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蓝厂蔡司 APO 双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机圈唯二通过蔡司 APO 认证的,就是蓝厂之 X100 Ultra 和 X100 Pro,而这两者的潜望也是机圈公认最强之单体长焦镜头。

那么蔡司 APO 认证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纵使不说其“复消色差”设计,这两款机型潜望的蔡司 T* 镀膜配置在机圈也是独树一帜了,特别是其中灭霸的镀膜配置最为豪华!

原来灭霸潜望的镜组,由于萤石级玻璃镜片豪雅FCD100之引入,得以享受到之前在主摄上才有的 GLC 亚波长仿生结构镀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款机型潜望的其它镀膜配置,皆为镜组部分有最基础的 PVD 镀膜加 IRCF 色素旋涂覆盖,还有最外层的盖板保护玻璃都是——外侧超硬 AR 镀膜内侧 SWC 镀膜组合。

· 就这套蔡司 T* 镀膜配置,放眼机圈还有哪款大杯和超大杯机型能比的?而这就是蓝厂旗舰能够做到极限压高光的硬件基础,结合萤石级玻璃镜片还可获得超高的镜头透光率。

至于蔡司 APO 认证本身所代表的“复消色差”设计,则是在“消色差”基础上利用特殊镜片材料的异常色散特性将二级光谱消除,从而解决了紫边问题并提升了镜头的解析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镜组方面,这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采用了蔡司浮动长焦的设计,从而皆具备当下热门的长焦微距功能;其中 X100 Pro 的最近对焦距离为18cm,而灭霸则升级为12cm。

此外,灭霸基于1/1.4英寸传感器、8.4mm通光孔径这两个机圈潜望之最,造就了机圈最大的长焦进光量。结合其超长22.4mm物理焦距,最终又获得适合拍人像的85mm原生等效焦距。

总的来说,灭霸在 X100 Pro 本就超牛的潜望硬件基础上,补齐了与主摄裁切的50mm衔接不上之人像焦段短板,同时在暗光长焦和暗光人像等领域直接以明显优势登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绿厂哈苏双潜望

绿厂的 Find X7 Ultra 经过这半年来的疯狂固件更新,整体影像实力已经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官方当初所鼓吹的“封神旗舰”如今总算有点那味了。

那么绿厂的双潜望配置,在硬件水平和影像思路上,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那颗原生等效焦距为65mm的IMX890潜望,基于大底在进光量方面表现出色,主打中焦领域的暗光拍摄和黄金人像焦段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单独配置的中长焦镜头,还可以配合主摄获取更准确的空间信息,从而计算出更好背景虚化效果——这对于拍人像特写而言可谓至关重要。

假如没有中长焦镜头单靠主摄裁切的话,就只能配合硬件配置明显更差的超广角镜头来获取空间信息,这样最终的背景虚化效果就会明显打折。

至于那颗新增的等效焦距为135mm之IMX858潜望,结合绿厂超光影图像引擎的QBC技术,可谓完美弥补了前代望远能力拉胯之大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绿厂新推出的QBC技术,实际上就是针对“2×2 OCL”传感器解析力先天不足的问题,让经过大模型训练的AI去重塑 Demosaic 环节,从而解决了全像素模式的像素串扰问题。

硬件方面这颗长焦也有创新,因为其率先在潜望中引入了玻璃镜片,从而带来了超低色散和超高透这两个光学特性;结合135mm这个经典特写焦段,在长焦人像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了。

最后,绿厂还完全吃透了这套长焦组合的光学焦段优势——135mm对比65mm差不多就是2倍视角,大力宣传注重细腻、自然、质感的“中间调”审美,力求最大程度地去除算法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小米徕卡双长焦

实际上在长焦端顶流位置中,小米14 Ultra 是个不容忽视的高手,其双长焦之硬件配置实际上是超越了三星 S24 Ultra 的存在,基本上是和绿厂双潜望打得有来有回之级别。

首先,这次小米超大杯的直立长焦终于没有再用裁切方案了,而是在原生75mm等效焦段直接用满了IMX858传感器——前代直立长焦是从原生60mm处裁了一圈变成75mm的。

那么直立长焦较潜望长焦的优点在哪呢?从两者的模组结构可以很容易看出,直立长焦拥有更圆润柔和的散景光斑,而潜望长焦由于矩形开口的缘故在这方面先天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颗“满血版”直立长焦还是保持在F/1.8的大光圈水平——在进光量方面较绿厂的IMX890潜望还略胜一筹!同时最近对焦距离为10cm的长焦微距功能也还在。

接下来的那颗120mm潜望,看似较前代传感器依然为IMX858没啥变化,实际上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其F/2.5的镜头光圈值较前代之F/3.0明显变大了!

稍加计算一下便可知道,这颗潜望的通光孔径竟然接近8mm——在如今机圈仅次于蓝厂灭霸的潜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星 S24 Ultra 的115mm潜望光圈值仅为F/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由于和绿厂的135mm潜望一样搭载的是“2×2 OCL”传感器,所以小米也整出了人工智能深度参与的“AI超级变焦”技术。结合“多摄协同”技术,变焦一致性体验相当出色。

最后,这颗120mm潜望竟然也支持长焦微距!虽然最近对焦距离为30cm,但由于更近的对焦距离已经有直立长焦负责了,所以在整个长焦端的近摄能力方面,表现是相当惊艳的。

此外,小米还整出了“景深融合”的绝活——能让微距特写具备更丰富的画面细节!基于这些软硬件优势,小米便大力宣传其主打的“层次感”美学,和绿厂可谓殊途同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在长焦端疯狂堆料的蓝厂,不仅与光学巨匠蔡司在镀膜、复消色差设计、浮动长焦等方面通力合作,还基于其自身的算法造诣大胆尝试超大底潜望方案,以期塑造最强综合潜望。

至于在“双长焦”方面玩出花的绿厂和小米,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更能凸显光学味道之常用光学焦段组合,再结合分别与哈苏、徕卡的合作,便各自构筑了一整套专属影像审美体系。

那么和苹果、三星这两个“国际大厂”相比的话,这三家旗舰的潜望优势在哪呢?除了进光量优势之外,还有就是人像、长焦微距这两大优势——蓝厂还多了蔡司APO加镀膜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