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结婚登记对数达到了196.9万对,而离婚登记则有57.3万对。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结婚登记数量减少了17.8万对,离婚登记则减少了6.8万对。回顾2023年,结婚人数768万对,全国结婚登记数实现了自2014年至2022年连续九年下降后的首次同比增长,涨幅约12.4%。然而,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似乎预示着这一增长态势只是暂时的,未来结婚人数可能继续延续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结婚人数的减少呢?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婚育观念的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结婚不再是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一个节点事件,而更多地成为了一种个人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传统的婚姻观念所束缚。这种观念的变化使得一部分年轻人对婚姻持有一种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态度,不再将结婚视为生活的唯一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对结婚人数产生了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初婚年龄也相应推迟。数据显示,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这种趋势反映了现代人在追求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的同时,对婚姻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和成熟。初婚年龄的推迟不仅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也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婚育成本偏高也是导致结婚人数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结婚和生育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婚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结婚和生育不仅是一种生活选择,更是一种经济负担。因此,在面对高昂的婚育成本时,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推迟结婚或放弃结婚。

这是金钱至上的年代,纯粹的爱情很少见了。彩礼钱就压倒了大部分的年轻人,再加上房子和车子,生活日常开销,以后孩子的营养费,教育费等等都要钱。不结婚我就不用面对这些,而想结婚就必须直视这样的现实,可扪心自问我配娶老婆,我觉得我不配,因为我没那么多钱买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婚姻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婚姻不保证婚姻的存续。在当前的婚姻制度下,如果双方选择离婚,那么他们将失去对于婚姻本身的投入,只能获得一部分婚后财产。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婚姻变得更加脆弱和不稳定,也增加了人们对婚姻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婚姻的不公平看法和偏见。例如,一些人认为女性婚后应该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而男性则应该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这种偏见不仅加重了女性的负担,也影响了婚姻的稳定和幸福。同时,一些基层法官在判决离婚案件时可能存在倾向性,使得女性在离婚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财产。这种现象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婚姻的不信任和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才在抖音刷一个视频,夫妻婚后一起还房贷你们能接受吗?

评论区炸了,女的各种辱骂,凭什么要女的还房贷。

评论一女的说“如果我婚后还要我还房贷,那我一定不会结婚。”

当时我就乐了

合着花钱娶个祖宗回来供着

以现在对婚前财产和彩礼等制度而言,女人如果不利用,那是傻子,我不能娶一个傻子,女人如果利用,那是正常的,我娶我就是一个傻子。所以我选择不结婚。

你为什么不结婚?