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天津援甘支教教师陈敬看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是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那里的点点滴滴都令人刻骨铭心:

是清晨可以欣赏大山深处的雾霭

是傍晚可以感受虫鸣蛙叫的天籁

更是一个个渴求知识与关爱的纯真眼神

深深触动着她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 援甘支教教师陈敬和学生们在一起。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次天命之年的支教选择,一场跨越1495公里的山海情谊,把陈敬与会宁县文昌小学,与那里的孩子们,紧紧连接在一起。

她,是敬业奉献的陈老师——

2021年8月,和平区新星小学教务主任陈敬,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号召,主动请缨,远赴会宁县援甘支教。9月1日,陈敬正式走进文昌小学。

“那一天,正好是我从教30周年的日子,对我而言,意义非常!”陈敬说,1991年9月1日,当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暗下决心:“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30年后,站在会宁这片热土上,她再一次在心底许下庄严承诺:“千方百计教好会宁的每一个学生,为会宁的教育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3年来,她每一天都为此而竭忠尽智。

原本,文昌小学只安排陈敬担任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师培训,但了解过学校的情况后,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沉一线代课。

最终,陈敬以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身份带起四年级的一个班,一个被全校公认为管理难度最大的班级。“这些孩子看起来很调皮,实际都很聪明,只是没有用在学习上。”陈敬说,她从最基础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抓起,一点一滴教给孩子们。

陈敬把天津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会宁,将小组合作等模式带进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变得认真听讲、踊跃回答,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深入思考……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这位来自渤海之滨的老师。

不到一个学期,整个班级的班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孩子们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陈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待人接物的细节、做人的道理。长大后,我也想成为像陈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这成为许多孩子的心声。

如何充分发挥天津名师引领辐射的帮扶作用?除了教学生,还要带队伍,带出一支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文昌小学和天津援甘会宁工作组的推动下,学校专门成立了“陈敬语文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每天,陈敬的课堂上,既有“小朋友”,又有“大朋友”,课堂随时向学校老师开放。

在陈敬的精心指导下,文昌小学有5名教师荣获优质课竞赛市级一等奖,15名教师获县级一、二等奖,不仅为学校实现了零的突破,也为会宁教育不断创造着新的佳绩。

 她,是以爱育爱的陈妈妈——

为了带好会宁的孩子们,陈敬全心扑在班里的几十名学生身上,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学生们最温暖的家。

“很多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更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爱。”陈敬语重心长地说。

她拿自己的工资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用休息时间无偿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辅导,为认真负责但缺少母爱的课代表买过冬的棉衣,给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送励志书籍……

日常的朝夕相处,陈敬与孩子们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无论何时何地,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孩子们。

她的右手手臂不慎被足球砸伤,两个月无法抬起,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她就练习用左手写板书;她因雪大路滑摔伤,造成尾骨骨裂,医生叮嘱卧床静养,但临近期末,她心急如焚,咬牙坚持到完成一学期全部工作才回津治疗。

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陈老师,您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是您给我们班带来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真希望您能永远留下,永远教我们!”“陈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妈妈,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上语文课,能遇见陈老师,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每每看到这些话,陈敬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很多事情她都已经忘了,但孩子们深深记在了心中。

2023年1月,本是陈敬援甘期满的日子,但面对学校的真情挽留,看着孩子们不舍的眼神,陈敬毅然决定申请延长支教期,等到2024年7月,把这个班级的学生带到小学毕业再离开会宁。

天津、甘肃

千里携手,情深意长

陈敬只是天津众多援甘干部人才的一个缩影

他们

有情怀、有干劲、有甘味

他们

倾心倾力支援,用心用情帮扶

为推动津甘协作注入深厚的“海河情”“天津力”

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山海乐章奏响最强音

如今离分别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陈敬正带着她的“孩子们”

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孟若冰)

来 源:天津日报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