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诉源治理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全市法院积极探索、全面构建“三端四防线五机制”诉源治理模式,各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积极作为,深入参与诉源治理,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切实讲好诉源治理法院故事,即日起,榆林中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榆法新‘枫 ’景”系列专题,全面展示各基层法院、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典型经验、有益做法。

执前督促“治未病”,执源治理“开良方”。2023年5月,榆阳法院执前督促程序温情“上线”,转眼间,这条执源治理之路已经走了一个年头。这一年里,榆阳法院不断探索新模式、提供优服务,实现了执源治理“快履行、少强制、低成本、高效率”的办案效果。

构建机制 前端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阳法院执前督促助力劳动者讨薪

2023年以来,榆阳法院在执源治理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建立“执前督促履行+和解”执源治理机制。

在执行事务服务中心设置了“执前督促窗口”和执源治理谈话室,安排专人接待,对5万元以下的小标的案件、涉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的案件,通过电话引导、微信对接、执源谈话等多种方式对债务人在5日之内完成初次督促及和解意愿征询,告知当事人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风险和后果,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对符合和解条件且经督促未履行完毕,但双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的,协助双方当事人进行和解。

以督促履 源头解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前督促员见证被执行人将执行款交给申请执行人

被告孙某拖欠原告马某某6540元工资款长期不给,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6月4日,执前督促工作人员收案后,第一时间与被告取得联系,督促被告在执行案件立案前履行义务。“你在执前督促程序把钱还了,案件就不会进入强制执行,对你的信用不会造成影响。”被告意识到强制执行的严重性后,当日便主动履行了执行款。

原告李某与被告榆阳区某超市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榆阳法院调解,被告应在约定时间内向原告支付鸡蛋款4633元,然而被告仅支付了3569元后,剩余鸡蛋款怠于履行,原告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6月12日,执前督促工作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后,考虑到该案涉案金额较低,被告作为企业有一定履行能力,遂立即向被告法人释明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将承担的不利后果,被告法人权衡利弊后,立即联系原告履行了法定义务。

实现多赢 成效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阳法院依法向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

随着一份份《自动履行证明书》的开具,一笔笔执前督促款的发放,执前督促的多赢效果显而易见,被执行人多了一次主动履行的机会,不仅不会被采取强制措施,个人征信也不会留下“污点”,还节省了执行费用;对于申请人而言,通过执前督促介入,他们的“纸上权益”不需要执行立案,便能快速兑换成“真金白银”。

2024年3月21日,人民法院报以《陕西榆林榆阳区法院:执前督促助力劳动者讨薪》为题,对榆阳法院经执前督促程序办理了一系列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报道。

2023年5月运行至今,榆阳法院通过执前督促成功履行案件2026件,兑现案款3562万元,执前督促工作推进扎实、效果显著。下一步,榆阳法院将继续多措并举推进执源治理工作,使更多案件自动履行,让进入强制执行的案件大幅减少,更快更好地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供稿:榆阳法院

编辑:李华菊

审核:张建磊

榆林中院宣教处制作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