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底,广东的反动军阀正四处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一位身着呢子大衣、脚穿黄皮靴的“洋气”青年,进入了国民党军官范石生部队的防区。

刚进门,他就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连忙喊道:

“协民,我是何长工啊!是毛委员派我来找朱德的。”

这时,门口走进来几个人,为首的人正是化名王楷隐蔽在此的朱德,听到他说的话,朱德立刻仔细询问起相关细节来。

次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何长工则被认为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当赋闲7年的何长工想重返工作岗位,致信毛主席却苦于无法送达时,他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朱德。

井冈山上,毛委员请何长工出山找朱德

何长工本不叫“何长工”,而是叫何坤,他生长于湖南华容,18岁时从工业学校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他同一批爱国青年共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在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后,何坤在家乡的洞庭湖一带建立党团组织,兴办教育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运动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

他的行为惹恼了一些当权派,军阀许克祥不惜重金悬赏也要将他捉拿。

何坤只得隐姓埋名、四处躲藏。

在武汉,他遇到了同样来自湖南的毛主席,闲谈时说起了自己的“逃亡”之路,毛主席建议他干脆改个名字,并提了一个很有乡土味道的名字——“长工”。

长工,总是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旧社会的仆人,但何坤却很喜欢这个名字。

因为,毛主席说“长工”这个名字其实有两层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来,因为何坤为赴法参加勤工俭学,曾经在北京长辛店的法文馆半工半读;二来,也有“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的寓意,从此,“何长工”这个名字就陪伴了他一生!

没多久,何长工随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他又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

不过,反动势力在山外的要道上设立了关卡,企图阻断山上革命军与外界的交流。

一天,毛主席请人来找何长工,并交给他一个任务:下山去寻找省委,打听南昌起义的队伍。

毛主席指着地图上井冈山的位置,对何长工说道:

“我们要在这里落地生根,但这仅仅是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必须得迅速壮大我们的力量,要尽快和上级联系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何长工听后,却有一些犹豫,倒不是他畏惧艰苦、害怕危险,而是因为信息不通。

如今谁都不知道起义的剩余力量究竟藏在哪里,他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耽误大事。

毛主席听完他的顾虑,说:

“你有不少亲人、朋友在长沙这些地方嘛,可以靠他们打听到一些消息。长工啊,现在形势很难,也只有你出山去寻找省委和兄弟部队,我们才放心!”

见毛主席和组织上都如此信任自己,何长工也感受到了鼓舞,尽管心里仍然没有多少底,他还是坚定地表示:

“请毛委员放心,我一定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当晚,何长工就出发了,为了顺利通过关卡,他还经过了一番乔装改扮:穿了一身破衣裳和旧草鞋,还在两条腿上还抹了些泥巴,再用背篓背了两只小猪崽,假装自己是一个 “逃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

没走多远,何长工就在湖南沔(miǎn)都遇到了民团的哨兵,面对哨兵的盘查,他一口咬定自己是从井冈山上下来的“逃兵”,准备回家去。

哨兵上前搜身,从他身上搜出了十块大洋,乐呵呵地准备往自己怀里揣。

何长工一看急了:这可是毛委员给他的全部经费,要现在就弄丢了,后面可怎么去寻找部队?

于是,他一把抢了回来说:

“当兵就为了吃口粮,你拿了我的钱,我全家老小还怎么活?”

哨兵见他不识相也火了,一边伸手准备抢回来,一边骂骂咧咧地说:

“我管你怎么活?从我这里过,就要留下买路钱!”

何长工急中生智,大声喊道:

“你再抢,我就找你们贾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哨兵一听,也吓了个激灵,只好收回了手,但嘴里还是不依不饶:

“找团长也便宜不了你。”

何长工被扔进了一间黑漆漆的屋子,里面还关了不少人,何长工找到机会就动员其他人一起大喊冤枉,要求放他们出去。

民兵团长也被惊动了,见带头闹事的是何长工,就举着枪对着他,威胁道:

“再闹就崩了你。”

没想到,何长工不慌不忙地说:

“你杀我容易,只是,将来有人要你赔何某人的人头可就难咯!”

团长听后不由一愣,心里想:

“难道这个人和省政协主席何键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怕给自己惹上麻烦,团长只好说:

“好了,天亮就放你们走。”

第二天早上,团长果然下令将关押在里面的人都放了,民兵团长还威胁道:

“都往革命军反方向走,不许给他们通风报信!”

众人都离开了,何长工却一动不动,团长觉得奇怪:

“明明是你带头闹事,现在放你走,你怎么又不走了?”

何长工说:

“我想走,可是走不远肯定又会被抓,反正也逃不出你们的手心,不如我留下给你们当马夫吧,求个安稳!”

民兵团长听后,连连摇头:“民团请不起你这个大神!”

见何长工还不走,民兵团长说:

“好吧、好吧,我给你开张路条,这一带的民团我都认识,他们看到了,不会为难你的。”

就这样,何长工得偿所愿,拿到了“护身符”,顺利来到了长沙。

此时,城内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通缉革命者的告示,何长工几经辗转才找到了省委,他详细汇报了秋收起义部队已行进至井冈山等事项。

他也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往广州方向转移,但目前部队具体隐藏在哪里,也并没有准确的消息。

何长工: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

何长工先是乘轮船来到了武汉,接着又绕道香港,才辗转到达了广州。

他到达广州的时候,恰逢广州起义后不久,城内风声鹤唳,反动军阀正四处抓捕革命者,何长工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朱德与范石生的队伍合作了,范石生最近在韶关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石生

可通往韶关的铁路在运动中被破坏了,短时间内无法离开广州,何长工只好躲在一家宾馆里焦急地等待铁路修通。

一等就是十几天!等他终于乘车到达了韶关时,有一个消息令他松了一口气,那就是:范石生的部队的确就在这里。

在寻找的这一路上,何长工发现部队在盘查时往往对华侨不那么严格。

于是,他特意找来了呢子大衣、黄皮靴等假扮成华侨。

换装后他顺利进入了范石生部队的防区,只是,何长工仍然没有打听到朱德队伍的具体下落,不免有些心急!

一天晚上,他到澡堂去洗澡,想试一下能不能在这里打听到一点消息,幸运的是,还真让他遇到了。

在澡堂朦胧的蒸汽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有几名军官正在聊天,话题正与范石生有关。

何长工听到有个声音说:

“王楷的队伍到达犁铺头了,听说王楷是范军长的同学,本来叫‘朱德’。”

听到“朱德”的名字,何长工欣喜不已,他立刻回去收拾行囊,不顾天黑路难行,当夜就往几十里外的犁铺头赶去。

不过,朱德防区岗哨盘查得相当严格,还没说几句话,他就被哨兵抓了起来,五花大绑地扭送到了司令部。

幸运的是,一进门他就看见了同乡蔡协民,两人曾一起在洞庭湖一带做过秘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协民

蔡协民听见何长工喊他的名字,定睛一看也认出了老熟人,忙上前去为他松绑,嘴里连声道歉:

“对不住、对不住,我们也是寄人篱下、不得不防!委屈你了,长工。”

何长工说:“我是毛委员派来找你们队伍的,找朱德的,你们这儿还有什么人啊?”

话音刚落,门口就进来一群人,为首的人正是陈毅朱德,但朱德看见何长工一副假洋鬼子的打扮,对他的说辞半信半疑,就详细地询问起了部队的情况。

这也就出现了文中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何长工将相关事宜一一道来:

部队是如何从武昌出发,如何发动秋收起义,之后如何开赴井冈山,以及自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委托,先到长沙找到湖南省委,后又辗转来到广东寻找南昌起义余部等等。

朱德听后十分高兴,不多久,就发动了湘南起义,随后挥师向井冈山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这两支曾经败退的起义军实现了历史性会师,组建了一支再也打不垮的红色雄师。

何长工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办的任务,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何长工: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何长工回到井冈山后,没多久又被毛主席指派去改造王佐部队,另一方面,朱、毛会师后,队伍不断壮大。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民党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为了将革命力量扼杀在摇篮中,国民党出动大量兵力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在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决定在瑞金开办军事学校,来培养更多的训练有素的军事干部。

1931年9月,毛主席亲口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何长工和另一位红军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学校校舍

当年10月,在瑞金东城墙谢氏祠堂内,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校”)开学了,何长工担任学校政委

那年冬天,为欢迎前来视察的周恩来,何长工组织了军事体育运动会。

当周恩来看到学员们身着深灰色列宁装,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时,连连称赞道:“长工,这所学校比当年黄埔办得好”

从1931年秋到1933年10月,红校一共开设了6期,培训了近12000名学员,在这些人中,有很多人成为后期在革命战场上的得力干将。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何长工又先后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在吉林创办东北军政大学并担任校长,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士,何长工是我军当之无愧的、优秀的教育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发展重工业,毛主席再次亲自点将,让何长工去担任重工业部副部长。

由于部长陈云身兼多职,就建议中央让何长工以代理部长的身份开展工作。

1950年年底,何长工在一次中央财会上提出了加快建立航空工业的建议,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当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欺负中朝双方都没有制空力量,经常派出大量飞机对地面部队和交通运输线发动袭击。

当他在会议上提出这个建议后,陈云等人都表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

何长工只好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后,拍板决定:“何长工这一炮放得好,应该早点抓。”

随后,何长工奉命率团去苏联,洽谈援建航空工业的有关事宜,临出发前,周总理嘱咐要谦虚谨慎,何长工打趣地问:“那我这个团长权力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回答:“你说的话算数。”

1951年元月,何长工一行到达苏联,在正式谈判前,何长工单独拜访了苏方代表团负责人,也就是当时的外交部长维辛斯基。

然而,维辛斯基的态度却有些傲慢,在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外交家看来,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穿着普通、说话土气。

况且,刚成立的新中国没有一点工业基础,飞机轮胎都还制造不出来,又如何谈建立航天工业呢?

因此,维辛斯基一开口,语气里就带着浓浓的蔑视。

这让何长工十分不满,他用英语、法语同维辛斯基展开了辩论,见对方态度依然没有改善,语气也变得激动起来:

“你们会的东西我们一定会学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辛斯基

维辛斯基见何长工精通几国语言,非常惊讶,他问何长工是哪所军事院校毕业的。

结果,何长工说

“我是战争大学毕业的,学了整整22年,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们才集体发了个结业文凭。”

两个人唇枪舌战,争论得十分激烈,中途,何长工还要求给斯大林打电话,说要告状维辛斯基的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

他说:

“你是个爱国主义者,不是个国际主义者,你耍两面派,你又赞成,又反对,赞成的成分少,反对的成分多。”

维辛斯基也觉得有些意思,因为从来没有过代表团的人要去向斯大林告他的状,他说:“你是最‘调皮’的了!”

何长工却回应道:“我只是‘中等’调皮”。

事实上,维辛斯基对中国是友好的,他只是不了解情况,比较担心罢了,经过这番激烈争执,他也终于有耐心来听何长工说话了。

从何长工口中了解到共产党建设强大新中国的决心、信心和能力后,维辛斯基最终被打动,当场表示要召集几个部共同商讨。

经过近20天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了合作方案,在欢送宴会上,维辛斯基真诚地对何长工说:

“你下次再来时,希望你带两个飞行团在莫斯科红场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也幽默地回答道:“也许带三个团来!”

在场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何长工写信给毛主席,朱德主动转交

转眼到了1975年,由于一些原因,此时的何长工已经长达7年没有工作了。

他认为自己还有精力,还想为革命事业多做一些贡献,就向组织上请求要求返回工作岗位,但并未得到明确的答复,思来想去之后,他准备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表达自己想要工作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

朱老总得知他的想法后,便主动提出帮他把信转交到毛主席手里。

曾经,何长工是毛主席和朱德之间的牵线人,正是有了何长工这个关键人物,才促成了朱毛井冈山会师!

此时,朱德又成为了毛主席和何长工之间的牵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毛主席与朱德

毛主席收到何长工的信以后,考虑到何长工已经是一位74岁的老人,要为他的身体健康着想,于是就提议让何长工回归老本行,去他熟悉的军事教育领域工作。

就这样,何长工去了解放军军政大学担任副校长,这也是他十分擅长的工作。

从红校到抗大,从东北军政大学到解放军军政大学,何长工可以说是一生革命半生从教;

而从洞庭湖到井冈山,从工业化部到地质部,何长工也实践了他“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