮安;11日,由于国民党军队已经发起进攻,军委当即命令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

9月15日,张鼎丞、邓子恢等人给陈毅发去电报,并转中央,建议让山东野战军的主力向南移至淮阴附近作战。9月17日,成钧率领第5旅抵达淮阴,第6师先头部队则抵达淮安城北郊板闸墁。

9月18日,陈毅先后三次给陈毅发去电报。第一次电报中说:“为了保卫淮阴,决定以2纵全部6个团于18日晚上赶赴淮阴,协助守军歼灭敌74师……”

第二次电报中说:“桂军三个团正在朝渔沟猛烈进攻,我各部也加入战斗。”

第三次电报中说:“决定派出第19旅56团于明天早上赶到王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粟裕得知陈毅要派出第2纵队全部兵力前来支援的时候,当即调整部署,并派出一部分兵力转入敌人后方,给第2纵队的援军让出阵地。9月18日下午,粟裕在给张鼎丞、邓子恢等人发去的电报中说:

“如今淮阴的危机已得到解救,我6师1个旅可以今天早上抵达板闸墁。军长已决定派出第4、第9两个旅前来支援,因此我们明天晚上就能转入反攻,首先健美敌军一个旅的兵力,然而再歼灭其他兵力……”

9月19日,粟裕派参谋张剑到淮阴以北迎接前来支援的第56团,并让他转交一封亲笔信,信中是这样写的:“团长、政委同志,十分欢迎你们来参加战斗,先特派张剑参谋前去迎接。你们抵达淮阴后找5旅连阔,归成钧旅长统一指挥。”

不久后,张剑在王营以北接到了56团,随后将他们带到淮阴城下。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天凌晨,敌74师突然向淮阴城发起进攻,并从两个连迅速扩大到1个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振林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赶到淮安督促第6师先头部队展开战斗,粟裕则在淮阴城郊的洪福庄指挥战斗。粟裕考虑到淮阴守军经过一个星期激烈的战斗,早已颇被不看,而且华中野战军主力和山东野战军的援军迟迟未到,再打下去也是吃亏,便决定主动撤离淮阴,到淮阴、淮安以东地区休整。

1946年9月19日,华中野战军撤出淮阴。与此同时,山东野战军也撤出战斗,向江苏省涟水县移动。9月20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淮阴县渔沟镇;9月22日,敌74师继续南进,占领淮安城。至此,国民党军基本控制了运河以西地区。

在两淮保卫战中,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军区部队一部共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整28师、第7军各一部,共1.4万余人。

那么淮阴和淮安为何会失守呢?其实有3个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兵力部署不妥当。

敌整74师的主攻部队是192旅,淮安淮阴是他们主攻的方向;第7军只是助攻部队,因此他们次要进攻的方向是沭阳县以南、泗阳县以东。然而山东野战军却将主次弄错了,没有集中兵力进攻主要方向,而是先在沭阳县、泗阳县进攻敌第7军,这也给敌人一个很好向两淮进攻的机会。

第二、情报获取的并不全面。

隐蔽作战企图是战场获得胜利的重要手段,国民党进攻两淮也是一样的。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我军情报比较落后,因此山东野战军对国民党进入睢宁至宿迁线之后的作战企图并不清楚。除此之外,我军对国民党军主攻和佯攻的方向也不清楚,这便造成我军行动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第三、协同作战不到位。

全面内战爆发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一直保持配合状态,在保卫两淮作战中也不例外。然而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并没有明确表明隶属关系,作战也需要通过华东局、华中分局、中央军委协调,如此一来便拖慢了进度。在战场形势日息万变的情况下,这种体制也严重影响了作战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陈毅指挥战斗接连失败,军中也不断出现“陈毅究竟会不会打仗”的话语,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要说陈毅不会打仗那是绝不可能的,只能说他在战争中犯了点错误。

在战后总结会议上,陈毅也进行了自我批评,他说:“之前的战斗没有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也不是师旅团不行,更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我应该以统帅的身份承担这一切,向指战员承认错误……”

在这次会议上,各纵队的领导干部也向陈毅提出不少意见。比如参谋主任王德说:“此次作战事前没有召集各纵首长开会,没有进行具体组织准备,造成总的部署有兵不上,主攻部队兵力分散没有预备队……”对这些中肯的意见,陈毅都坦诚接受。

毛主席:陈毅继续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

尽管陈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6战5败的战绩还是令华东野战军的不少指挥官对他的能力感到怀疑,于是他们联名给中央发去电报,要求更换司令员。不久后,这份电报被送到毛主席的桌上,中央的其他领导也纷纷讨论起更换山东野战军司令部的事情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中央的一些领导达成统一意见,首先应该将陈毅换掉,这样才能抚平山东野战军战士们以及领导们的心,重整山东野战军的士气;其次,应该让徐向前接替陈毅的职务,由他指挥山东野战军。

这两个想法获得当时不少领导人的赞同,没过多久,这一电报也被送到陈毅手中。当陈毅看到中央发来的电报后,心情十分低沉,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不行。然而就在陈毅准备将手中的担子交给徐向前的时候,毛主席的一封电报拯救了自我怀疑的陈毅。

就在其他中央领导决定更换山东野战军司令的时候,毛主席始终保持沉默,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人比陈毅更适合在这个位置上。因此当中央给陈毅发去电报,陈毅也做好卸任准备的时候,毛主席给陈毅发去电报:“继续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陈毅6战5败,为何毛主席还让他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呢?

其实当中央作出让徐向前替换陈毅的决定后,毛主席就在思考,徐向前代替陈毅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徐向前的作战能力是非常强的,但从资历方面来看,陈毅并不比徐向前差。除此之外,陈毅出身文科,不仅有细腻的情感,还能了解战士们的需求,这对一个军队的领导者来说是很少见的,更利于当时山东军区的复杂情况。

因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还是决定让陈毅继续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并给予他信心。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没有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毅重拾信心,率领山东野战军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

毛主席在军事上信任陈毅,在生活上关心陈毅。

1954年6月22日,毛主席邀请陈毅到玉泉山庄谈话,两人共进晚餐,一边吃饭一边议论工作。这次谈话令陈毅感到十分亲切,两人所聊及的话题也是非常广的。临走前,毛主席对陈毅说了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几天后,毛主席再次邀请陈毅去御泉别墅讨论工作,结束时,毛主席希望陈毅之后能多搞点理论工作。陈毅认真考虑了毛主席的话,他试探性提出去马列学院工作的要求,毛主席却说:“不,不要去搞学院工作,我希望你之后能和谭振林同志来中央工作。”

毛主席这句话是对陈毅工作的肯定,也令陈毅的心情十分激动,他马上就要回到中央,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他眼前展开了一片广阔的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9月,陈毅离开上海去北京,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他抵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就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一见到他就说:“真是对不起啊,我没能去接你。”

这句话反而令陈毅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您怎么会这样说啊?”毛主席说:“我曾亲自去火车站接过党外人士,没能顾得上去接党内的一些老同志……”陈毅听后哈哈大笑,也令毛主席笑了出来。

1966年8月30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故意挽着陈毅的胳膊拍了照,然后说:“陈老总,我保你!”陈毅理解毛主席的意思,他说:“请主席放心,我能过关,我是党员,我要靠我的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

毛主席对陈毅菀然一笑,陈毅则向毛主席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以感谢主席对自己的关心。

随着年纪的慢慢增大,陈毅的身体越来越差,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逝世,享年71岁。当这一噩耗传到毛主席耳中的时候,他仿佛没有反应过来,长时间面无表情,没有说一句话。

1月10日是陈毅的追悼会,原本毛主席因身体原因并不准备参加,但在中午饭后,他却突然对一旁的张玉凤说:“小张,现在几点了?”在得知已经一点半的时候,他当即说:“快去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毛主席身边并没有日历,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他今天是陈毅的追悼会,正如陈毅在1971年毛主席生辰那天,对女儿说要吃一碗长寿面,祝主席健康长寿一样。陈毅和毛主席时时牵挂着对方,这种战友情、同志情是无法改变的。

不久后,毛主席一行人来到八宝山公墓礼堂,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当陈毅的妻子张茜得知毛主席来了后,她连忙快步走向休息室,见到毛主席后,她紧紧地握着主席的手,说:“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主席叹了口气,说:“我来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陈毅是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啊……”

谈话结束时,张茜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坐一下就回去吧。”毛主席摇摇头,说:“也给我一块黑纱,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紧接着工作人员将一块宽大的黑纱戴在毛主席风衣的左衣袖上。

下午3点,追悼会准时开始,追悼会由李德生主持,周恩来致悼词。当时毛主席站在队列前的正中间,他高达的身躯微微向前倾,静静地听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周恩来念完悼词,毛主席和全体人员在哀乐声中向陈毅的骨灰盒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鞠躬结束后,毛主席再次凝视了一下陈毅的遗像,随后转身和张茜握手,安慰她节哀。

1972年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毛主席臂缠黑纱和张茜握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