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我校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专著《时间都去哪儿了?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由我校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出版中心主任王曦、我校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崔荣分别主持会议。来自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和智库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 刘志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志彧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内蒙古大学历来重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时间都去哪儿了?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依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牵头组建的“中国高校数据联盟”这一平台,通过开展对中国城乡居民时间利用的全国性追踪调查,在2017和2021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得以撰写。未来期待团队能够利用好这些平台、资源,取得更多更有价值、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 杨志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志勇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他说,《时间都去哪儿了?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通过对时间利用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揭示家庭和个人为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和受到的制约,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了依据,因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表示一定会做好这本书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的深入合作。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 杜凤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都去哪儿了?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的主要作者、我校副校长、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杜凤莲教授介绍了该书的研究背景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她说,内蒙古大学分别于2017年、2021年,在中国除新疆、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以外的29个省份,进行了两轮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通过与19个主要国家相关调查比较,发现CTUS的调查质量在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基于这两轮调查所获数据,对中国居民的时间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近年来居民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体现在体验效用、城镇居民综合幸福指数的提升,以及休闲社交品质的提升等方方面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用于有酬劳动的时间较多,可喜的是近年来超时工作问题有所缓解。近年来夫妻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时间差异显著缩小;妻子的学历越高,丈夫越多地参与儿童照料。此外,还分析了老年人的“退而不休”,中小学生的睡眠不足等现象。最后,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为新书揭幕

在研讨环节,学者围绕“时间利用”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首先高度评价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和数据质量,认为可以为时间利用方面的研究提供条件,从而显著推进中国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随后李实教授的发言围绕劳动时间和工资增长展开。基于CHIPS数据,1995-2018年,中国城镇雇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有所上升,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的雇员占比也有所上升。较低收入组过度劳动现象更为普遍。如果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者工作时间全部设定为40小时,则工资会下降18%-23%,且工资差距会有所扩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 甘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在“工作时间、人力资本投入与消费”的演讲中指出,工作时间越长的国家储蓄率越高,家庭即期消费略低。已有研究表明,小孩越小,家长的投入回报率越高,对0-3岁小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最高。但是,父母因劳动时间长,收入较低,导致孩子需要的投入与父母能提供的物质和时间投入之间存在错配,工作年龄段的低收入群体尤为严重。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例相近,但对工作年龄段人群的保障支出不足。因此,加大对工作年龄段人群的保障,适当增加带薪假期,减少工作时间,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境,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有助于服务业发展,减少对出口依赖,促进内循环,对经济增长也会有所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赵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教授认为,中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公共产品,会让诸多学者受益。他围绕“文化与时间利用”,指出家庭内部的时间分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妻子、丈夫分别在无酬劳动、有酬劳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对其劳动力市场表现、生活品质、主观幸福观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在缩小,但性别差异仍然存在,以宗族观念为代表的文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宗族观念越强,妻子在家庭无酬劳动中分担的份额越大,而在家庭有酬劳动中分担的份额越小。随着社会宗族观念的弱化,妻子分担的无酬劳动时间趋于下降,有酬劳动趋于增加,丈夫则相反,从而夫妻间时间配置差异趋于缩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高文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教授对新书和时间利用调查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日志式调查可为深入、细致地研究时间利用提供好的素材。在世界范围内劳动参与率下降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劳动供给的考察在关注人口总量的同时,也应注意个体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高文书教授认为,在就业模式发生变革的时代,要关注非标准就业者尤其是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时间配置。另外,时间配置结构也应予以关注,因为它会影响劳动产出效率。除劳动时间外,学习培训、体育锻炼等人力资本投资时间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对各项时间配置进行细化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劳动供给的数量、结构和效率。总之,时间利用调查为学者们研究宏观劳动供给趋势和微观个体劳动供给决策等提供了沃土,对劳动经济学界具有重大贡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尹志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尹志超教授认为,时间利用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时间利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社会学、经济学研究,对于心理学以及跨学科的理论融合也具有重要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时间配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其次,从现实角度来看,时间利用结构变化有助于理解社会转型和发展,时间利用研究对于政策制定、企业管理、家庭生活、个人时间管理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从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来看,报告聚焦了性别差异、儿童教育和养老几大问题,从时间配置角度给出细致描述,后续可以利用时间利用调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可能产生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大学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2021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致力于进行“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hinese Time Use Survey, CTUS),并基于调查所获数据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中心旨在立足国内,借鉴国外,一方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01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内蒙古大学新闻网

编辑 :纪欣

责编 :杨磊

校审 :郭雅青 焦键

主编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