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玩出了“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越手工越高级”是个伪命题?我在这些表里找到了答案

>视频节目,点击观看效果更佳<‍‍

判断一块表属于什么层次,有人说看“手工制作的浓度有多高”即可,但也有另外一批人对此并不认可。虽然 钟表被当作奢侈品来彰显个人的品味、隐约透露一些社会地位,但钟表本身早就进入了数控生产线规范化量产的时代,带来的副作用是每批次的产品享有同样的特征,连瑕疵都一模一样,远远谈不上“个性”。我个人觉得,这种现状下,哪家制表商的手工艺成分更高,谁就有更高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纯度的手作腕表都把精力和实力花在了哪里?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在位于弗勒里耶的萧邦制表工坊体会到了这些藏在高端制表背后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邦的钟表事业至少有两大重要的核心,日内瓦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州的小镇梅林(Meyrin),这里生产的作品有机会拿到日内瓦印记;而纽沙特州的弗勒里耶同样是他们的生 产基地,Ebauches 机芯厂和萧邦制表工坊(Chopard Manufacture S.A.)都坐落于此,并且业内知名的QF认证中心(Fondation Qualite Fleurier)也在这里。

弗勒里耶,就是我们本次探访的目的地。

代表当下萧邦高水平机芯的L.U.C系列就是在萧邦制表工坊生产的。萧邦的操盘 手——舍费尔家族为了面对 ETA 即将停止外供的现实,并追求更高层次的机芯制作,就在1996年选址弗勒里耶建造了这间制表工坊。起初,萧邦只占了建筑的其中一层,其余楼层都属于别家。之后随着品牌的壮大,整栋楼都被萧邦收入囊中。为了纪念制表工坊的诞生,萧邦至今保留了工坊最初的入口——蓝色的大门跟当年相比几乎原封未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表态并不是第一次探访这间工坊,而陈列了所有 L.U.C 机芯和它们的代表作品的陈列室,这些年好像又有新的作品被放进了展柜。在这里可以看到系列第一枚作品 L.U.C 1860,它搭载了系列第一颗机芯“1.96珍珠陀”。第一枚、96年生产,“Calibre 1.96”的名头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压轴的则是张帆眼里“业内顶流”的三问腕表——L.U.C Full Strike。它的音簧居然采用蓝宝石玻璃,而非传统的金属材质,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蓝宝石玻璃表镜的延伸。上面没有任何焊接工艺或螺丝固定,这里的观感极其纯粹。而轻触式三问也比拉杆式更有复古味道,结构也更加复杂。同时这块表的尺寸仅为42.5mm*11.55mm,让人好奇难道腕表内部有空间折叠技术?最关键的是,这块表的报时音色称得上是“高音甜、中音劲”,具体表现看顶上视频吧,1分40秒,言语无法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可惜的是,L.U.C Full Strike 目前被送到日内瓦参展了。无论如何,这枚作品已经很能反映萧邦制表工坊的实力。那接下来我们能看到生产过程中有多少手工艺的成分,就决定了它的人文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邦的打磨工作室并没有机械过分嘶鸣的巨大声响,半自动化工具是这里最主要的生产手段。这里可以制作多数耳熟能详的表面纹理,比如鱼鳞纹、日内瓦纹、太阳放射纹,但具体做法却属于相当考究的那一类。比如日内瓦纹,很多品牌会用更大的磨头,一刀过去就拉出几条日内瓦纹。而萧邦是单独一条一条拉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鱼鳞纹,这种看似基础的纹理当然直接上数控设备、调用程序、对刀后一路自动化加工才最高效。萧邦则偏要用手工作业逐个压出纹路,每一道鱼鳞纹的受力深浅都看制表师的经验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打磨工作室似乎在拒绝“工业化”,这点让我感觉萧邦的腕表多了一些人文关怀,每个细节都是由某个人专门为你服务,这里容纳了他的毕生所学。当时我们跟品牌打趣说:“这位师傅刚才在干另一道工序,现在又过来做日内瓦纹,你们是不是要付给他双倍工资?”品牌倒很淡定地说:“这里每个人都能干所有工序,不稀奇。”如果我的表是这样一群积累深厚的人做出来的,那我会相当享受。‍‍‍‍‍‍‍‍‍‍‍‍‍‍‍‍‍‍‍‍‍‍‍‍‍‍‍‍‍‍‍‍‍‍‍‍‍‍‍‍‍‍‍‍‍‍‍‍‍‍‍‍‍‍‍‍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手工艺的特质在珐琅和金雕工作室有更极致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珐琅、金雕,都是手作成份满点的工序,完全体现匠人的平生积累和作业时的心态。有几个让我这种外行人也受到触动的点。一是金雕作业的起点是工匠的绘画,金雕艺术家 Nathalie 会把想要做的效果描画成设计图,效果得到管理层讨认可后再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athalie 本身热爱绘画,也在工作之余发展自己手工艺上的小爱好,我们看到的钟表只是她人生积淀之后反射出的光芒,这点让她到今天也没有找到学徒。她无法复制,独一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张帆的说法,他看到萧邦金雕表盘的视频就大受震撼,就对品牌说一定要看看到底是谁在做这样的艺术品?Nathalie 就是他此行最大的意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珐琅艺术家 Christophe 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的艺术灵感仅此一份。大家都知道珐琅表盘烧制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据他说,他的珐琅表盘从来没有整体报废过。每一道工序后他都会仔细检查,不如意的话就铲掉重做,报废率为0。不过说来也是,萧邦的珐琅盘以及金雕盘都是黄金材质,报废的话估计心头也在滴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想知道成为他这样的艺术家,从学徒开始要花多久?他的回答有点残酷,“说不准”。要做点基本的东西,够勤奋就可以,但做好东西就要靠天赋。老天爷赏饭吃,说不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老爷子表情淡然,但我听到的是他话语背后的自信。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但这门手艺并不是花时间就可以堆砌出成就,在腕表上体现的是仅此一份的艺术表达,舍我其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访过许多瑞士制表工坊的同事说,萧邦这儿是手工艺气氛最浓郁的工坊之一。这点甚至明显要超过一些兼具了“历史价值”和“高级奢华”属性的品牌。现在高级制表都在强调“手作”,价格越贵,调门越高。但真的看看实际制作过程,其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状态。所以我好奇的是,接下来到底是萧邦这样手作浓度极高的品牌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还是宣发上更具声势的品牌继续强势?这会决定今后业界的走向,以及我们能买到怎样的作品。‍

‍「

表态互动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2024年新表参数和定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