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成立大会在南望山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教授多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李根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王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长揭建平,校领导黄晓玫、王焰新、王华、刘杰、唐忠阳、李建威、王力哲,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文武,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的专家代表,学校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新能源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2个校区,南望山校区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未来城校区坐落在武汉“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未来科技城。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居前列。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前1‰,地球科学进入前1‱。有23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学院

新能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23年新建的校内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院面向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能源领域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需求,以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科技创新为牵引,以“本、硕、博”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纽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优势科研单位和领军企业联合共建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合作平台,探索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高校新能源工科建设新模式,目标是成为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引擎。

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行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传统能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将以此次成立为起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国际合作,致力于解决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一批批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卓越实践能力的新能源领域复合型人才。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学院将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