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本土的餐饮文化正扎根于古镇历史,蓬勃生发。双林古镇发展前期,面对开发不足、外部招商难度较大等现实问题时,发掘本地文化便成了与其他地区做出差异化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对双林镇而言,想让“食在双林”成为古镇的一个亮眼文旅品牌,如何传承发扬当地招牌菜品便成了重要的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北船菜的“双林表达”

浙江有4大菜系:越菜、杭帮菜、瓯菜、甬菜,而杭嘉湖地区的传统菜并不在4大菜系内,属于浙北船菜。双林镇坐落于南浔区,大运河重要支线“双林塘”穿镇而过,也带来了大运河文化带独特的魅力。在吴越文化、太湖文化和运河文化的交汇中,为将双林特色从中提炼并呈现,双林镇政府建设了浙北船菜文化体验馆(以下简称“船菜馆”),打造出“品双林船宴,遇另一半江南”的品牌理念,让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了解浙北船菜文化,也可以亲身品尝。

通过向“浙菜宗师”李林生、湖州白鱼宴创始人朱土宝“取经”,又与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湖州市南浔区乡厨协会一同研究,船菜馆精心打造了与本土文化充分融合的菜品名录。其中如“万魁牛肉粒”“万元养生鸡”“化成甲鱼肥”3道菜名便是化用了当地著名古建筑“双林三桥”(万魁桥、万元桥、化成桥),“蓉湖鱼羊鲜”则是取自清同治时双林镇上第一所书院“蓉湖书院”。正如书院培育了蔡声白、高敬基、费新我等栋梁之材,当地的鱼羊美味也一直滋养着这一方人。

从古至今的“鲜味传承”

一直以来,船菜的体验感讲究一个“鲜”字。原料时鲜、口味鲜美是船菜最为显著的特色。“船菜馆目前还是以预定为主。为了保证品质,使用的也是本地农家种植和本地渔民打捞的食材。根据预定的菜单,我们会在当天去取新鲜食材,因为无论如何保鲜,隔夜食材新鲜程度依然会大大下降。”船菜馆负责人徐锋介绍。

因船菜发展与江南水乡文化密切相关——行船取鲜,因地制宜,菜品灵活又富有新鲜趣味。船菜馆也会基于季节变化、用餐人数、设宴场景等,为食客量身打造合适的菜单。同时,船菜馆也乐于满足食客个人的“求鲜”需求。若有食客想吃上些当季较为稀少的河鲜,船菜馆便会去渔民那里寻找食材。“比如有一次,有位客人想吃沙塘鳢,我们也帮他找到了。”徐锋说。船菜馆虽未真正泛舟水上,却能让食客很好地体验到鱼米之乡的传统鲜趣精神。

 江南水乡的“情景交融”

船菜馆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双林镇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优势,用经典水乡景观架构起双林镇的船菜体系。双林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就是桥,船菜馆的6个包厢都根据双林镇特色的6座桥来命名。而在包厢内,每扇窗外呈现的景色也各藏“巧思”。如竹林掩映中能望见蔡宅大门、水波潺动间能看到戏台亭榭。“我最喜欢的是‘金锁’这个包厢。”徐锋表示,这里的窗正对着双林镇的虹桥和望月桥。小桥流水景似入画,尤其是若遇中秋赏月,在这里能很好地欣赏到“虹桥望月”的景致。

此外,船菜馆的定胜糕也深受食客青睐,定胜糕是江浙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承载着“必定胜利”的美好期盼,有云:“考前食得定胜糕,伏笔轻取状元郎”。回溯历史,清代双林镇共走出3名状元,跨越时间长河,也能与双林镇曾经的文人墨客共享同一种味道。

紧跟浙江省“诗画江南·百县千碗”工程脚步,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双林镇正以融合农文旅为抓手,串联发扬本地餐饮文化,大力打造与扶持本土品牌,保障本地乡村振兴健康稳步发展,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