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同学,确切的说是一校友,因为他比我高一级,与我也不一系,但我们是同乡,毕业之后又同样回到了原籍工作,所以习惯上被称之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同学77级,我是78级,我同学是文科,所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我是理科。我同学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在那个年代了高考改变了命运,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县城一所中学教政治,课教的不错,不几年便成为了学校甚至县里的知名教师。但是那时教师的收入并不是很高,看到其他行业的高收入,我同学心里不免蠢蠢欲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县物资局当时效益是相当好的,全省的先进单位,工资之外,奖金高的不要不要的。当时县物资局恰恰需要一名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文秘人员,于是我同学调了进去,好多人认为此举得不偿失。果不其然,好景不长,很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局效益全面下滑,甚至到了倒闭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无绝人之路,正巧县党校招聘教员,我同学心想事成,如愿考进了党校,又回到了事业单位,干起了教师的本行,表面上好像比学校教师还光鲜些,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了。

但是,一颗不安份的心总是在不停的跳动着,一时间社会上的私立学校办的如火如荼,我同学又坐不住了,于是乎从党校辞职,不留后路,一心一意办起了私立学校,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教师是本行,甚至是优势,但办学需要资金,钱从何来?开始是租房子,几年之后有了些积累,又租地盖了校舍,虽资金是东借西凑,但学校终于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此,一步一步,学校越办越大,那收入自不必说,也是滚雪球似的在增加,和所谓体制内的人员收入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高考改变命运,人生的道路依然靠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