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同华

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常委,泰州市海陵区文联主席。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祖籍地。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兼容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自古以来经济富庶、文脉灵动,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泰州市政协常委、海陵区文联主席徐同华将自己的工作生活与这座城市的文脉紧密相连。

以城市之名忆梅纪梅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梅氏祖茔位于泰州城东斜桥,1956年3月梅兰芳回乡至此祭祖,现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同华(左三)在社区与群众协商交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开始,徐同华连续4年在泰州市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建议整修梅氏祖茔。梅氏祖茔是泰州不可多得的文化历史载体,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

“4年围绕一个主题,每年提交提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就是为了保护好梅家在泰州的根。”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同华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固护藩篱,栽培薪木,清明时节,来“梅垅”忆梅纪梅的人络绎不绝,“梅兰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泰州人民永远的骄傲,饮水思源的同时必须慎终追远,保护好梅氏祖茔,也是故乡人民共同的心愿。”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彰显梅兰芳文化标识,徐同华撰写的《梅兰芳》一书入选《符号江苏·口袋本》,该书作为江苏省委宣传部三大外宣品牌之一,被列为江苏外宣重点出版项目,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形式,凸显人文底蕴,扩大文化影响力,着力形成文化品牌。

“由梅兰芳故乡的人写梅兰芳,也许是最贴切的。作为万众倾慕的一代宗师,梅兰芳的艺术思想需要系统研究,梅兰芳的舞台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徐同华把书分为八章,每章以梅派剧名为题,用极为细致而真实的语言,将梅兰芳的一生介绍给读者,同时配上珍贵的历史照片,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

2024年初,泰州市政协召开的知名人士圆桌协商会上,徐同华围绕擦亮梅郎故里“金名片”积极建言,提出加强梅兰芳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围绕国粹宣扬推出跨界体验、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意见,着力将梅兰芳塑造成重要城市标识,把泰州建设成全国戏曲艺术演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目前,梅氏祖茔周边环境提升,梅郎故里地图、梅笺雕版制印在徐同华的推动下有序落实。朗润明珠的蹁跹凤城,梅郎形象处处可观,梅派曲韵世世传唱。

委员工作室建在城市文化地标

“我们工作室满五年了!”4月22日,在位于泰州市海陵区文昌社区的文庙议事苑每月一期的安定讲堂上,徐同华高兴地说。

泮池桃李为泰州古八景之一,时至今日,文昌阁等泰州文庙遗迹犹在,2019年4月文庙名宦祠旧址改建为社区活动室。为实现政协委员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天候,徐同华委员工作室在这里成立。

工作室成立之初,面临群众知晓度低、社情民意信息难收集等问题。徐同华带领驻室委员主动出击,开展委员工作室进景区、进学校活动,倾听群众诉求,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在工作室的外墙,张贴着徐同华的电话和邮箱联系方式,每月一次的委员见面会、每季一次的文化讲堂、每年的特色文化活动……相关履职一一张贴上墙,既是一种许诺也是一种责任。

“笔颖楼后面的积水问题上次反映后,临近汛期,住建部门已派人作了专门疏通整理。”“凤城河景区的停车场,城管部门画了线,外来的旅游大巴停靠更加规范了。”通过协商,银杏广场改造、老小区更新、充电棚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顺利落地,群众在家门口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参与积极性都很高。

“明体达用”是北宋学者胡瑗提出的教育主张,胡瑗世称安定先生,泰州是他的家乡。作为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工作室,徐同华委员工作室以“安定”为名开设讲堂,经常性、多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讲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徐同华担任召集人,每次邀请两至三位专家学者与界别委员,根据会前征集到的群众“发问单”,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以点连线、以线扩面,为社会发展凝聚广泛共识、提供资源支撑、汇聚奋进力量。

徐同华委员工作室成了泰州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示范点,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从被动履职到主动履职,从闭门式会议到互动式协商,徐同华的委员角色感更强了,履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从乡贤口述史中汲取力量

“征编乡贤口述史,初衷在于展示、传承、弘扬杰出乡贤们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带动更多人争做新征程奋斗者、追梦人。”在5月15日泰州市政协召开的《泰州乡贤口述史》征编工作推进会上,徐同华为参会人员作业务辅导。

《泰州乡贤口述史》是泰州市政协2021年启动采集和编辑的一部重点文史书籍,首集于2023年底出版,以口述方式集中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李德仁、林鸣等17位泰州杰出乡贤的奋斗故事。徐同华是该书的执行主编,从沟通联系、文稿撰写,到修改打磨、装帧设计,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杰出乡贤是家乡骄傲,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后来人接续奋斗。”说起编纂这本书的初衷,徐同华激动地说。

《泰州乡贤口述史》出版后,徐同华带着新书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作“听乡贤们说·身边的榜样”主题宣讲活动。书中每一位口述者的职业、专长、成就或许不同,但他们造梦、追梦、圆梦的精彩人生都深深植根于家乡,都与时代的脉动紧密相连,饱含着爱党爱国、爱乡爱民的崇高品格和真挚情怀。“以文聚人心,以史增共识,要让躺在书本中的文史资料鲜活起来,以此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面对着学生们的笑容,徐同华倍感欣慰:“乡贤的经历很真实,乡贤的故事最可信。把这本‘鲜活教材’带进学校,推荐给老师和学生看,让他们从乡贤身上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让更多人以杰出乡贤为榜样,情系桑梓、奉献社会、建设家乡,争做新征程奋斗者、追梦人。”

通讯员:顾蓉

记者:江迪

文字编辑:张园

新媒体编辑:马鑫雨(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