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于杭州65岁的王女士一年内身患三种癌症的报道,引发社会热议。无独有偶,日前,江苏50多岁的张女士(化姓)也摊上了这样的糟糕事。自2020年以来,她先后被查出结肠癌、甲状腺癌,2024年,又确诊了乳腺癌来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她为什么会身患多种癌?真的有“癌症体质”吗?她的治疗效果是不是比单一癌差?如果她有女儿,要不要切除乳腺来预防乳腺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张女士的经治医师——肿瘤内科袁渊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年间先后查出3种癌,这样的病例多吗

张女士今年50多岁,父亲有恶性肿瘤病史。之前的她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但2020年以后,她就如同进入了“癌症魔咒”,生活一再被癌症困扰。先是发现身患结肠癌,幸而是早期,经手术治疗后,逐步回归了正常生活;2023年体检,确诊了甲状腺癌,术后进行内分泌治疗,情况趋于稳定;今年复查时,新发现了乳腺癌,再次手术并接受辅助治疗。身患3种癌,对常人来说难以想象承受了多少,但张女士始终坚强,一直默默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癌症对抗。

临床上这样的病人多吗?

袁渊说,体内同时发现两种或以上的恶性肿瘤,医学上称为多元癌。国内发生率不高,在肿瘤患者中大约占0.35%到2.4%,一般以双原发癌常见,比如甲状腺癌与乳腺癌,临床上也碰到乳腺癌与肺癌,乳腺癌与卵巢癌。三种原发癌较为少见,四种或以上的极为罕见。

为何一个人会患多种癌,真的有“癌症体质”吗?

恶性肿瘤的发生本就是多因素、多步骤积累的复杂过程,多元癌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导致,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因素:如果一级亲属得了某种肿瘤,其患癌的风险会有所增加,比如乳腺癌,肠癌;还有先天基因缺陷,包括BRCA突变、林奇综合征等;二是易感性因素: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再次患癌的风险更高。三是内分泌因素:某些恶性肿瘤与内分泌系统的关联较为密切,例如乳腺癌与宫体癌、卵巢癌和甲状腺癌之间常有关联。四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以及暴露于某些致癌物质或环境中;五是治疗导致的第二肿瘤:如儿时患纵隔淋巴瘤经过化放疗后治愈,成年后罹患了乳腺癌,可能与既往胸部放疗有关。前三种主要与内因有关,相当于人们所说的“癌症体质”,患一种或多种癌的几率高于常人;后两种则与外因有关。

多元癌VS一种癌 ,哪种治疗效果差

很多人认为,身患两种以上癌症真倒霉,治疗效果一定不如只患一种癌症。袁渊说,这是一种误解。临床上,多元癌治疗过程比较复杂,但是效果未必低于同类单一癌症的患者。患者的预后情况与肿瘤的类型及分期有关。比如,肝胆胰腺恶性肿瘤,即使进行了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维持在20%左右。而像张女士这样,前两种类型的癌都是早期,手术后基本可以达到治愈,第三种癌也属于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也在90%以上。并且,由于癌症患者定期复查,第二、第三种癌往往发现的早,得到了早诊早治的机会,有了治愈的可能。而医生对多元癌,会按照各个原发癌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没有出现远处转移,通常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所以,和只有一种肿瘤的患者相比,多元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不会有太明显的差异,关键在治疗的干预时期是否及时,治疗措施是否规范。

打破“癌症魔咒”,女儿要不要切除乳腺?

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2013年初,得知自己是 BRCA1 突变基因携带者,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是80%和50%。她选择双侧乳腺、卵巢和输卵管的切除,以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张女士本身是“癌症体质”,如果她有女儿并且是BRCA突变基因携带者,要不要切除乳腺以防万一?袁渊说,张女士的女儿属于乳腺癌、卵巢癌高危人群。目前对于这类有BRCA基因突变的人群,是否有必要预防切除双乳是存在争议的,需要找专科医生详细的咨询,不必过度恐慌。做好以下三点即可:一是到医院咨询专科医生,定期进行对应的癌症筛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二是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或环境中,降低患癌风险;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