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讯(通讯员 张道康 陈定伟)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白河县茅坪镇中心小学教共体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基础,结合地域特色深入落实“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六大育人举措,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环境育人,打造优质场所。积极改造校园公共活动场地,优化操场、师生食堂、师生宿舍等场所,为师生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标准化活动场地;完善校园整体布局规划,扩建教学活动面积,新增部室楼、教学楼等建筑,内设专用教室、功能教室等,目前部分已投入使用;原有部室升级改造,进一步规范布置,完善其功能;完善网络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设备齐全,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全教室,网络环境健全,数字化校园水平不断提升;优化机构设置,强化校园环境服务职能,不断为师生打造舒适、安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文化育人,强化思想熏陶。教共体积极打造浓厚文化氛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如核心校教学楼专门设置文化长廊,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时代精神内涵、名人名言以及中华经典诗词;楼道各层墙壁以浅显易懂且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各教室内部开辟出文化墙,让师生依据班级独有的精神文化进行设计布置,并专门设置班级展览处,展出班级的特色作品。通过这些静态文化资源的浸润,在无声处感染熏陶师生。

课程育人,促进知识融合。该教共体聚力推进“课程思政”,全力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主线,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合力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课堂教育体系,全力让课堂飘出“思政味”;着力开齐上好艺术类、劳动类课程、特色社团课程,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把艺术教育、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活动育人,提升精神素养。紧扣“五礼多节”,加强学生精神品格塑造。“五礼”即开学典礼、开笔礼、入队礼、升旗礼、毕业典礼,“多节”即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读书节等主题教育为基础,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培养诚实勤奋、博学创新的优秀学子。紧系学生成长,强化生命教育。该教共体协同防震减灾演练活动、防溺水教育活动等点燃学生对生命珍爱的火苗;组织集体植树、研学旅行、校外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命之美以及自身价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担任心理导师,以“一对一”帮扶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开设心理健康课和专题讲座等方式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拉近彼此距离。

管理育人,强化习惯养成。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技能。该教共体重视打造专业化德育队伍,形成了以“教共体总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组长-班主任”的模式管理团队,相互合作又权责分明;定期组织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对教共体内各班级优秀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常规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学,并碰撞出更为智慧的火花;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各班主任学习先进德育管理经验。落实常规管理,养成良好习惯。该教共体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细节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组建“红领巾监督岗”参与学校课间、就餐、两操等纪律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安排德育专人落实每天常规检查、每周专项督查、每月定期抽查,让常规管理成为一种习惯。注重结果的反馈,进行评比,争得流动小红旗,强化各班常规管理。

协同育人,共绘成长画卷。教共体各成员校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实现协同育人。学校积极借助微信班级群、QQ群、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线上媒介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构建“三结合”教育一体化网络;每学年组织成立新的家委会;定期召开校级家长委员会会议;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家长会;安排教师大走访活动,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育人“生态圈”,携手共绘孩子的成长画卷。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