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是为了宣扬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个“中国好人”评分的背后,无关贫富富贵,亦无关健康病弱,即便是平凡的人,依旧可以靠传递中华美德成为“中国好人”。

能成为“中国好人”的,无疑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说2021年被评为“中国好人”的“木寸老人”姚宝熙,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姚宝熙老人脚上的鞋子是20元一双的,系在腰上的皮带是20年未曾更换的,省吃俭用的结果,是署名为“木寸”的1500万元的捐款,节俭一生,只为他人铺开前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2024年6月17日,姚宝熙老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再了解一下,20年皮带与1500万的故事。

“节俭”的老人

姚宝熙老人的生活很简单,他从来不敢乱花钱,每一笔都是精打细算,鞋子都是穿到破的不能再破了,然后才会去花上20块钱买一双新鞋。

因为要省钱,姚宝熙老人平日也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没事的时候喜欢喝上一口小酒,这偶尔喝一次的酒,他也不会买太贵的,都是那种糯米酒,买一包也才一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不到不得已的情况就不会买新的,还能穿的话就缝缝补补对付一下。

如果是一个不了解姚宝熙老人的人看到他,八成会认为他是一个节俭还有点小“抠门”的老人,腰上的皮带看着都是有个几十年的“历史”了,上面打的布丁更是增添了一番岁月感。

但实际上,姚宝熙老人的节俭,是只对自己的,他攒下来的钱另有大用,因此不愿在自己身上浪费,而这些钱,最终都被姚宝熙老人捐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捐款这方面,他可一点也不吝啬,每次都是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捐,最终累计到了1500多万,为此他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奖学金。

最重要是,在姚宝熙老人膝下还有儿女,1500w,即便不自己花,留给儿女也能让他们度过一个安稳的人生了,然而姚宝熙老人却选择全都捐出去,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的呢?

漂泊的游子

姚宝熙出生于1935年,他是浙江兰溪人,姚宝熙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在他出生之后也并没有得到改善,不过好在父母也没有因此让他不上学,只要愿意读书,父母就资助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境贫寒的姚宝熙珍惜读书的机会,成绩显著,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姚宝熙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为此每次家里人无力负担姚宝熙学业的时候,村里人都会主动帮忙,就这样,姚宝熙被西安石油学校录取了。

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如今的高考虽然也不轻松,但到高考时的考生基本都是完整都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当时就不一样了,各种因素导致能上大学的人是寥寥无几。

而姚宝熙能考上大学,自然就证明了他的聪明才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姚宝熙毕业之后找工作,就更不用担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说是找工作,用参加工作更加贴切,那个时候高中毕业,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学历了,高中毕业大多都能分配到工作,更不用说大学毕业的姚宝熙了。

参加工作之后,很多事都身不由己,比如说姚宝熙念家,想在家乡从事工作,但结果是一直奔波在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当中。

虽然不能在家乡工作,但大城市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姚宝熙本身就是高学历人才,再加上工作能力也强,他的工资也是相当可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常年在外漂泊,刚开始的时候还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思乡之情只会越来越浓厚,他怀念家乡的一切

游子情怀,心系父老

2004年,姚宝熙的家乡收到了一笔300多万的捐款,这笔钱是用来在家乡修建文化活动中心的资金,而署名则是“木寸”。

这是姚宝熙第一次以“木寸”这个名字来对家乡进行捐款,而在使用这个名字之前,他就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提到,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姚宝熙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重,人在外地工作,心却已经回到了家乡,只是奈何现实原因,他回不去。

从21岁,独身一人前往西安求学的时候,姚宝熙就成为了一个游子,他去过很多地方,也听过很多地方不同的方言,不过这些对他没什么影响,在他的话语当中,依旧是一股浓浓的乡音

而这份对家乡的思念,姚宝熙找到了另一个办法来将这虚幻飘渺的感情具象化,那就是为家乡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想法是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萌生的,姚宝熙在外地工作,不过跟家乡的发小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他也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在离家之后家乡的变化。

一次交谈当中,姚宝熙得知家乡兰溪准备成立一个慈善总会,用于帮助那些困难的人,听到这里姚宝熙就想到了自己虽然回不去,但可以通过捐款的方式来帮助家乡。

姚宝熙从小就过的贫苦日子,这就导致他即便参加工作,并且有着可观的工资之后,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挣的钱都攒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定决心之后,姚宝熙直接给准备成立的慈善总会捐出了60万元,即便姚宝熙工资高,即便他生活节俭钱都攒下来了,这60万依旧掏空了他的积蓄,不过姚宝熙不后悔,他对花钱没那么大的需求,还不如去帮助更有需要的人。

原本生活就比较节俭的姚宝熙,在开始捐款之后,生活就更加节俭了,皮带坏了都不舍得换一根,甚至断了都只是用东西重新缝起来。

捐过这60万之后,到了2004年,姚宝熙老人又带着自己重新攒下来的300多万捐给了兰溪,这些钱成立的活动中心,给当地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聚所,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之外,姚宝熙也深知,孩子是未来,因此在2008年他又成立了一个“木寸奖助学金”,他的母校兰溪一中,每年都会有68个孩子收到奖助学金。

助力家庙修复

其实姚宝熙老人的家乡兰溪姚村是有着挺悠久的历史的,根据他们村子里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七百年多前,可以说是一个古村落了。

在姚村当中还保留着不少古建筑,在这古建筑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姚氏家庙了,只不过因为时间久远,家庙没有保存完善,受损程度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这个家庙,是姚村所有人心中的“根”, 姚村的人一直都想把家庙重新修建起来,但奈何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不少的资金。

而姚宝熙老人,虽然身在外地,但同样渴望家庙能恢复原本的模样,因此在家庙修复工作上,他格外上新,他也知道修复的难处,为此二话不说捐了400多万

有了姚宝熙老人的帮助,家庙的修复工作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这是姚村人的家庙,更是有着修复古建筑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开始捐出60万,到累积捐出1500多万的时候,也仅仅过去了十余年的时间,十多年捐出一千多万,这都是姚宝熙老人一笔一笔节俭出来的。

为了公益,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选择自己省吃俭用,过着节俭的生活,但在需要“花钱”的时候一点也不吝啬,对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姚宝熙的儿女,也都非常认同父亲的做法,父亲已经将他们拉扯大,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父亲选择将钱拿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做儿女的也不会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是这样对自己“吝啬”,对帮助他人“大手大脚”的行为,让姚宝熙老人成为了2021年的“中国好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21年的时候,姚宝熙老人已经是86岁的年纪了,耄耋之年的他,依旧坚持着公益的想法,村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古建筑,他很想将这些建筑都修复了。

然而岁月催人老,八十多岁的姚宝熙,身体条件已经大不如从前,人老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会更容易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17日16时,身患疾病的姚宝熙老人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个沉痛的消息。

姚村之人,在姚宝熙读书之时对他进行资助,这是滴水之恩,但不仅仅是滴水恩,若是没有这些资助,姚宝熙很可能无法维持学业,走上另一条人生道路。

自己有能力之后,助力家乡发展,帮助家乡解决老年人安置以及孩童学业的问题,10余年捐款1500多万,这是姚宝熙的涌泉相报

一个是乡亲互帮互助,一个是知恩图报,他们共同谱写了这一美妙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寸木,虽微小,但却可成钉而成大厦”

“木寸”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会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