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主席带领革命队伍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的毛主席可以说是众多国民党官员心中最痛恨的人了,他们抓不住毛主席,便想着对毛主席的家人和家乡动手。

1930年湖南军阀何健派人来到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准备挖毛家祖坟,当时的村民很是紧张,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毛主席的祖坟,所以他们只好将目光投向了一位教师。

这位教师想出一个对策,也正是这个对策才让毛主席的祖坟得以保存下来。大家要知道当时国民党的势力可是非常大的,而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而已,他的计谋一旦被发现,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青年

然而这位教书却不顾自己的危险,舍命也要保护毛主席的祖坟。

毫无疑问这位教师对毛主席是有极大的恩情的,那么这位保护毛主席祖坟的教师究竟是谁呢?毛主席建国后又是怎样报答他的呢?

毛主席和“启蒙恩师”毛宇居

1906年的秋天,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天高气爽,路旁的小草绿油油的十分有生机,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有两个行人。走在前方的是一位将近40岁的中年男子,紧跟他身后的则是一位13岁左右的少年。

少年的个子要比同龄的孩子们高出一个头,饱满的额头下有一双大大且有神的眼睛,不难看出这是一位聪颖的少年。这位中年汉子叫毛顺生,少年叫毛润之,也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此次毛顺生要带着毛主席前往井湾里蔡家塘私塾,毛宇居的门下去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毛宇居

毛宇居1881年出生在韶山冲,比毛主席大了整整12岁,他也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位舍命保护毛主席祖坟的老师。

毛顺生父子刚刚进屋,毛宇居就起身招呼他们落座。毛顺生是十分喜欢和敬佩这位堂侄的,因为毛宇居饱读诗书,什么四书五经都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他精通顾问,擅长写诗词,在韶山冲有“纯儒”之称。

毛顺生对毛宇居说:“老侄,我就把润之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不要心软,也希望润之能够日渐长进,将来有出息。”

毛宇居听后连连点头答应道:“这是自然的!”

也因为两家的关系,毛主席到了私塾没有和其他学生那样叫毛宇居为“先生”,而是称呼他为“大哥”。

毛宇居是一位非常严格的老师,他很反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看和学习无关的“闲书”,这令毛主席十分为难。有了解毛主席的小伙伴就会知道,他很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书。

毛宇居得知这件事后很是生气,因为他认为这些书都学习无益,再加上毛主席在课堂上不叫自己为“老师”,这也令毛宇居感到很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井

某天毛宇居正在讲台上读《论语》,没想到随意往台下一扫却发现毛主席正在课堂上看《水浒传》,这令毛宇居格外生气。

但毛宇居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悄悄地站在毛主席的身后,突然将毛主席手中的书抽了出来。

毛宇居气得眼珠鼓突,随后将毛主席拖出教师,罚他在教师外面旁听,并大声呵斥到:“毛润之,你看看你成何体统!今天你就以‘天井’为题作首诗,如果做得不好,我不仅要打你的屁股,还要将这件事告诉给你爹!”

毛主席知道自己理亏,他眨着大眼睛围着天井走了一圈,看见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又觉得大哥管自己太严,灵感突来,作出一首《吟天井》。

当毛主席将这首诗念给毛宇居听后,毛主席脸上的表情意味深长,既有高兴和骄傲又有尴尬,他干咳两声对毛主席说:“下不为例,赶紧回去吧!”

在毛宇居的私塾里读的书虽然是难懂的经书,但毛主席有一个过目不忘的本领,前一天学的东西,仅仅隔了一天他就能背诵出来,甚至一字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青年时期

由于毛宇居教的是八股文,所以对联也是其中一个必修的课程。某天毛宇居出对子让学生接,轮到毛主席的时候,毛宇居有心锻炼他,上联只有一个“天”字,这让其他学生摸不着头脑。

毛主席看后思考一番回答道:“示。”

毛宇居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出了一个“地”,毛主席则对“耑”。毛主席对完后其他学生哈哈大笑,他们认为毛主席根本不会对对子,只是随便说的而已,只有毛主席赞叹不已,他对毛主席说:“你向大家解释一下。”

毛主席俏皮地说:“‘天’字拆开是‘一大’,我对‘示’不就是‘二小’嘛!对仗是工整的!”

毛主席接着说:“先生第二幅对联的上联也是一个字‘地’,拆开就是‘土也’,我对‘耑’,拆开则是‘山而’,这不也很合适吗!”

毛主席刚说完其他同学才恍然大悟,毛宇居则一脸骄傲,他十分骄傲自己能收毛主席这个学生。

也是从这开始毛宇居渐渐改变对毛主席死板的教育方式,毛主席也称呼毛宇居为“先生”,他们两个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改变。

毛主席虽然年纪很小,但他的见解却很新颖,对待问题更是一针见血,这令毛宇居对毛主席这位学生有了很深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父母

1910年秋天毛顺生和毛主席因为上学问题发生了争吵,毛顺生想让儿子辍学去湘潭一家米行当学徒,希望他能早点为家里减轻压力。但毛主席却不是这样想的,毛主席想要读更多的书,更想去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读书。

毛宇居认为毛主席学识很高,将来必成大器,他努力说服毛顺生,希望他能同意毛主席出去读书。

毛宇居对毛顺生说:“大叔,润之若是进了洋学堂,将来定能出人头地,毛氏宗族定能光耀腾达。”毛顺生本就很敬重毛宇居,听他这样说后也就同意了。

毛主席离开韶山后,来到长沙第一师范求学,凡是放假期间,他总会来到蔡家塘看望毛宇居。此时的毛宇居已经结了婚,仍以教书维持生活,两人经常交谈学问,感情没有发生改变。

1925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他还和杨开慧一起来到毛宇居的家中看望对方,几人讨论国民革命,农民协会等问题,毛宇居很支持毛主席,也能理解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做。

1927年毛主席再次回到韶山冲,但他看到前来欢迎他的农协会员后,他十分高兴,然而就是这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引来了湖南反动派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舍命保下毛主席祖坟

1927年5月21日,湖南反动派军官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他下令大肆捕捉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这对革命事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湖南军阀也在通缉毛主席,农民运动迎来巨大的挫折。当时毛主席将自己的书籍和笔记交给毛宇居代为保管,但毛宇居的家人害怕这些东西连累自己,擅自做主将它们烧掉。

毛宇居知道这些书对毛主席来说很重要,他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将毛主席的书从里面救出。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毛宇居只就出了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他对此非常内疚,之后将它们藏进墙里保存。

1930年秋天,蒋介石调动大量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攻,在进攻期间由何健指挥的第4路军却在湘赣一带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令何健极其没有面子。

何健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他不敢相信自己领导的士兵们竟然打不过一些农民,他为此非常发愁,甚至睡不着觉。

就在何健发愁的时候,他的拜把子兄弟吴凯南凑上来说:“大哥别气了,他能获胜只是因为祖父埋得地方好,如果我们将毛主席祖父的坟给挖了,他必定连战连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健

可能小伙伴们看到这里都是有些不敢相信的,但在那个年代迷信的人还是非常多的,而且吴凯南在当时有一个“半仙”的称号。就这样何健准备派人前往韶山冲,实施指定的计划。

这件事情交到了当地土豪劣绅李性恂的身上,李性恂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立刻带人前往毛主席祖父的埋葬地。

当一行人来到韶山冲后,李性恂却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令其他人都是有些疑惑的。原来当初李性恂曾被毛主席和毛宇居带领农民们斗争过,如今李性恂想要炫耀一番。

李性恂带人在毛宇居的家附近转了两圈,发现没人出来理会自己,觉得毛宇居可能不在家,便灰溜溜的向前走去。

待李性恂等人走后,毛宇居家的大门才被打开,毛宇居从中走出,盯着前方不知在思考什么,随后毫不犹豫的跟着前往一行人。

此时的李性恂有些得意忘形,他大声地向旁边的人说起何健吩咐给自己的任务,他们丝毫没有发现身后还跟了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水先生(影视剧照)

一行人抵达虎歇坪后,风水先生拿着罗盘左找找右找找,始终没能找到毛主席祖父的埋葬地,这令李性恂十分生气。风水先生为了不被受罚,只好说自己的罗盘坏了。

李性恂听后更是着急的不行,这可是何健第一次交给自己任务,如果不能完成的话,那么以后自己怎么会有出头之日呢?风水先生看到这里出了个主意:“要不然我们先抓几个老乡问问?”

李性恂虽然也是这样想的,但他不敢立刻动手,决定先和上级报信,让上级派一支队伍过来,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等李性恂等人离开韶山冲后,毛宇居才从树后出来,快步向村里赶去。毛宇居将百姓们召集过来,并将自己刚才所听所问说出来,乡亲们听后也是非常震惊的,但他们都是农民,还大字不识几个,所以只好请毛宇居出主意。

毛宇居决定将乡亲们分成5个小组,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有些小组负责将毛主席祖父的墓碑挖出,埋进地下,再种上一层草皮,让人很难看出。

有些小组则将那些小土包铺平,防止其他人看出这曾是坟墓,就这样乡亲们冒着大雨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程。尽管大家都被淋成落汤鸡,但他们心里并没有不舒服,反而轻松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宇居(最中间)

几天后的清晨李性恂带着上百名国民党士兵来到毛宇居家门前,用力拍打房门:“快开门!开门!”

还没睡醒的毛宇居打开房门就被国民党士兵用枪指住了脑袋,李性恂十分得意的说:“这次不是来找你麻烦的,主要是想请你带路,帮我们找到毛泽东祖父的埋葬处,你最好乖乖配合,不然的话,哼!”

毛宇居作出一副十分害怕的模样,他颤颤巍巍地说:“别杀我,别杀我,我带你们去!”

当毛宇居将李性恂等人领导虎歇坪对面的龙头山后,李性恂带着怒气问他:“毛泽东祖父明明在对面,你为什么带我们来这里?”

毛宇居听后瞬间挺直腰杆,十分有底气的对李性恂说:“胡说八道,毛泽东祖父的坟明明在这里!”

李性恂见毛宇居如此激动,便觉得他不会为了毛主席撒谎,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对方再重要也没有自己性命重要的。更何况毛主席祖父的坟在虎歇坪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自己哪有毛宇居这位毛家人清楚呢。随后点点头说道:“那你带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石坟

毛宇居见李性恂没有怀疑自己,将他们带到一个看起来比较气派的大石坟前,指着面前的坟墓说:“这就是。”

国民党士兵看到这里有些疑惑,他用枪指着毛宇居的额头说:“你确定是这?”

毛宇居点点头,士兵们上前查看一番,本想看看是不是毛主席祖父的坟,但由于年代久远,墓碑上的字早已看不见了,只能隐隐约约看出“毛公”两个字。

国民党士兵们看到这里就确定了,这就是毛主席祖父的埋葬地,随后命令手下的人将这座坟挖开,将里面的尸骨用麻袋装起来,拍了一张照片后便将麻袋扔掉,急匆匆的回去请赏。

在确定李性恂和国民党士兵都走后,毛宇居的脸上才露出灿烂的笑容。原来国民党士兵挖的不是毛主席祖父的坟,而是当地财主毛俊贤的祖坟。

刚开始毛宇居还有些担心国民党士兵会发现,没想到这计划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邀请毛宇居参加国庆典礼

1949年10月,毛宇居从报纸上得知毛主席成为新中国的主席后,非常开心,他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入睡。于是毛宇居以《导师颂》为题,作了十首七律诗,以此来赞美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除此之外毛宇居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连同所写的诗作一起寄给毛主席,表示自己对毛主席的祝贺。

其实毛主席也是非常怀念自己这位启蒙老师的,当时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正在北京做客,两人聊天时毛主席多次问及毛宇居在家怎么样,从这里就能看出毛主席心中是非常惦记毛宇居的。

这个时候毛主席收到毛宇居的来信,他的高兴不言而喻,毛主席读完这封信后,立刻写下一封回信,毛主席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宇居家兄,你的信和诗作我已经收到,此间情形,泽连可以当面向你描述,顺便问问各组前辈是否安好,您的兄弟子侄是否健康。

毛宇居收到毛主席的来信,看着信上熟悉的字迹后十分感动:润之还是当初那个润之,尽管当了国家领导人,但他也没有任何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9月,此时的毛宇居已经不当教书先生了,而是成为毛主席旧居的讲解员。某天毛宇居遇到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那人见到毛宇居后很是开心,笑着对他说:“您就是毛宇居先生吧?我是从北京来的,毛主席派我来接你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

可能大多数人听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开心,但毛宇居并不是这样的,他心中很是疑惑,随后问道:“您是怎么知道我就是毛宇居的?”

那位中年人笑了笑,说道:“我来韶山之前,曾和毛主席打听过您的样貌,那曾想主席告诉我‘你到了韶山,见到谁最了解我,谁就是毛宇居先生。’”

中年人顿了顿后又说道:“我刚才听您介绍毛主席少年时光的时候很是详细,所以猜测您就是毛宇居先生。”

毛宇居听到这句话后很是感动,他没想到毛主席过了这么久还记得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毛宇居和文梅清、张有成在中年人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

9月23日毛宇居等人抵达北京,当毛主席得知毛宇居等人来北京后,连忙吩咐工作人员:“快,快把我大哥接过来!”

毛宇居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双手,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好一阵子才对毛主席说:“润之主席,润之主席,你好啊!”

当天晚上毛主席留毛宇居等人在自己的住所吃饭,还特意准备了许多湖南本地菜,看着满满的家乡菜,众人高兴之情难以掩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宇居(左二)

大家吃完饭后,毛主席请毛宇居上座,毛宇居自然不情愿,要知道现在毛主席可是国家的主席,他连忙摇摇手对毛主席说:“你是我们国家的主席,我就是一个普通百姓,这可使不得。”

毛主席听后立刻回答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该上座的!”

毛宇居还是拒绝,他不能不尊重主席,毛宇居说到:“不合适,不合适,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当然要坐上席。”

“那是在开会,或者出席宴会。”毛主席双手一摊,“如今是在我家里,我们都是韶山的人,你就不要推辞了。”

直到之后毛宇居硬是被扶上了上座,毛主席则一边和亲友们拉家常,一边问村里的情况。

毛宇居等人在北京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毛主席政务繁忙,但还是会抽空见他们一面,有时候也会聊到凌晨三四点,大家从这里就能看出毛主席真的很喜欢这几位从故乡来的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毛宇居

10月1日是国庆大典,毛主席特意派人给他们送来了国庆观礼证,请他们到城楼上观看典礼。待典礼结束后,毛宇居一行人再去北京附近的景点游玩,比如说长城、故宫等等。

北京的10月是非常寒冷的,毛宇居等人来北京时穿的比较单薄,毛主席生怕他们着凉,连忙吩咐工作人员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些钱财,给他们每个人买一件大衣和一双皮鞋。

毛主席见毛宇居牙齿不好,还特意派人带他去看病,换了一双假牙。毛宇居等人回家前,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说:“你的文化程度高,要把这里的情况带回去宣传宣传,好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好!”

毛主席尊师重道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时隔32年再次回到家乡,此次回乡毛主席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吃饭,其中就包括许多老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的亲属等等,而毛主席在毛主席的一再要求下坐在了上位。

宴席刚开始,毛主席就端着酒杯走到毛宇居的面前对他说:“我敬您一杯酒!”

毛宇居连忙推辞:“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爽朗的笑声遍布整个宴席,随后说到:“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不管毛主席离开故乡多久,他对家乡的在乎,对亲朋好友的关心都是不曾减少的。毛主席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发生改变就自大,他只会更加谦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7日,毛主席要动身离开了,在他离开前曾和毛宇居留下了一张合照,没想到这一次分离竟然是永别。

1964年9月,毛宇居老人去世,享年83岁。

一个星期后,毛主席从外地回京,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